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伯潜诸子通孝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蒋伯潜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诸子人物考、诸子著述考。主要内括:何谓诸子;诸子之开祖;诸子之派别;十家名称之取义;十家学说之短长;诸子兴替之因缘等。

前言

《诸子通考》者,伯潜就先君子建侯公遗稿残帙,整理补编者也。全书分上下二编;上编为《诸子人物考》,下编为《诸子著述考》。

伯潜于二十七年春,挈眷避地,虱处沪上,忽忽四年,笔耕舌耨,无须臾之暇,得以温故籍。三十年十二月,孤岛沉沦,不可复居,乃又于翌年春仓皇返浙。时金兰已陷,道梗,欲往浙南不可得。幸故里尚存瓯脱,杜门蛰居,得以苟全。因念老学虽如炳烛,犹愈于束书不观。乃发故箧,曝楹书,埋头故纸堆中。箧底有先君子遗稿残帙,手泽宛然。检而读之,关于周秦汉诸子者,凡二十八篇。曰《史记孔子世家考》,《史记老庄申韩传考》,《史记屈原传考》,均录《史记》原文,加以考释;曰《孟子略考》,《荀子略考》,《墨子略考》,《商君略考》,《苏秦张仪略考》,《稷下诸子考》,则但撮叙其人,加以考证,不复录《史记》原文;盖以史公所记或过简略,或过冗繁而又与学术无关也。以上九篇,皆考诸子之人物者。曰《孟子考》,《荀子考》,《子思子考》,《曾子考》,《晏子考》,《陆贾新语考》,《贾谊新书考》,《盐铁论考》,《刘向所序考》,《杨雄所序考》,《老子考》,《庄子考》,《管子考》,《墨子考》,《商君书考》,《韩非子考》,《公孙龙子考》,《吕氏春秋考》,《淮南子考》,此十九篇,皆考诸子之著述者,大致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录为范围。虫鼠蚀啮,屋漏浸渍,间有损坏漫漶者,因为钞补以完之,而父书可复读矣。此三十一年事也。初,伯潜人胡適冯友兰诸先生所著哲学史,觉有未安处,妄欲就诸子学说,有所申论。志此已二十年,未敢遽尔奋臆命笔。及读先君子遗稿残帙,乃更飲然。盖吾人于诸子人物之身世,著述之真伪,未尝详考,则不能读诸子之书;于诸子之书,未能细读,则无以知诸子之学说。若徒浏人所为哲学史或大纲概论之类,即欲于诸子学说有所评述,非人云亦云之耳食,即妄诩新奇之臆度,自误误人,亦徒贻笑而已。乃复就遗稿所考者,检故籍,抒已见,补加按语,凡周岁而始完。此三十二年事也。

继思先君子《史记老子传考》既以“老子”为通称而非专名,《老子考》既以《老子》为战国时人所荟萃掇拾而成,非老子过关时自著;《史记孔子世家考》又谓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而其考诸子著述诸篇,独无《论语考》,盖以《汉志·诸子略》为范围,而《论语》在《汉志》固录人《六艺略》也。又于亡书伪书,均未之考。亡书,固不易考,且似不必考;伪书之待考,则尤甚于他书,如《太公六韬》《鬻子》《关尹子》《文子》《鹖冠子》之类是也。又如《公孙龙子》,今本仅存残帙,先君子已为文以考之。《慎子》亦尚存残帙,而独付阙如。其考诸子人物也,重要者固已略具;待考者亦不乏人。且于西汉诸子,考其书而遗其人。则此稿似犹未完成者。爰为之补直,以成完壁。补直既竟,乃又重加组织,冠以绪论,殿以附录,复历二年有半,乃成此书。

伯潜少受庭训,凡所诵于经传。比出就外傅,受业于李永年先生。李先生与先君子莫逆,喜浏览诸子。每于课暇,辄相与谈诸子之学。伯潜虽常侍侧,窃闻其绪论;然方在童年,未之留意也。四十年来,学殖荒落,自愧有负父师属望之殷。今幸手泽犹存,父书可读,历时四载,勉成斯编。然欲就师,而墓木已拱。抚今思昔,矗然不自知其涕之雷落矣!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伯潜序于上海新绿村之寄庐

