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 总书记赞誉港珠澳大桥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本书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和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托,以港珠澳大桥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为核心,以总工程师林鸣为切入点,介绍了林鸣主持大桥设计与施工的先进事迹,同时讲述了大桥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困顿与曲折,以及建设者们凭借勇气和智慧克服困难最终达成目标的艰难历程,展示了新一代桥梁建设者广阔的胸怀和崭新的精神面貌,以及火热的大海劳动场景,中外工程师结下的浓浓情谊,等等。 目录 序曲三幕 第一章 酬志伶仃洋 第二章 林鸣一绝:定海神针 第三章 东岛、西岛,一年与三年之差仅是时间吗? 第四章 10个亿,牵出一头“金牛” 第五章 这里也有“你死我活” 第六章 心血孕育“海底航母”——沉管 第七章 刚柔中间方为道 第八章 娇“闺”如何待“嫁”? 第九章 第一次“深海接吻”的滋味 第十章 窗口、心口,与大摊的血 第十一章 海之难,谁之错? 第十二章 台风无情亦有情 第十三章 千人走钢丝与海底绣花 第十四章 让全体落泪的E15 第十五章 完美的最终接头 第十六章 将深情留在蔚蓝的大海上 导语 " ★作者何建明被誉为“中国纪实D一支笔”,系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长,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此次何建明深入大桥岛隧工程现场,通过采访林鸣团队的第一手资料及非虚构的写作手法,带读者领略港珠澳大桥的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及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所收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 书评(媒体评论) "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 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 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 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 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人民网 何建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文坛上最活跃 ,也是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报告文学作家。读者 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奔腾汹涌,一 种气吞山河,一种思绪的激荡澎湃,一种意境的天 籁独唱,一种视野的登高远望,一种思想的光芒炫 目,以及眼泪、欢呼和阅读的快感。还有就是历史 ,一个作家笔下的中国国家史的豪放叙述与细腻笔 力。 ——《何建明作品精选本》总序 " 精彩页 " 序曲三幕 之一?“Y”形大桥的核心密码 如果是外人看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可以知道几个有意思的密码:比如它是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比如它与众不同,我们通常看到的大桥一般都是“I”形的,而港珠澳大桥是“Y”形的,它一头连着香港,一头连着珠海,再一头连着澳门。这样的大桥世界上极少,尤其是在大海上分岔成三个方向,因此有人将这“Y”形比喻成中华民族“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因为“Y”的上半部分是一个“V”,而“V”是英文“胜利”的缩写。 事实上,港珠澳大桥值得我们用“Y”(Yeah)去欢呼和赞美! 在我看来,这“Y”形桥还代表着另一个形象,它如一个大写的“人”——扎根在大海深处,伸展着双臂,以擎天之力,顶托着祖国的两块宝地香港和澳门,并与之连成一体…… 这是“Y”形的港珠澳大桥最富深意的密码,这里的“人”是真实的人,他们是一群让世界同行敬畏的中国工程师。 如果说科学家的意义在于他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创的理论或发现的话,那么一位伟大的工程师,他通常要将一堆理论和设计付诸现实,所以,工程师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充斥着太多虚假纷乱说教的今天,港珠澳大桥给了我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工程师的机会。 之二?从瞧不起你,到为你升旗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桥,除了几十公里长的跨海长度外,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中间有一段6.7公里长的潜入海底深处的隧道,及连接主体桥梁与这海底隧道的深海之中的两个人工岛。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并非我们在电视里通常看到的那种用盾构机挖出来的隧道,而是由33节巨大的沉管连接而成的。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除了重量外,最复杂的是这样的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而且还必须保证120年内“滴水不漏”。一旦漏水,如果过大,整个隧道就会被淹没,随之大桥也将被中断……这一后果无法想象,必定异常惨烈,千亿元造价的大桥将毁于一旦。 港珠澳大桥所通过的海域是著名的珠江口伶仃洋。这里有着繁忙的海运航道,日航行船只4000余艘,是香港、澳门、深圳港和广州港的生命线所在。它还是著名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2009年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对外宣布建造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公路大桥时,西方人早已死死地盯住了这项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为什么?赚钱的机会来了。西方人清楚,中国造桥能力不差,造大桥能力也不算差,但是造如此长的跨海大桥恐怕能力差矣!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深海里的两个人工岛和一条连接主体桥梁和两个人工岛的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简称岛隧工程),中国既无这方面的技术,更没有相应的装备,一句话:港珠澳大桥的规模再宏伟、政治意义再伟大,没有西方权威的支持,伶仃洋上的这一“中国造”,或将根本造不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