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美学术文库 民艺学论纲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潘鲁生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产品特色

1622080555.jpg

编辑推荐

本书从民艺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品类入手,论述了“民艺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内涵,梳理了民艺的学术研究脉络,并就如何建立民艺学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基础,结合民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对中国民艺思想的源流与传承、艺术形态及生活形态、民艺的主要特征、民艺的审美观念及艺术表现、民艺的传承传播与文化形态比较,以及如何保护、发展中国民艺传统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进行了全面概括的阐述,是对民艺学学理问题的系统探讨与综合论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民艺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品类入手,论述了“民艺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内涵,梳理了民艺的学术研究脉络,并就如何建立民艺学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立足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基础,结合民艺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书中对中国民艺思想的源流与传承,艺术形态及生活形态,民艺的主要特征,民艺的审美观念及艺术表现,民艺的传承传播与文化形态比较,以及如何保护、发展中国民艺传统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进行了全面概括的阐述,是对民艺学学理问题的系统探讨与综合论述。

作者简介

潘鲁生,1962年生,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系中国文化名家、中央联系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个人作品:《零的突破》、《匠心独运》、《愿每个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延安——中国新文艺摇篮》、《1997·破镜重圆》、《葵花向阳》、《保护母亲河行动》、《世纪吉祥》、《保护文化生态》、《线描齐鲁》、《门——走进传统走出现代》、《新韵系列之二·古板新彩》、《门神》等。

专著:《论中国民间美术》、《中国民俗剪纸图集》、《山东曹县戏曲纸扎艺术》、《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学》、《纸扎制作技法》、《年画》、《民艺学论纲》、《中国吉祥剪纸图集》、《中国龙纹图谱》、《中国凤纹图谱》、《中国传统艺术·汉字装饰》、《离开锅灶端起碗——在民艺的门槛上聊天》、《潘鲁生画集》、《中国民艺采风录》、《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潘鲁生彩墨艺术》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民艺学论纲》是国内首次较全面而系统地构架出民艺学科理论体系的著作,为民艺学科的确立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开创意义和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并填补了这一学科的空白。
  ——邓福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民艺学论纲》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国民艺的造物思想,而且对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的逻辑关系做出了阐释,剖析了造物文化传承演进的规律,是民艺学术历史与设计现实实践的贯通。
  ——许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民艺学论纲》展开的是作为生活形态的民艺研究,关照人的主体性,将民艺还原到民间文化和民众生活的动态环境中探讨民艺的本质和价值,对中国民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底蕴做出了体系化的理论阐释,具有开拓性价值。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民艺学是亚洲地区具有跨文化意义的概念,亚洲许多国家的民艺传统依然是一个活态的文明。鲁生的《民艺学论纲》揭示了中国多民族民艺学的文化事实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这是一个对应互联网时代有未来意义的探索。
  ——乔晓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能够代表中国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思想高度,又具有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的话语体系建构应该是从专业性中得来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艺学论纲》做出了专业领域的学术探索,是中国民间艺术学研究的拓荒之作、当代艺术学体系建构的代表性理论创荻!
  ——谭好哲(山东大学教授)

目录

绪? 论.............................................. 001

第一节? 民艺学的研究对象........................ 001

第二节? 民艺学的学科体系........................ 010

第三节? 民艺学的研究方法........................ 018

第一章? 民艺发展论.................................. 027

第一节? 民艺的源流.............................. 027

第二节? 民艺的形态.............................. 039

第二章? 民艺造物思想论.............................. 053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工艺观........................ 053

第二节? 《考工记》的造物思想.................... 073

第三章? 民艺特征论.................................. 099

第一节? 民艺的本元文化特征...................... 099

第二节? 民艺的人文特征.......................... 112

第三节? 民艺的技艺特征.......................... 123

第四节? 民艺的社会特征.......................... 132

第五节? 民艺的功能特征.......................... 138

第四章? 民艺品类论.................................. 149

第一节? 民艺的分类方式.......................... 149

第二节? 精神审美的品类.......................... 154

第三节? 生活实用的品类.......................... 182

第五章? 民艺审美论.................................. 221

第一节? 民艺的生活美............................ 221

第三节? 民艺的技艺美............................ 256

第六章? 民艺传播论.................................. 277

第一节? 技艺的传播形式.......................... 277

第二节? 行业的技术传承.......................... 284

第三节? 家庭的技艺传授.......................... 294

第四节? 经验总结的艺诀流传...................... 304

第七章? 民艺比较论.................................. 311

第一节? 民艺与非民艺的比较...................... 311

第二节? 汉族与少数民族民艺的比较................ 327

第三节? 民艺与民艺新作的关系.................... 337

第四节? 民艺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 343

余? 论.............................................. 357

主要参考书目........................................ 365

前言/序言

大约在1980年,一位德国的留学生持着中央美术学院的介绍信来找我,要我解答一些问题,并把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民间剪纸研究》送给我。她毕业于汉堡大学民俗学系,专攻“汉学”。当时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是中国民间艺术。谈话涉及的面很宽,从古到今,所提问题很多,包括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的若干事项,如“华胜”“人胜”之类,她都要问个究竟。我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了解到西方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些情况,也使我对民间艺术产生了不少思考。
  东西方的文化存在着颇多的差异,这是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制度造成的,以至于在思维方式上也形成了各自的体系。不论思考和处理什么问题,一种是由远及近、由古至今、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别,另一种是由近及远、由今至古、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由个别到整体。表面上的一正一反,不仅影响着对于所有问题的思维,而且决定了对于所有事物的态度和习惯。举一个日常的小例子:中国人记时用“年、月、日”,但西方人是“日、月、年”。中国人写信的地址顺序为“某省、某市、某街、门牌号和收信人姓名”,西方人则是倒过来。在这种习惯下,西方人考虑问题,似乎首先是眼前的、自身的、急切的和有实际利益的。在近代历史上,他们重技术、切实际,在自然科学上进步很快,两次“技术革命”都发生在欧洲。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西方人在经济上和物质上达到了人类领先水平。中国人长期以来,则习惯于“坐而论道”“鄙薄技术工作”。长此以往,似也不感觉什么,可是当我们打开国门、放眼国际的时候,才发觉自己的贫困和落后。然而,对于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化地论是非。西方人在解决了(或提高了)物质生活之后,正谋图高层次的发展,便希望通过“汉学”的研究,从中找出方法和取得灵感,如对于儒家的研究、老庄的研究、敦煌的研究、民艺的研究等,从哲学思想到专门学术,拓展的面很宽。一个小小的“七巧板”和“益智图”(唐图),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儿童启蒙的玩具,可是西方人把它同数学联系起来,据说已有几位研究者获得相关专业的学位。我们的《周易》可同电子计算机联系起来,我们的《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可用于企业管理和经营。这在中国的老观点看来,简直是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人家学得很深、用得很活。人类的智慧本来是可以贯通的,只是经过“专业”的切割后被分散了、固化了,一旦形成观念,改变起来确实很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