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明王朝三百年(吴晗论明史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吴晗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大明王朝三百年(吴晗论明史上下)》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明史大家吴晗传世之作,观风云人物,品世情百态,再现大明王朝三百年胜衰变迁。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引经据典、小心求证,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大明王朝的本来面目,揭示明朝历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是一部大众喜爱的历史类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伯辰,浙江金华义乌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朱元璋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等职。
吴晗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十分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尤精于明史的研究,代表作有《朱元璋传》《读史札记》《明史简述》《历史的镜子》等。
目录
第一编 政治大势
明太祖的建国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
胡惟庸党案考
明初的恐怖政治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
北“虏”南倭问题
东林党之争
论晚明“流寇”
建州女真问题
第二编 制度变迁
明代的军兵
明初的学校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明代的殉葬制度——“美德组成的黄金世界”之一斑
明初卫所制度之崩溃
第三编 世情百态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郑和下西洋
明代之农民
明代的奴隶和奴变
记大明通行宝钞
《明史》小评
《明史》中的小说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
第四编 风云人物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海瑞的故事
论海瑞
况钟和周忱
戚继光练兵
衍圣公和张天师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谈迁和《国榷》
关于魏忠贤
“社会贤达”钱牧斋
阮圆海
爱国学者顾炎武
序言
吴晗,原名吴春晗,浙
江义乌人,我国著名历史
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
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吴晗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
系,在胡适和蒋廷黻的提
议下专攻明史;曾任云南
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历史
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
、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
职。吴晗毕生致力于中国
古代史的研究,尤其精于
明史,在明史研究领域有
开创、奠基之功,对中国
古代君权、绅权、士族阶
层、社会文化等方面有深
入探索,对当时人民的生
存状况、思考方式有精彩
论述。
本书是吴晗先生论述明
史的集大成之作,全方位
、多角度解读了大明王朝
近三百年的历史,深度剖
析了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
历史逻辑,内容涵盖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社
会、人文等多个方面。作
者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
引经据典、小心求证,尽
可能真实地还原大明王朝
的本来面目,揭示明朝历
史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
可读性,是一部大众喜爱
的历史类普及读物。
鉴于此,我们出版了本
书,编辑说明如下:
一、保留原作中符合当
时语境的表述,只对错别
字、常识性错误进行改动

二、参照2012年6月实
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国家标准,在“得体”“局
部体例一致”“同类别同形式
”等原则下,对原书中涉及
年龄、年月日等数字用法
,不做改动(引文、表格和
括号内特别注明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的年、月、日统一采用公
元纪年法表示。
大明王朝虽然已经远去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依然追
问着我们的心灵。“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出
版本书,希望读者朋友能
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
借鉴。
编者
导语
本书由吴晗先生耗费多年心血著成。作者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形象的文笔,讲述了明太祖建国、明成祖迁都北京、北虏南倭、东林党争、建州女真的崛起、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萌芽等明史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包涵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明代历史的基本面貌和社会发展脉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读性,是了解明史的最佳读物。
书评(媒体评论)
他在鉴别史料方面,态
度很严谨,对件多文献和
传说,都不轻易请信,要
加以考订,无其是遇到有
矛盾的地方,总是细心寻
求解决的线索,鉴别真伪
,以求得到客观史实的本
来面目
——夏鼐
吴晗是位勤奋、正直、
诚实的历史学家,他一贯
爱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
明史有名于世。
——黎澍
吴晗是知名的历史学家
,专攻明史,著述甚多,
学术上造诣很高,学生时
代已露头角。
——费孝通
精彩页
明太祖的建国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国家的含义。近几年来的学术讨论中,有人往往把我们这个时代关于国家的含义等同于历史上的国家的含义。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包括政府、土地、人民、主权各个方面。由于政权性质的不同,国家可以分为好几类,有人民民主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等等。历史上国家的含义就跟这不一样。简单地说:历史上的国家只能是某一个家族的政权,不能把它等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家。曹操的儿子曹不临死前写了一篇遗嘱,说:“自古无不亡之国。”这里所说的“国”是什么呢?就是指某个家族的政权,是指刘家的、赵家的、李家的或者朱家的政权。这些政权经常更替,一个灭亡了,另一个起来。所以曹不说:“自古无不亡之国。”但是一个政权灭亡了,当时的国家是不是也灭亡了呢?没有。譬如汉朝刘家的政权被推翻了,曹操的儿子做了皇帝,还是有三国,我们的历史并没有中断。曹家的政权被推翻了,司马氏做了皇帝,国家也没有灭亡。所以,历史上的所谓亡国,就是指某一个家族的政权被推翻,国家还是存在的,人民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所说的明太祖建国,也是指他建立的朱家的政权。这个国跟我们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本质的不同,它只代表一个家族、一个集团的利益,而不代表整个民族的共同的利益。把这个含义弄清楚,我们才可以讲下面的问题,就是朱元璋的政权依靠的是什么。
1.土地关系问题
要讲土地关系问题,不能不概括地讲讲当时的基本情况。在十四世纪中叶,大致是从1348年到1368年的二十年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几乎遍及全国,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中南,到处都有农民战争发生。不单是有汉族农民参加,各地的少数民族也参加了,如东北的女真族(就是后来的建州族)、西南的回族都参加了斗争的行列。时间很久,前后达二十年。战争激烈的情况,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在二十年的战争中,反对元朝的军事力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体系:一支是红军。因为参加起义的人都在头上包一块红布作为标志,在当时政府的文书上称为“红军”,也有个别的叫作“红巾军”。这是反对元朝的主要力量。现在有些历史学家不大愿用“红军”这个名称,大都称为“红巾军”。大概有这样一个顾虑:怕把历史上的红军同我们党建立的红军等同起来。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事:大约二十年前,国民党政府的一个什么馆,要我写明史。书写好之后交给他们看,他们什么意见也提不出来,最后说:你这上面写的“红军”改不改?要改就出版,不改就不出版。我说:不出版拉倒!(这本书现在没有出版)他们怕红军,不但怕今天的红军,也怕历史上元朝的红军,因此他们要我改掉。我不改,因为根据历史记载,这支起义军本来就叫红军,不叫白军。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