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里是中国2
分类
作者 星球研究所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8-9.jpg

编辑推荐

① 装帧精美,视觉享受

全书5色进口纸彩印,高清还原精致图片质感

采用裸脊锁线装帧,180°摊开享受全视野阅读体验

内含4幅超长拉页,带来震撼视觉冲击

封面采用凹凸工艺,真实触感体验大美中国

致敬100周年,典藏级国民地理书

 

② 内容丰富,尽享纸上盛宴

185位摄影师和16家机构助力

267幅极致震撼摄影作品

80张“基建狂魔”工程制图

4张长可达1.6米的超美拉页

 

③ 专家推荐,沉甸甸的内容含金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亲笔撰写推荐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倾情长文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鹏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 马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贾海峰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周尚意

政治学学者、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施展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文旅董事长 赵亚辉

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

……

诚意推荐

?

④ 在书里看到世界,中国声音:对中国有更纵深、更立体与更深刻的认知

在书里细数无数个世界,中国,让你真正了解到祖国的强大

中国是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中国的隧道总里程高居世界

中国是个也是一个向14 亿国民全民通电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同期森林资源增长多、快的国家

中国是全球个可建±11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国家,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

中国钢铁产量居世界,发电量世界,煤炭储量世界第四

中国文盲率由建国初期的80%下降到目前的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接近95%,堪称人类大规模的基础教育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连续6年世界,累计销售550万辆

中国在1990— 2013 年,GDP 增长达 3000%,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⑤ 在书里细数中国宝贝,如数家珍:真正体会中国的强大,理解建设改变中国

我们有“海洋石油 943”钻井平台

我们有“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曾成功发射我国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我们有“风暴一号”,助力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我们有“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强的火箭

我们有“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我们有“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

我们有“远望 7 号”测量船,是中国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

我们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世界上运载能力超过5 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它是其中之一

我们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

我们有“东风 5B”战略核导弹,它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固盾牌。

我们有“中国天眼”, 全球、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有海拔 5300 米珠峰大本营 5G 基站,是目前世界上的 5G 网络

我们有国产大飞机 C919,这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标志着中国成为大飞机产业的新玩家

我们有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⑥ 带着图书去打卡,开创知识性旅游新玩法 

内容简介

《这里是中国2》以近代以来一百年为时间尺度,讲述现代化进程之下,中国的地理变迁和中国人的创造,呈现这个蓝色星球上伟大的地表塑造。

通过原创摄影图片及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字,描绘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让我们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自然世界,并以可感知的方式收藏大自然的美好。

100年,我们重塑了一片山河

100年,我们振兴了一个民族

100年,我们改变了一个国家

从没有一根钢轨,到铁路、公路纵横四方

从没有一盏电灯,到14 亿人全民通电,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国土绿化、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登陆火星……

《这里是中国2》一书尽览中国建设之美、家园之美、梦想之美。逆天改命的中国人,告诉世界什么叫大国崛起。

超级工程,超级风景。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

作者简介

星球研究所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专业的地理科普传播机构,专注于探索世界,解构世界万物,用地理的视角来认知世界和人类自己,现已产出多篇现象级爆文。2018 年,星球研究所被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

