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的故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李长之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孔子的故事》是著名文史学家李长之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介绍孔子生平的经典通俗读物。李长之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孔子的一生,再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及孔子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孔子的一个个侧面和形象:有上下求索的哲学家,有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有问礼老聃、虚心向学的求知者,有生不逢时、被迫周游列国的政治家……这些不同的身份,让我们看到孔子的“直率而又含蓄,热情而又严肃,活泼而不失分寸”的形象。
李长之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孔子的故事》大量参考了《史记》《左传》《孔子家语》《论语》《礼记》《韩非子》《庄子》等资料,仅注释达239条,参考书几十种,真正做到下笔有出处,言必有据。这些都凝结着作者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同时本书还配以二十余幅明清罕见刻本插图,数幅经典字画,包括明代仇英的名家画作,也包括清康熙帝的手书等。此外,还附录了《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孔子的言行及思想。
目录
引子
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十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十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十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十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十四 孔子终于出走
十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十六 过匡城被拘留
十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十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十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二十 孔子停留在陈国
二十一 孔子绝粮
二十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二十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二十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二十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二十六 编写《春秋》
二十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二十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二十九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记
附录1 《史记·孔子世家》
附录2 《论语》
导语
李长之治学严谨,注重史料的选择与提炼,对孔子的研究,有二百余条注释,几十余种参考书,真正做到了下笔有出处,言必有据,这些都凝结着他的史的眼光和不苟的精神。
在古代,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言行、思想被写入《论语》,成为后世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一生,坎坷求索,五四以来,孔子形象,有毁有誉。对这样一个人,李长之下笔从容,举重若轻,用浅显轻松的文字,勾勒了孔子一生的轮廓,阐释了儒学经典《论语》,带领人们重新认识孔子,重新领悟《论语》。
后记
孔子是一个重要的历史
人物,所以我们要讲他的故
事。
我们讲孔子的故事,主
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
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
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
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我们也
指出了孔子的一些进步性,
但是正如嵇文甫同志所说:
“承认孔子有一定的进步性
,并不是要提倡尊孔读经。

对于孔子要不要加以评
价呢?当然要。这笔账总要
算,应该算。毛主席教导我
们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
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
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
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
遗产。”
但是在这本小册子里是
不是就要“给以总结”呢?不
能够。这主要是作者的思想
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做这个
工作的缘故。就是前面所讲
的故事,也只能是从作者的
思想水平出发而编述下来的
,在选择取舍之间,在解释
评论之间,错误一定难免。
写出来,也只是请读者指教
!这不是客气话,是实话!
因此,也就谈不到什么“给
以总结”了。那是要留待更
辛勤的、更精通的掌握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工作者
来完成的。
可是读者中也许有人要
追问我究竟对于孔子是怎样
看法的。我在这里,也就把
我极不成熟的看法谈一下。
谈得不对的地方也一定有,
还是诚恳地向读者讨教!
