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明的故事(精)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美)房龙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要讲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现代化的发明,而是那些最基本的发明:第一件衣服、第一根绳子、第一座桥、第一只杯子、第一座房子,当然也有第一个听诊器、第一辆汽车、第一列火车、第一架飞机、第一条电报电缆、第一副眼镜等。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东西,最初却是最不容易被发明的。
目录
前言
第1章 人,发明者
第2章 从兽皮到摩天大楼
第3章 驯服自然的手
第4章 从脚到飞行器
第5章 形形色色的嘴
第6章 鼻子
第7章 耳朵
第8章 眼睛
导语
◎ 插图典藏本,秦立彦教授简洁流畅的译文,配上房龙亲手绘制的160余幅插图,生动讲述了人类发明的秘密,极大提升了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三联书店“房龙作品精选”系列之一。本系列有《宽容》《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艺术的故事》《发明的故事》等,均为精装,译者都为名家,雅致大方,精致呈现房龙畅销百年的经典作品。
◎书中的先驱都是好学之士,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懈努力探索。因此,本书很适合作为青少年的扩展阅读,了解简单至极的物体是如何发明出来的,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培养青少年理性、科学和宽容的意识。
书评(媒体评论)
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
一写,无论大人小孩儿,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著名文学家 郁达夫
……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
呢!
——著名作家 曹聚仁
我们恰恰既不是奴隶,也不是主人。我们增强了手、
脚、眼、耳的能力,以获得自由。我们创造那些无生命的
东西来为我们服务,但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受制于它们。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前不该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
它只说明我们增强得还不够。
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房龙
精彩页
第一座房子
还有一个发明,也跟人想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有关,其性质却很不同。
我们固然可以轻易地说,它也是源于人力图保护身体、抗热御寒。但这不完全正确。皮肤的这种奇怪替代品,我们称为房子。在造房子时,别的因素也掺杂进来。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同其他动物相比,所有哺乳动物都习惯于照料孩子更长时间。为此它们需要一个安全所在,全家人能在一起待两三个月,儿女可以学会父母生存的基本技能,直到它们足够大了,强壮了,能自立门户。
起初人类在树洞中或由水冲出的洞中安身。海洋退却,河流退入狭窄的河床,河床的高度比从前低了三四十英尺。这时洞穴就空出来,可供人类居住。
但这些原始的家令人不敢恭维。它们里面还住有几百万只蝙蝠,因为这些黑暗洞穴几乎不见阳光。更糟糕的是,剑齿虎、大熊等现已灭绝的物种,当时也自认为是极有资格的房客。我们发现,这些洞中厚厚的尘土深处,人类骸骨与动物骨骼混杂一处,述说着可怕的故事。这种地方,今天我们甚至不会让猪住进去,但当年为了争夺它,还曾发生过恶斗。
所以洞穴没有流行多久。其中几个被留作拜神之所,但一旦有人发现如何建造洞穴的替代物,或用现代话说,一旦他盖了“房子”,绝大多数洞穴就被摈弃了。
在后来寻找抗寒御热办法的过程中,人类发明了些极为奇怪的玩意儿。在世界上有的地方,人用冰块盖房子。在有的地方,人用树枝编织成房屋,上面盖上草和叶子。
最原始的房子是单坡屋。它保留至今,是猎人夜晚时应急的临时栖身地,也是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某些文明程度不太高的土著人的仅有住所。
之后是用烤(晒)干的泥巴建造的房子,上面盖着稻草。然后是粗糙木结构的房子,它发展成了所称的干栏建筑,出现在世界很多地方,在某些有大量河流、湖泊的热带地区至今广为应用。
人们曾以为,修这些踩着高跷的房子主要是为了安全。但还有一个考虑是让人们走入水中。开始追求体面,实际上就是文明的萌芽。其最早出现的迹象之一,就是人类希望自己身体清洁,衣服和周围环境也干净。美国人坚持要有浴室、下水道,因此被欧洲人笑话。我们有时也许做过了头。雅典不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城市,尽管街上的猪也是垃圾清理员。中世纪的巴黎为知识和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却没在卫生上浪费太多时间或金钱。但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地方因后院整洁而引以为傲,而另一个地方,一家人欣然与粪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还是住在前者更舒服些。
2万年前,人们似乎就跟今天一样知道这一点。那些比别人更讲究的人,开始在离岸50英尺或100英尺远的地方盖房子。头上的屋顶保护住在里面的人不受日晒雨淋,下面的水是扔弃垃圾的场所,小鱼则扮演白衣清洁工的角色。堪称理想组合。
这同以前相比是重大改进。然而为了更安全,人们仍不得不共居一处。但随着生存问题变得没那么紧迫,人们又走出了第二步,发现了隐私的魅力和其精神优越。
隐私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不幸的是它代价高昂。它是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一旦某家族或某民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富足,就会马上鼓噪起来,要求兑现“不被打扰”这一神圣权利。单栋房子就是这样盖起来的。
在这样的富足时期,人们不会想到共用一个家,正如我们不会想到共用外套或牙刷一样。偶尔地,如古罗马的情况,每当一个太小地方聚集了太多奴隶,公共住宅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穷苦的农夫来到大城市,希望这里的处境能比饱受战乱的乡下好一点儿。罗马人觉得让这些农夫住在黑暗的土屋就够不错的了。但拥挤在土屋中的农夫从来不喜欢这些憋闷的简陋房子,也从未在贫民窟扎根。一旦有机会,他们就回到“独门独户”的生活中。
中世纪时,欧洲的某些地区特别尊重人的住宅。“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并非空言,而是作为政治主张被写入不止一个大宪章中。
但在我们所处的当代,位置方便的煤矿口附近或有利可图的港口沿岸,建起了庞大的工场,迫使人们回到那古老的居住方式(它本属于穴居人,后因配不上体面人而被放弃)。结果,西方大城市成了人造皮肤的庞大堆积物,这些“人造皮肤”一层摞一层,全不顾及个人的神圣隐私权,每个公民的独处面积跟沙丁鱼一样大。
幸好世界正在发生巨变。各处的人们都在公开反抗着人类蚁山这一堕落环境。大多数家庭还太穷,只能在石头或木头建造的五层楼里有一两个房间,必须跟几百个垂直方向的邻居分享睡觉和吃饭场所。但那些有条件的人则发展出了一种新居住方式,大大优于其祖先,堪与某些鸟类媲美。他们迁徙。他们有两种住所。一种位于亚热带地区,可以过冬,免受凛冽的北风。另一种在北方森林中,夏天的月份里,当酷热把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变得如同地狱街道,他们可以到那里避暑。
希望有朝一日,几乎人人都能随季节而来回迁徙。现在这似乎只是梦想。但在美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将此梦想变成现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