目录

推荐序1  用科普,讲好中国故事 XII

推荐序2  重塑一片山河,改变一个国家 XIII

序 从三大时间尺度看中国地理 XIV

100年 建设改变中国 001

1 连接

① 铁路 铁骨中国的炼成 053

② 桥梁 进击的中国跨度 083

③ 隧道 中国人的穿山之路 115

④ 进藏之路 此路只应天上有 139

2 重组

① 电力 14 亿人全民通电 173

② 煤炭 中国60% 的能源来源 203

③ 南水北调 超级工程,谈何容易 227

④ 西气东输 一场乾坤大挪移 255

3 家园

① 国土绿化 平凡的生命,伟大的工程 281

② 雾霾治理 对流层保卫战 311

③ 国家公园 大熊猫最后的栖息地 337

④ 大坝 十万“勇士”的诞生 363

⑤ 长江防洪 看得见、看不见的防线 385

4 梦想

① 火箭 中国人的飞天之路 409

② 神舟 一个国家的记忆 435

③ 北斗 排星布阵20 年 459

什么是新中国? 481

参考文献 526

前言/序言

从三大时间尺度看中国地理

历时近两年,《这里是中国2》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在上一本书中,我们带领大家从空间上理解中国地理,以三级阶梯为主线,展现中国从西到东、从荒原到人间的地理环境变化。而从这一本开始,我们将带领大家从时间尺度理解中国地理。

我们可以用三个时间尺度来理解中国地理。

第一个时间尺度,是6500万年来的中国。6500万年来,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中国的三级阶梯,塑造了华夏的山山水水。这是数亿年来,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造山事件。我们因此拥有全球最多的极高山,拥有全球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活动中心,拥有全球典型的季风气候,拥有作为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亚洲水塔。这样极致的华夏山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第二个时间尺度,是1万年来的中国。1万年来,从农业起源开始,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我们改造地表,建设农田、村镇、城市,那些宏大的文明遗迹,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存留和延续。这样灿烂的中华文明,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第三个时间尺度,是100多年来的中国。100多年来,从清朝末年开始修建铁路、公路,到现代中国正在经历蓝色星球上最大规模的地表塑造。包括各种连接全国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各种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还有最大规模的城市崛起。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过程,见证这一过程。这样巨变的现代中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三个时间尺度,三个宏大的主题—华夏山水、中华文明、现代中国—构成了一个从自然到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也构成了我们“这里是中国”系列接下来三本书的主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们优先从100年的时间尺度开始,为你呈现现代中国的地理面貌。

100年来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对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而本书将打造一种全新的架构,一定会让你对现代中国拥有全新的认知。它分为四个部分,包括连接、重组、家园、梦想。你将会看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跨越大江大河、跨越高山峡谷、跨越海峡海湾,将这个庞大的国家连成一体的;你将看到中国是如何实现前所未有的资源大范围调动重组的;你将看到中国正在为恢复青山绿水、恢复美好家园

(文前)20210611-cc2021.indd 14 2021/6/17 下午4:21

而做的各种努力;而在最后一章,你将看到我们不仅重塑了地表,还在仰望星空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此外,这次也将同样给你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185位摄影师和16家机构的267幅摄影作品、星球研究所设计师和地图师精心准备的80张制图,尤其是4张最长可达1.6米的拉页,将展现一个“长长的中国”。

请和我们一起继续那个梦想: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

…………

这里的“我们”,也包括你。

星球研究所所长

耿华军

2021年5月1日

精彩书评

《这里是中国2》在“这里是中国”系列展示中国自然与文化之美的基础上,着重展现了10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公路、铁路、水路、气路、电路、空路……条条道路连北京通天下,亿万新居暖人民。伟大的党造就了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国家养育了伟大的民族!中国令人自豪,令人奋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 刘嘉麒

建设改变中国,奋斗创造历史。该书展现了中国建设奇迹的全景,记录了中华民族奋斗的足迹。它用精美的图片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改变中国面貌的奇迹,讲述了一代代中国人创造辉煌的故事,致敬奋斗者,礼赞共和国,是一份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特殊礼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鹏

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这两句话让我感动。自1840年起,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近100年的建设,是中国人民谱写在祖国这片土地上的美丽画卷。建设包罗万象,有纤细的雕刻,有山河的重塑,而这本书,展现的是高光。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 马吉明

《这里是中国2》通过大气磅礴的画面、扼要洗练的文字、翔实的数据,展示了100年来我国的宏大工程:高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蓝天保卫战、北斗导航……该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致敬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以及奇迹的缔造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贾海峰

