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牛虻/外国文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爱尔兰)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创作的长篇小说。单纯幼稚的爱国青年亚瑟因被革命同志误解,佯装投河自尽,奔赴南美。13年后,苦难的经历已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书中亚瑟那种为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直击心灵,动人心魄。
作者简介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1864—1960),爱尔兰著名女作家。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第五个女儿,幼年丧父,家境贫困。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后曾在俄国圣彼得堡居住了两年,她在俄国期间认识了很多革命团体,回到伦敦后,接触了不少流亡伦敦的俄、意革命者,如恩格斯、赫尔岑、普列汉诺夫、马克思的大女儿艾琳娜等,被革命者的献身精神深深震动,为此写出《牛虻》这部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著名作品。
她还著有《杰克·雷蒙》《奥利芙·雷瑟姆》《中断了的友谊》等。
目录
译序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序言
本书作者艾捷尔·丽莲·伏
尼契(Ethel Lilian Voynieh
,1864—1960)出生于爱
尔兰科克市。其父是英国数
学家乔治·布尔。布尔夫妇
有五个女儿,艾捷尔·丽莲
是五个姐妹中最小的。
1882年,艾捷尔-丽莲继承
了一笔遗产,前往德国学习
钢琴,1885年毕业于柏林
音乐学院。毕业后,由于患
上了严重的手指痉挛症,她
不得不忍痛放弃成为职业钢
琴家的理想。她非常沮丧,
决定出外旅游,一方面是为
了散心,另一方面是想在心
情平静下来后规划一下今后
的人生,于是便用支付学费
后余下的钱做路费游历了欧
洲,足迹遍布德国、波兰、
瑞士,并在巴黎居住了一年
。一次参观卢浮宫,一位十
六世纪无名画家创作的肖像
作品深深吸引了她。画中人
是个意大利年轻人,黑衣黑
帽,目光忧郁,似乎有着重
重心事,但神情高傲,不属
于凡俗之辈。不知怎么,艾
捷尔·丽莲被深深地打动了
,望着这位两百年前的青年
,心中产生了敬重之感。后
来,她买下了这幅肖像的复
制品,一直珍藏着它。
1887年,她在伦敦结识
了一些流亡的革命者,耳濡
目染,接受了他们的革命思
想,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到俄
国居住了两年,接触到了许
多革命者,而且还参加了他
们的活动——她曾冒着生命
危险去探望被沙皇监禁在狱
中的革命者,还在俄国和英
国之间寄送宣传品。这些工
作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
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在波兰旅游时,一次经
过华沙的一座监狱,她碰巧
看见了正在放风的青年革命
者伏尼契,觉得对方有点像
那个无名画家创作的肖像画
的画中人,于是就有了深刻
的印象。后来在伦敦的一个
社交场合,二人意外重逢(
伏尼契出狱后流亡到了英国
)。由于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和共同的理想,他们相爱了
,并在一年后结为连理。婚
后,艾捷尔·丽莲继续保持
着同俄国革命党人的联系,
并通过丈夫的关系接触到了
大量的意大利党人。出于对
这些革命者献身精神的敬佩
,她决心写出一本反映他们
斗争生活的书。由是,她根
据自己接触到的真人真事,
经过艺术加工,终于写出了
感人至深的长篇小说《牛虻
》。该书率先在美国和英国
发表,稍后即被翻译成俄语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晚年
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
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
,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
虻》改编的电影。
总体来说,《牛虻》在
西方世界的反响并不十分强
烈,但在社会主义国家却引
起了轰动,先是受到了苏联
读者的青睐,后又在中国产
生了“一石激起干层浪”的轰
动效应。例如,苏联文学名
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
牛虻”的粉丝。他十二岁时
读到《牛虻》,后以牛虻为
自己学习的榜样,终生不倦
。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书中多次提及牛虻——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战斗
间隙给战友们讲述牛虻的英
勇事迹,在病床上以牛虻的
顽强精神忍受伤痛,并承认
自己有意模仿了牛虻对生活
和恋爱的态度,即“以苦行
考验意志”的“革命浪漫主义
”。《牛虻》传到中国后,
更是反响强烈,受到广大青
年读者的热捧。1953年7月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李
俍民的《牛虻》首译本,发
行了一百多万册。团中央向
全国团员与青年推荐此书为
优秀课外读物。当时的《人
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报刊纷纷发表有关《牛虻》
的书评;全国各地许多图书
馆、文化馆也纷纷组织文学
讲座和读者一道讨论这部书
的优点及艺术特色。后来,
《牛虻》在我国有了多个译
本,还有根据该书改编而成
的多版本的连环画、电影以
及电影音乐唱片等等,这种
多渠道的传播现象在外国文
学作品的译介中是非常少见
的。《牛虻》成为当时发行
量最高的英国文学作品,是
当时中国最畅销的翻译小说
。在“政治第一,艺术标准
第二”的文艺批评标准下,
对《牛虻》的研究定位在革
命英雄主义的主题上,牛虻
勇敢坚强、不屈不挠、视死
如归的英雄品质也受到高度
的赞扬。其次,《牛虻》作
为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
义代表作品被选入多本外国
文学教材,得到了高度评价

小说的主人公亚瑟出生
在意大利的一个英裔富商家
中,名义上他是富商与后妻
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神父
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
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
,又看到母亲受到他们百般