第一,从孔子所处时代
的社会性质来看孔子。孔子
处在春秋时代,以我理解,
春秋和战国实在是一个整个
时代,这个时代是中国奴隶
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
的过渡期。春秋和战国诚然
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个不同
,在我看来,只是社会变动
的剧烈程度表现得不同罢了
。在春秋时期,社会变动还
没有达到质的突变,而在战
国时期则完成了这一变革。
郭沫若先生说:
依据《史记》,把绝对
的年代定在周元王元年,即
纪元前475
年。在这之前的春秋作
为奴隶社会的末期,在这之
后的战国作
为封建制的初期。如果
划界的话,这样划界自然也
可以。但是这当然不是说历
史是可以截然划开的。而这
样的划界,我觉得还不如把
春秋战国当作一个整个过渡
期,因为这样对一些学术思
想的演变要好解释些。只是
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
时代而不是封建社会,在这
点上,我是同意郭沫若先生
的看法的。
春秋战国是一个整个时
代,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这
一整个过渡期的剧变中的意
识反映。孔子是先秦诸子中
最早的一个。他的进步面之
一,就是反映奴隶制社会崩
溃期的“人”的解放,这个伟
大现实在他思想体系上,就
是“仁”的学说,就是把教育
从贵族所专有(官学),在
一定程度上开放给一般人(
私学)。孔子的进步面之二
,就是他在这段过渡期——
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中,为大一统的封建王
朝提供了一些虽然粗略的但
是规模宏大的政治建设蓝图
,他研究了以往的政治经验
,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总结,
又加上一些适合社会发展情
况的创造,给后代封建社会
的统治规模打下了一些基础
。把他称为封建社会的“圣
人”,不是偶然的。封建社
会总比奴隶制社会前进了一
步,所以就当时看,孔子的
大部分政治理想是有进步意
义的。
孔子的落后面主要是他
还带有奴隶社会中的等级思
想,甚而是氏族社会中所遗
留的血统观念、狭隘地域观
念,这就是表现在讲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讲正名
,讲礼,讲君子、小人,讲
天,讲命,讲内诸夏而外夷
狄(对吴、楚就加以敌视)
等等。这里很多东西是陈腐
的,孔子在讲到这些东西的
时候,也特别流露出留恋一
些旧事物的感情。
而且,更由于孔子所处
的时代的过渡性以及他的政
治地位(他既当过高级官吏
,而且一生主要活动除了教
育事业外也是奔走做官,就
是教育事业也主要是训练弟
子们做官的)的关系,他的
思想有许多不彻底、不明朗
、对上妥协、对劳动生产和
劳动人民轻视的地方。这些
地方集中地表现了的就是他
所谓“中庸”之道。这是他的
软弱处。
他有进步面,有落后面
,有软弱处,而进步面是主
要的,这就是我对于孔子的
估价。概括地谈孔子,就是
如此。
如果仔细考究下去,孔
子的进步面、落后面、软弱
处,我认为也还是错综的,
好的不完全是好,坏的也不
完全是坏。举例说,他讲仁
,这是进步的,但是同时讲
礼,礼就限制了仁;他普及
教育,这是进步的,但也并
非普及到一切人,限度也仍
然是有的。他讲礼,一般说
是落后的,但是他注重礼的
内容而轻视礼的形式,这就
又是改革;他讲天,讲命,
一般说也是落后的,但他并
没有迷信鬼神,也没有全部
陷入宿命论,这就仍有他开
明的地方。他讲中庸,不错
,一般说也是妥协性的表现
,但是在“和而不同”上,在
对弟子依不同个性而分别指
示“过犹不及”上,在“学”与
“思”并重上,这就貌似妥协
,而事实上是避免绝对化、
片面化的正确态度和正确思
想方法,这就又不能一笔抹
杀了。至于孔子对后代的影
响,问题就更复杂,有好影
响,也有坏影响;在坏影响
中有
精彩页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在公元前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约在公元前540-前480年),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在中国有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就中国来说,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
孔子出生的时期,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当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前481年)的中期。这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冶铁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513年晋国用铁铸刑鼎就是一个例证;一般生产工具——农具、手工工具,大致已用铁制,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黄河中下游广大的土地被开垦了,森林等资源也有被开发的可能了。手工业则逐渐走向专业化。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发达起来,当时像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曾为越国上将军的范蠡,都以经商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标志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因此不断地发生兼并战争,战争的结果,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最早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贵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烈变动、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就要被迫改变了。没落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这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用。他们顺应了广大人民学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知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私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的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卓越的教育家。
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孔子进步的一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的仁——爱人,便又被等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上,孔子终于没有完全突破阶级限制,终于没有突破旧的思想意识的限制,终于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的最初阶段的历史限制。在对当前的政治态度上,也有类似情况。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兼并很不满意,他主张天下和平统一,这是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一个大的封建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统一,是要像西周初期那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的统一,这就虽然含有新的因素而终于和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相矛盾,这也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壁,政治活动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因。进步和落后,改革和妥协,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子的矛盾,也是时代的矛盾。
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