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趣味物理学(8上中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科普分级阅读)/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沈宁华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由多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充满趣味的物理知识的小文章组成,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物理道理揭示了许多高新技术的奥秘,使读者恍然大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沈宁华,笔名沈华、倪明。山东莱阳人。1940年11月出生1961年首都师大物理系毕业。北京联大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少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定为“四大”以来在科普编创工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 目录 力学 古代人的座右铭 “不安分”的重心 刷新跳高纪录的秘密 从走路摔跤说起 为什么扭伤了腰 腹上破石是功夫吗 刀砍不伤的诀窍 趣谈人体中的拱和弹簧 埃菲尔铁塔不如芦苇 捻出来的摩擦力 为什么羊毛衫缩水? 动、静摩擦“斗法” 儿时玩具的启示 雪地行车须知 拔木桩的故事 惯性杀人 是猫尾巴的功能吗 体育运动的“储钱罐” 有惊无险的云霄飞车 来!一起荡秋千 气体、液体 你搬得动整个屋子里的空气吗 在肚子里作怪的泡泡 水盆为什么没有翻倒 三位科学家都答错的问题 我不属秤砣 飘在头顶的石头 没有摔死的奇迹 学会摔跤 在水面上奔跑 雨中的花伞 能飞的汽车 搅动茶水引起的思考 风筝的新功能 地面效应 热学 无形的“精灵” 不会散失的热 寻找没有对流的地方 两种冷却效果一样吗 火中取栗 不用能源的空调衣服 违反能量守恒吗 爱因斯坦没说对的问题 声学、波动 暖水瓶的歌声 空气筑的“墙” 谁泄露了天机 声音的“指纹” 藏在音乐厅里的奥秘 声音的“特异功能” 高速公路上的“眼睛” 声音兄弟中的“慢性子” 光学 往日之光 透光铜镜 白纸比镜面亮 马路上的“蜃楼” 小心!镜后有眼 颠颠倒倒说镜子 马路上的“猫眼” 月球上也有“猫眼” 宝藏之谜 水似水银 金币隐身术 钻石的魅力 关进水流里的光线 凸凹自如的透镜 兔子为何撞在树桩上 狮子从银幕中冲出来 彩色立体电影 进入虚拟世界 画面能变的图片 瞧哪儿打哪儿 欺骗眼睛的增白剂 不存在的颜色 最黑的东西 一个小洞有什么用 肥皂膜上的色彩 衍射光现象并不神秘 防伪的奥秘 镜子中的“宝光” 电磁学 雷达煮肉——微波炉 微波是战胜癌症的利器 没有输电线的发电站 唱片上的潜影 作怪的静电 能举起喜马拉雅山的电力 电鱼趣事 超导世界畅想 电磁炮 地磁场发电 近代物理 古楼兰女尸年龄之谜 好的辐射 X光透视的新生 影像诊断技术的“老大” 从冰透镜说到y刀 戒指上的灰尘 反恐怖的利器 反物质 云雾的启示 啤酒中的泡泡 时光之旅 序言 科技日新月异,科普阅 读很潮 2018年6月7日,高考的 第一天,很多人惊奇地发现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 》出现在全国卷Ⅲ语文科目 的阅读题中。科幻元素进入 高考,其实并不新奇。高考 语文全国卷曾把沙尘暴、温 室效应、人工智能、科技黑 箱、全球气候变暖等文本作 为阅读材料,实用类文本曾 考过徐光启、袁隆平、王选 、谢希德、邓叔群、吴文俊 、吴征镒、达尔文、玻尔等 科学家传记。1999年高考 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 植”;2016年北京市中考语 文试卷的作文题“请考生发 挥想象,以‘奇妙的实验室’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等等。中学语文考试开始注 重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精神, 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意 识,增强学科学、爱科学、 用科学的兴趣,用科学家献 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激发学 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 到语文学习时说:“要打好 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 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 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 ,行之不远,存之不久…… 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 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 味,佶屈聱牙,让人难以看 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 利于事业发展的。”无论是 学习科学还是传播科学,都 离不开语文。