如果文化地理学创始人索尔翻阅这本书,他会看到该书将精美的照片和地图相结合,从而展现出中国各地壮丽的文化景观。该书通过地域连接、资源重组、生态修复、迈向太空等主题,丰富了索尔对文化景观的叙述。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周尚意

解释和认知中国有多种维度,可以形成多元的理解框架。星球研究所一直以独特视角和视觉,刷新人们对中国地理的认知。这本书以近代100年为时间尺度,为我们展示时间尺度下的中国地理变迁,让我们读到百年来的山河重塑。

——政治学学者、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施展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度,大山限制了人们的交通往来,为了打通障碍,古有愚公移山的寓言,今有穿山跨海的壮举。3万座隧道的诞生,克服了山河湖海的屏障,贯通了千万条公路和铁路。书中大量翔实文字和精美图片,向读者呈现了隧道是如何修建的,诠释了中国隧道建设者如何攻坚克难,展示了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王树英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了解现代中国的独特视角,反映了百年中国之大变化。大量精美的照片,足以让每个所见之人都能感受中国山河之美、建设之美、生态之美。不仅如此,该书文字兼具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美感,是难得的佳作。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文旅董事长 赵亚辉

作为中国人,我们正经历一个时代级的大变化。14亿人快速走向现代化,我们有幸见证和参与这个过程。翻开这本书,我们将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发现和感受“中国力量”。

——罗辑思维、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

精彩书摘

用科普,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非常高兴星球研究所继《这里是中国》后,推出第二部地理科普作品— 《这里是中国2》。新书聚焦近代100年来中国的地理变迁,讲了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话题—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

我出生于苦难岁月,经历过国家受侵略时的颠沛流离。同时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见证了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深知“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两句话的分量与意涵。

在我读书和成长的时代,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年轻的学子们,你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及那个时代的人,我们立志要为国家的工业化添砖加瓦,为建设新中国奉献青春。

在我所从事的航天领域,我直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走过的不凡之路。1958年,我将目光转向太空,开始为中国开展月球探测做准备。经过35年的准备,1994年,我们开始做中国探月工程的论证,这一论证又历经10年。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到今天,中国探月工程已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我相信,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有能力飞得更远。

“百年重塑山河,建设改变中国”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近代以来的100年里,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它值得向每一个中国人讲述,也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航天强国,是建设改变中国的一方面。通过《这里是中国2》,我们可以对百年中国地理变迁、建设改变中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坚信,两翼齐飞,中国必将腾飞。做好科学研究是我的天职,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乐意向公众推荐好的科普作品,也希望星球研究所继续脚踏实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自远

2021年5月12日

推荐序2

重塑一片山河,改变一个国家

看到这本《这里是中国2》,我的内心是激动的。

因为在这本书中,星球研究所创作团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近现代100年的巨大变化,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生态、航天等诸多方面。文字深入浅出,饱含作者团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测绘遥感事业的工作者,我应该是现代中国建设成就的一名特殊见证者,因为我的工作一直是从空天地观察我们的伟大祖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太多变化,都会被我们的航空摄影设备和卫星遥感忠实记录。可以说,近代以来的100年,是我们的国家建设变化最大的时期:从没有一根钢轨,到铁路、公路纵横四方;从没有一盏电灯,到14亿人全民通电;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月球探测、登陆火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诸多激动人心的重大工程逐一实现。

100年有多久?100年会发生什么?100年间,我们做了什么?

我想我们大家的答案会是:

100年,我们重塑了一片山河;

100年,我们振兴了一个民族;

100年,我们改变了一个国家。

能把这100年的发展与变化系统地、科学地、通俗易懂地展现出来,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因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自然山川,也要了解中国的灿烂文明,更要了解我们的父辈和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现代中国。

正值全国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要共同来讲好现代中国的建设之美,讲好现代中国的家园之美。希望星球研究所能不断做下去,创作出更多美好的作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仁

2021年5月1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2: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