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先秦时期开启了我国五千年文明,而文字书写是文明的重要标志。那么,上古先民是如何掌握文字工具的呢?他们又是怎样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呢?在秦汉以前数千年的时间里,文字表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具有怎样的发展规律?以上都是本书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书尽量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全息式地关注上古著述的情况,既全面总结古人著述意识的演变、古书著述的体例以及流传承续的方式等,又努力深入剖析一些具体问题和个案,从而使我们能够较为全面、真切地了解先秦著述的实际情状。在借鉴西方年鉴学派“长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期历史文化的特点,本书将先秦著述史分为巫现时代、史官时代和诸子时代三个历史时期,并对每个时代的著述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作者简介 高新华,山东邹平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自2010年9月以来执教于山东大学文学院,现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工作以来在《文史哲》《中国音乐学》《图书馆杂志》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教学上始终奉持学生至上的原则,在科研上则追求实事求是、不为空言的精神,践行“兴之所至,心之所安”的人生境界。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先秦著述史的分期:将著述史置于文化史视野之下 第一节 著述史分期的标准 第二节 巫觋时代 第三节 史官时代 第四节 诸子时代 第二章 巫觋时代的著述 第一节 文明的“夏天”:大暖期的自然环境与文明 发展概况 第二节 从史前岩画到陶器符号 第三节 文字崇拜与巫觋时代的著述 第三章 史官时代的著述 第一节 “史”字与史职:早期中国史官的“职业化”历程 第二节 史官时代的著述意识 第三节 史官时代的著述方式及其对诸子著述的开启 第四节 官学的著述与经典的生成 第四章 诸子时代的著述 第一节 诸子时代的著述意识 第二节 古书著述体例的总结 ——以先秦诸子为主 第三节 古书书名的发生与演变刍议 第四节 新文体的演生 第五节 先秦诸子流传方式对著述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是《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包括绪论和四章正文,另有两篇文章作为附录。本书以出土文献为研究依据,将先秦著述史置于文化史视野之下,把先秦著述史分为巫觋时代、史官时代和诸子时代三个历史时期:概括了中国文明诞生前后的自然环境、中国早期文化状况及其演变过程,考察论证了汉字诞生的历史及汉字著述最初的特点,提出文字崇拜是影响早期著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史官职能的考察,分析了西周行政管理的官僚化进程,接着论述了史官的著述意识及“立言不朽”思想的产生和私家著述的萌芽,考察了史官时代各类经典的生成,并总结了此时期书籍的编定、收藏问题;论述了诸子对史官时代著述意识的继承和发扬,以及逐渐走向自觉的过程,对诸子著述中的新文体(特别是解经文体)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诸子著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流传参与了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