处于科技飞速 发展年代的我们必须具备良 好的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的文 本就包括科技学术论著、科 幻小说、科学诗和科普读物 等。2017年版的《初中语 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 生的阅读要求中,特别提到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 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思想方法”,还提到课 外阅读要推荐科普科幻读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更是把“科普读物”作为“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知识 读物类的学习内容,而且把 “科学文化论著研习”作为18 个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 研习自然科学……论文、著 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 握科学文化论著表达的观点 ,提高阅读理解科学文化论 著的能力”。为了落实语文 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 非常重视选科普科幻、科学 家传记及相关科技类作品作 课文。如统编版初中语文教 材,就有康拉德·劳伦兹《 动物笑谈》,杨振宁《邓稼 先》,杨利伟《太空一日》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 里》,法布尔《蝉》《昆虫 记》,竺可桢《大自然的语 言》,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 神》,王选《我一生中的重 要选择》等篇目。选取或推 荐阅读这些与科学有关的读 物,意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 的过程中,培育科学素养与 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 养成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 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辨 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所以,我强烈推荐中学 生们阅读这一套《中小学语 文教材同步科普分级阅读》 。这套书选编自《中国科普 大奖图书典藏书系》,此书 系被叶永烈先生誉为“科普 出版的文化长城”。按照对 应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对 科普知识及阅读能力的要求 ,丛书编选委员会结合一线 语文老师的经验,为读者做 了合理的选择和安排。这不 仅仅是因为教育教学的迫切 要求,也是因为在科技日新 月异的今天,刘慈欣《三体 》的横空出世,2019年电 影《流浪地球》的热映,说 明阅读科普读物越来越成为 潮流。在文史哲类书籍之外 ,这些科普类书籍给了学生 们一片新的让思想与所学自 由驰骋的天地。 这套书内容一点儿都不 枯燥。它不是生硬的知识灌 输,而是科学家们与学生们 在游戏中玩数学、物理、化 学、生物和地理等,让学生 们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和 话题中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答疑解惑,解密生活之谜, 探索科学的奥秘。阅读过程 中,你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拿 起笔,去排列计算,去模拟 画像,去动手实验。甚至会 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获得的新 知识、被纠正的错误认识告 诉身边的人。阅读之乐,莫 不在此。更何况,科学家们 把科学知识融入身边的故事 ,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 出来,让我们读起来如此轻 松,如此自在。 我相信,你们读了这些 书,一定会爱上它们,因为 ,无论内容、语言、结构, 还是阅读过程,都会让你感 受到新鲜,感受到新潮。希 望你们能通过阅读,学习作 者在篇章结构、语言表达、 思想情感等方面展现出的技 巧,并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当 中去。也可以尝试着进行科 幻写作或是科普写作,并在 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 作能力。 让我们从你们这一代人 中,发现更多未来可期的能 深入浅出地传播科学知识的 科普工作者。愿你们能为中 国科技的发展、民族的振兴 贡献一份力量。 吴洪涛 华中师范大学第 一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导语 《没有输电线的发电站》《唱片上的潜影》《作怪的静电》《能举起喜马拉雅山的电力》《电鱼趣事》《超导世界畅想》《电磁炮》《地磁场发电》《近代物理》《古楼兰女尸年龄之谜》……本书由多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充满趣味的物理知识的小文章组成。 精彩页 古代人的座右铭 我国古代学者孔子和他的学生一次去瞻仰鲁桓公宗庙。