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解析反智主义思想根源及演进的奠基巨著。
新增大量必要的知识性注释,还原20世纪中期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独特生态。
这是一幅丰富的、复杂的、变幻莫测的心智生活图景,展现的是一个被实用主义理想所支配的社会。
本书采用的是功能主义的模式,它试图找寻反智主义这一极具美国特性的现象背后的基本因素。同时,它也具有比较的眼光,在某种程度上,将美国视为整个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样本。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20世纪中期知名美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
1956年凭借《改革年代》获普利策历史作品奖,1964年凭借《美国的反智主义》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
智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为何在美国,智识本身及拥有智识的人屡屡遭到忌恨和怀疑?
为何一部分美国人热衷于追捧自我奋斗的商业天才,而不信任政治精英?
为何他们情愿接受煽动信息,却拒绝听从专家意见?
本书是解析美国反智主义传统的里程碑式著作,揭示出美国性格中的许多关键特征。
它不仅从宗教、政治、商业、教育等方面追溯了美国生活中那些蔑视智识的人的思想根源和逻辑,而且试图说明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一股力量究竟是什么,以及他们的使命何在。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章我们时代的反智主义
第二章论智识的不受欢迎
第二部分:内心的宗教
第三章福音派精神
第四章福音主义和信仰复兴派
第五章反抗现代性
第三部分:政治
第六章绅士的衰落
第七章改革者的命运
第八章专家的兴起
第四部分:实干文化
第九章商业与智识
第十章自立和信仰科技
第十一章主题的变奏
第五部分:制的教育
第十二章学校和教师
第十三章适应生活之路
第十四章儿童与世界
第六部分:结论
第十五章知识分子:疏离与顺从
致谢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