![]()
内容推荐 本书以信息经济学的供求理论、网络经济理论和农村金融理论为基础,首先对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揭示了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机理;其次以四川全省和三个样本市(州)为研究对象,以截面数据、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等为基础,归纳和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特征,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金融科技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综合效应、结算能力提升和信贷获得性增加的影响;最后,结合DCEP应用,提出了应用金融科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吴敬花,女,四川犍为人,1976年8月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技术管理专业博士,波兰格但斯克大学访问学者,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流动站博士后,现为四川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电子支付、ASP.NET程序设计、农业电子商务等本硕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科技、农村金融;已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EI期刊论文等各级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普惠金融的本质 2.3 普惠金融与经济的双向影响 2.4 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影响 2.5 普惠金融的研究方法 2.6 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 2.7 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 2.8 文献综述 2.9 小结 3 金融科技应用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分析与作用机理 3.1 理论基础 3.2 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3.3 金融科技应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 3.4 小结 4 农村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综合评价 4.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4.2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 4.3 四川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效分析 4.4 四川省农村普惠金融及金融科技水平综合评价 4.5 小结 5 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与方法 5.2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5.3 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计量分析 5.4 小结 6 金融科技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路径研究 6.1 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6.2 促进线上/线下渠道并行发展 6.3 引导农村普惠金融由电子支付向信贷等金融服务转移 6.4 优化信贷的风险管理,促进“所有人”获得信贷服务 6.5 充分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 6.6 结合DCEP创新金融服务 7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导语 本研究以金融科技的研究热点、普惠金融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以及信息科技向金融领域广泛渗透等为研究背景,以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影响的理论分析—实践检验—实施路径为研究主线。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机理、效应,探索金融科技赋能农村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