摘要

绪论

一何谓诸子

我国周秦之际,学者辈出,各著书立说,欲以改制救世。学者不只一人,其书亦不只一种,故以“诸子”称之。以“诸子”为某种古书部类之名称,自《七略》始。西汉成帝命刘向领校中秘书。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向卒后,哀帝命向子歆卒其业。歆于群书而奏《七略》。《七略》者,曰《辑略》曰《六艺略》曰《诸子略》曰《诗赋略》曰《兵书略》曰《数术略》曰《方技略》。除《辑略》为全书最外,其余六略即分古书为六大类,故《七略》为我国古书之分类目录。所谓“诸子”,即六大类之一类。此类古书,大多名曰“某子”,而又不仅一种,故以“诸子”称之。《七略》原书已佚。东汉班固删其要以成《汉书·艺文志》,尚可见其大概焉。自是以后,如齐王俭之《七志》则有《诸子志》,梁阮孝绪之《七录》则有《子兵录》(合“诸子”“兵书”二类为一录),《隋书·经籍志》及清代之《四库全书》亦均特立子部。溯其渊源,皆自《七略》。故曰以“诸子”为某种古书部类之名称,自《七略》始也。

任宏,步兵校尉也,故校兵书;尹咸,太史令也,故校数术;李柱国,侍医也,故校方技。此三类之书,各以专家司校雠,其为专门书籍,性质各殊,不问可知,故分为三类耳。至于六艺、诸子、诗赋,均由刘向

校雠,而亦分为三类者,因其性质体裁亦各不同也。“诗赋”与其余二类不同,亦显而易见。“六艺”与“诸子”所以分为二类,不但由汉儒尊经而然,其性质体裁,亦自判然也。西汉时称《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为“六艺”(与《周礼》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绝不相同),故《六艺略》所录之书,为六经及其传记。《论语》《孝经》“小学”三类,不过六经之附庸而已。六经之中,唯《乐》无经(或云,《乐》本无经,附于《诗》;或云《乐》亦有经,亡于秦火);故《六艺略》之中坚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易》以《卦辞》《爻辞》为“经”;此文王所作(或云《爻辞》周公作),在周代,不啻为御纂钦定之书也。《书》者,夏商周史官所记录所保存之文告档案,传之后世,成为史料者也。(《秦誓》时代最晚,当为秦穆公时,秦之史官所记。)《诗》之《颂》,为周商二代及鲁国之郊庙乐章。(《商颂》,或云商代作品,或云宋国作品。)《风》本各地民间歌谣,《雅》本士大夫美刺时政之诗,但既采于鞧轩使者,献之太师,合以音乐,则与《颂》均由乐官保存矣。《礼》十七篇(即今《十三经》中之《仪礼》),本属“仪注”之类,则亦礼官所保存也。《春秋》本鲁史,为鲁之史官所记录保存者。故《五经》原皆“官书”,古文经学家之说是也。今文经学家则以五经为孔子所作。《易》之《象传》《象传》,孔子所加。《文言》《系辞》,虽非孔子自著,要亦后学记述孔子之言。于是由天道以及人事,卜筮之书变为哲理之书矣。《书》始《帝典》(《礼记·大学》引,即作《帝典》。伪古文《尚书》分其下半为《舜典》,改称上半为《尧典》),终《秦誓》,全书二十八篇,当经一番有意义的编次。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存三百五篇之说,虽未可信;但正《乐》以正《诗》,使《雅》《颂》各得其所,则孔子曾自言之矣(《论语·子罕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而其论《诗》之“兴”“观”“群”“怨”及.......

作者简介

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以字行。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现代学者、教育家。蒋伯潜于经学、文学、校雠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文思敏捷,著述等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