鲁国保存西周文物最多,因为是有名的周公姬旦的封国。孔子发现庙里陈列着一个不认识的半躺的奇形怪状的欹(诃)器(倾斜的容器),不明白用途,就向守庙人询问,守庙人告诉孔子这是君王用来防止骄傲的座右铭。孔夫子到底学问渊博,尽管他没见过欹器,可是听说过,而且知道它的作用和意义。 孔子让他的学生舀来一瓢清水灌到壶里。原来,欹器适量灌水能正过来,灌满了水却倒扣过去,水倒空了又恢复倾斜。果然是这样。以后孔子就常用这件事来教育他的弟子,“骄傲的人没有不摔跤的”。 欹器的构造和原理到底是怎样的? 很可惜,不仅当时的欹器实物没有流传下来,而且连它的具体构造古书上也没有记载。由于这种装置相当吸引人,因此历代都有不少学者去考证它、复制它。1921年,考古学家们在河南省渑(mi6n)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前5000__前3000年),就叫“仰韶文化”。考古学家们发现,仰韶人特别喜欢使用一种挺好玩的尖底陶瓶来打水。这种陶瓶的半腰有双耳,可以穿进绳索。由于瓶子的重心在双耳略上一点,因此用绳子挂起来,瓶体是倾斜的。这样,将它缒到河里去,由于受到浮力作用便能自己斜过来让水进去,而用普通的水桶打水则需要摆动它。这种陶瓶打起水来很方便。而陶瓶灌水六七成满后,它的重心降到双耳以下,使它能自己扶正,往上提时水不会倾洒出来。水盛得过满,重心就升到比空瓶的重心更高的位置。提出水面时,由于倾斜会把水倒出一部分。这种尖底瓶已具备了欹器的条件。后来可能就从它发展成起座右铭作用的欹器。所用的材料也不限于陶土,还有用青铜铸的。青铜铸的欹器就更精美了。 下面介绍一种木制水壶也能满足孔子的叙述:壶是木头制成的,支面很小,空的时候重心偏向一边,重心的竖直线落在支面外面,所以空水壶站不住。装进一半水以后,重心向中间移动,竖直线通过支面。装满水以后,由于同体积的水比木头要重,整个壶的重心又移向另一边,跑出了支面,于是水壶又重新跌倒,不过是倒在了另一边。 平衡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静力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平衡。判断一个站立的物体倒还是不倒的方法,是从物体的重心那里画一条竖直线,看它是不是通过支面。形状不变的物体重心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这种奇怪的水壶由于水位的变化重心像一个“精灵”会跑来跑去,变得十分右搋一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身体的重心在哪里。只要能站稳走好,管它重心在哪里。 但是在体育运动中,了解自己的重心、控制重心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优秀的运动员和普通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他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重心。 人的重心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因为重心很“不安分”,随时随地都在变换着它的位置。站立的时候,重心在你的腰部,但是当你举一下胳膊或抬一下腿的时候重心就变了。向前或向后弯腰时,重心还会跑到身体的外面。所以,重心的“不安分”是来自你本身。 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方便地了解身体重心的变化,你可以用硬纸片做一个人体模型(如图),这个人体模型是由头、上身、下身和四肢组成的,人体模型的各个关节可以用暗扣连接,能够转动做出不同的姿势。体育教练也常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重心。 测量物体的重心的方法很简单:用绳把模型吊起来,顺着绳子的方位向下画一条线;然后再换一个地方吊起,再画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模型的重心。如果画的两根线在模型上不相交,就要延长,交点会在模型的外面。这时重心就在体外。知道了这种方法,你就可测出人体的各种姿势的重心位置。用人体模型模仿运动员做后桥的动作,你会发现,运动员的重心竟在体外。 当然,这个实验是非常不精确的,因为人体是不均匀的,例如,大腿的重心和纸板做的相差很远,这里只是一个初步的了解。真正的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要复杂得多。用计算机来采集、分析运动员的动作、重心位置以及身体各部分的相互配合等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分析诊断运动员的常规方法。例如,用高速录像机拍下投掷物出手后几秒钟内的运动轨迹和状态,就可以精确地研究运动员的动作。计算机能计算出最佳的数据,并能与实际情况比较,及时改进运动员投掷时的姿态、出手动作,进而提高成绩。 在铁饼运动场上,奥运会金牌得主、美国的艾尔·奥特,曾在1956年、1960年、1964年、1968年连续获得奥运会金牌,而且每次都刷新纪录,被称为运动场上的“常青树”。他利用电脑诊断系统研究自己的投掷动作,原来以为自己的技术动作相当完美,但是竟发现自己投掷臂与身体所成的夹角不合适,还发现双脚正是最需要蹬紧地面之时自己竟然跳离了地面。靠电脑的帮助,他找到了肉眼无法察觉的两个错误,正是这种错误导致失掉了一部分本应传到铁饼上的力,造成投掷力量不足。后来他通过电脑“教练,,的纠偏,投掷成绩不断刷新,后以70.86米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