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
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
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神父
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
慈父。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
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
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
着无数热血青年。亚瑟决定
献身于这项事业。蒙太尼里
发现了亚瑟的活动后十分不
安,想方设法加以劝阻。但
亚瑟觉得做一个虔诚的教徒
和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
的人是不矛盾的。在一次秘
密集会上,亚瑟遇见了少年
时的女友詹玛,悄悄地爱上
了她。蒙太尼里调走当了主
教,警方的密探卡迪接替了
他的位置。在卡迪的诱骗下
,亚瑟在忏悔中透露了他们
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以
致他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
他们的被捕,连詹玛都以为
是亚瑟告的密,在
导语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后风靡一时。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牛虻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生历程,他坚定的信念,以及所表现的坚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中国读者。此书丰富深刻的人性刻画也感动很多读者。
牛虻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他刚铁般的坚强意志,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精彩页
第一章
亚瑟坐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内,翻看一堆布道用的讲稿,从里面找东西。这是六月份的一个炎热的傍晚,窗子都敞开着,而百叶窗却半掩,为的是遮出些阴凉来。神学院院长蒙太尼里教士停了一下手中的笔,以慈爱的目光望了望正俯身看讲稿的亚瑟那长满黑发的脑袋。
“找不到吗,亲爱的?没关系,我可以把那个章节重写一遍。原稿可能已经毁掉了,我却让你白白找了这么长时间。”
蒙太尼里的声音很低,却浑厚、洪亮,音调清纯如银铃,使他的话语具有一种奇特的魅力。这是天才演说家的声音,富于抑扬顿挫。跟亚瑟讲话时,他的语调里总是流露出一种爱抚。
“不,神父,我一定要找到它。我敢肯定你把原稿放在这里面了。如果重写,绝不会跟原来的一模一样。”
蒙太尼里又埋下头写东西了。窗外有只懒洋洋的金龟子发出令人昏昏欲睡的嗡嗡声;一个卖水果的小商贩悠长凄凉的叫卖声在街上回响着:“卖草莓!卖草莓!”
“《论医治麻风病人》,找到了。”亚瑟迈着轻盈的步点穿过房间走了过来,这种步点老是让他家里的那些体面人物恼怒。他是一个身材瘦削的小伙子,不像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中产阶级的年轻人,倒像十六世纪人物画上的意大利少年。从长长的眼睫毛和敏感的嘴巴一直到纤小的手脚,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轮廓鲜明、玲珑精致。如果坐着不动,他很可能会被当成一个女扮男装的漂亮姑娘。不过,一旦走动起来,他那轻快敏捷的动作,会让人联想到一只没有利爪的温顺豹子。
“真的找到啦?亚瑟,你要是不在跟前,我可怎么办呢?我老是丢三落四。好啦,现在我不打算再写了。咱们到花园里去,我给你辅导功课。哪个地方你不懂呢?”
二人步出房门,来到了冷清、阴沉的修道院式的花园里。神学院的校舍原先是多米尼克教派的一个修道院。两百年前,这四四方方的园子整齐划一,艾菊和薰衣草修剪得短短的,两旁生长着笔直的黄杨树。如今,弄花种草的白衣修士们已长眠于地下,被人们所遗忘。在这迷人的仲夏傍晚,芬芳的草药仍鲜花盛开,只是再没有人采花制药了。一簇簇野生的欧芹和耧斗菜填没了石板路上的缝隙,院落中央的那口井也被羊齿草以及乱蓬蓬的景天所遮掩住了。玫瑰花长得杂乱无章,长长的枝茎横跨小径;大朵的红色罂粟花伏在旁边的黄杨树丛里极为醒目;高大的毛地黄低垂着脑袋,耸立在杂草之上;那株从不修剪也不开花不结果的老葡萄蔓,从无人理睬的枸杞树的枝杈上倒挂下来,缓慢、忧郁地一个劲摇晃着叶状的头。
在一个角落里,长着一株巨大的夏季开花的木兰树,树叶黑乎乎地把它点缀得像一座塔,星星点点地显露出一朵朵乳白色的花儿来。一条粗糙的木凳靠树干放着,蒙太尼里坐在了上面。亚瑟在大学里攻读哲学,读书时遇到了难题,特意来向神父讨教。他从未在神学院求过学,但蒙太尼里对他就好似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如果没有事情需要我留下,”待书中的章节解释清之后,他说道,“我现在该走了。”
“我不想再工作了,倘使你有空,希望你能多待一会儿。”
“啊,好的!”他靠回到树干上,仰首望去,目光透过薄暮一般的树杈,凝视着那些开始在寂静的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黑色睫毛下那双梦幻一般神秘的深蓝色眼睛,是来自英国康瓦尔郡的母亲遗传给他的。蒙太尼里将脸扭开,这样就瞧不见他的眼睛了。
“你看上去很疲倦,亲爱的。”蒙太尼里说。
“没有办法呀。”亚瑟的声音里流露出倦意,立刻就被神父注意到了。
“你不该急着上大学,照料病人和晚上熬夜已经累坏了你。我本该坚持让你好好休息休息再离开来亨。”
“哎,神父,那有什么用呢?母亲辞世后,我无法再在那凄惨的房子里住下去,朱莉亚会把我逼疯的!”
朱莉亚是他异母长兄的妻子,也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我并不是想让你跟家里人住下去,”蒙太尼里温柔地答道,“我知道那样对你是再糟糕不过了。我只是希望你能接受那位行医的英国朋友的邀请;当初你要是到他家住上一个月再上大学,身体状况就会好些。”
“不行,神父,我的确不能到他家去!沃伦一家都是好人,待人和善,可他们不理解我。他们为我感到难过——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得出来——于是他们就想方设法安慰我,还会谈及我的母亲。当然,詹玛是不会那样做的,甚至在我们小的时候她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但其他的人则不然。而且,原因还不止这些……”
“还有什么原因呢,我的孩子?”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8: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