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审美》一书中,斯塔尔认为,认识审美体验的神经基础能够重塑美学与艺术的一些基本概念,通过认知神经科学之方法与传统人文科学之追问,斯塔尔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理解审美之动态性和可变性特征的神经美学视角、诸艺术之关系,以及审美判断中个体差异又是如何塑造着我们多元的审美体验的。 作为一个人文学者和神经美学的研究者,斯塔尔提出,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并行分布的神经结构——涉及情绪、感知、想象、记忆和语言等一系列大脑区域。更为重要的是,审美之发生是大脑各区域的协同合作,因此,我们才能见出不同的世界,创造出新的艺术。通过聚焦于诗歌、绘画和音乐这三个“姊妹艺术”,斯塔尔建构了一个经得起检验、具有普适性的审美体验的神经模型,通过济慈的诗、凡·高的画、贝尔尼尼的雕塑以及贝多芬的音乐,斯塔尔富有创见性地跨学科阐释了审美的具身实证化和不同的艺术作品之关系的复杂性。 作者简介 加布里埃尔·斯塔尔(G.Gabrielle Starr)现任波莫纳学院第10任校长,美国高等教育资助联合体(COFHE)董事。曾任纽约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曾在埃默里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曾获安德鲁·梅隆基金会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审美:审美体验的神经科学》曾入围2014基督高斯奖。 目录 丛书总序 ——国外文化研究的理论路径和研究趋向值得关注 中文版序 前言 导言:审美、神经美学和姊妹艺术 愉悦与情绪 想象与形象 审美认识 是什么凝聚了审美体验? 趋向一个神经美学模型 第一章 视与听:一个姊妹艺术的模型 情绪与多变性 愉悦,对照和奖赏 差异与自我的构想 第二章 超越思维之眼的审美:形象与姊妹艺术 感觉的形象化 认识与跨感官形象化 动作想象:审美与想象网络 第三章 走向动态美学:姊妹艺术及其他 看不见的美:济慈和感官的限度 动态性认识:奥维德,新与否 音乐与时间性:贝多芬与蓝草音乐 终结与重生:凡·高与隐匿 结论:卡门的永动机 附录 《艺术与大脑:深度审美体验对默认模式网络的激活》(节选) BIBLIOGRAPHY(原文参考书目) INDEX(原文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