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台湾通史(第3卷清代上)(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尊旺//李颖//庄林丽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卷在大量历史文献基础上,对台湾地区清代历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详细介绍了清政府在收复台湾后的诸多政策以及台湾在开发之下的快速发展情况,比较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有清一代该地区政治、军事、教育、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对清末台湾人民在列强觊觎下自强不息力图奋进的精神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本书对于普及、深化和拓展台湾地区清代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清政府关于台湾弃留的争论与渡台政策的变化
第一节 清政府关于台湾弃留问题的争论与决策
一、台湾弃留问题的提出
二、台湾弃留问题的争论与决策
第二节 清代渡台制度的变迁
一、关于给照问题的起源与变化
二、搬眷渡台问题的变迁
三、官渡的设立
第三节 清代私渡台湾问题
一、渡台禁令的出台与清代私渡台湾的基本情况
二、清代私渡台湾的具体形式
三、清政府对私渡台湾的处罚
第二章 清代台湾的政治体制
第一节 清代台湾的行政区划沿革
一、一府三县时期
二、一府四县时期
三、二府八县时期
四、台湾建省
第二节 清代台湾的巡台御史制度
一、巡台御史的设立
二、巡台御史的选派制度
三、巡台御史的品级及职能
四、巡台御史的作用
第三节 清代台湾的道员制度
一、台湾道的设置及变迁
二、台湾道员的品级与职衔
三、台湾道员的选任制度
四、台湾道员与当地其他机构的关系
第三章 清代台湾的军制
第一节 清代台湾的军事建制
一、康熙雍正时期台湾军制变化
二、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台湾军制变迁
三、同治光绪时期台湾军制变更
第二节 清代台湾的班军制度
一、清统一台湾之初的班屯争论
二、清代台湾班兵制的实施
第三节 清代台湾的屯丁与隘勇
一、屯丁
二、隘勇
第四章 清代台湾的教育
第一节 清代台湾的儒学
一、台湾儒学的设置与沿革
二、台湾儒学的运行实态
三、清代台湾的科举考试
第二节 清代台湾的书院
第三节 清代台湾的社学
第五章 清代台湾的经济
第一节 清代台湾的农业
一、清代台湾的土地开发
二、清代台湾的水利
三、清代台湾稻作之生产
第二节 清代台湾的手工业
一、樟脑业
二、蔗糖业
三、其他手工业
第三节 清代台湾的商业
一、清代台湾的行郊
二、清代台湾与大陆的商业贸易
三、清代台湾的对外贸易
第六章 清代台湾的少数民族政策
第一节 纳入贡赋体系与招抚
第二节 土牛红线政策
一、管理番民
二、土牛红线的分隔
三、越界开垦
第七章 清代台湾的三次民变
第一节 朱一贵事件
一、朱一贵事件爆发与全台沦陷
二、蓝廷珍赴台平定朱杜
三、朱一贵事件的善后措施
第二节 林爽文事件
一、林爽文起事与闽台地方的应对措施
二、常青人台与双方攻守
三、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
四、林爽文事件的善后措施
第三节 戴潮春事件
一、戴潮春事件爆发与彰化失陷
二、斗六门与大甲攻防战
三、丁日健入台与戴潮春事件的平定
第八章 列强侵略台湾与刘铭传新政
第一节 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一、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犯台湾
二、樟脑事件与英国占领安平
三、罗妹号事件与美国出兵琅峤
四、德英商人侵垦大南澳
五、牡丹社事件与日本侵略台湾
六、中法战争中的台湾
第二节 沈葆桢治台与台湾建省
一、沈葆桢的治台方策
二、台湾建省
第三节 刘铭传与近代台湾自强新政
一、刘铭传推行台湾自强新政的背景
二、刘铭传主持的台湾自强新政事业
三、刘铭传倡导台湾自强新政的意义
后记
序言
这部六卷本《台湾通
史》,是由海峡两岸学者
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全
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
代的通史性著作。
全书梳理、展现了我
国台湾地区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
历史进程,上起距今约5
万~3万年前的台湾史前
文化时期,下至21世纪初
期的当代台湾,分为六卷
:第一卷,上古至明代;
第二卷,明郑时期;第三
卷,清代(上);第四卷
,清代(下);第五卷,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第六
卷,现代。
由于书稿涉及方方面
面的史料,时间跨度大,
内容复杂,因此在使用和
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
些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提
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
版时修订。
导语
《台湾通史》是由海峡两岸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全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代的通史性著作。
全书梳理、展现了我国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进程,上起距今约5万~3万年前的台湾史前文化时期,下至21世纪初期的当代台湾。
本书为第三卷,讲述了清代时期的台湾的政治体制、军制、教育、经济、民族政策等内容。
后记
《台湾通史》六卷本
的出版,是各位热心台湾
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同仁
们通力合作的成果。在此
,我要向以下参加本书撰
写的各位先生,致以衷心
的感谢!
第一卷:宋光宇(台
湾“中研院”)、刘慧钦(
厦门大学)、刘益昌(台
湾“中研院”)
第二卷:陈启钟(龙
岩学院)
第三卷:王尊旺(福
建中医药大学)、李颖(
闽江学院)、庄林丽(福
建工程学院)
第四卷:林国平(闽
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
学)、马海燕(闽南师范
大学)
第五卷:王日根(厦
门大学)、苏惠苹(闽南
师范大学)
第六卷:施沛琳(闽
南师范大学)、赵庆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全书台湾少数民族部
分:徐泓(南开大学、厦
门大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编辑
在承担本书出版的过程中
,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
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陈支平
精彩页
第一章 清政府关于台湾弃留的争论与渡台政策的变化
第一节 清政府关于台湾弃留问题的争论与决策
一、台湾弃留问题的提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率军进攻澎湖,八月亲赴台湾接受投降,盘踞台湾二十余年的明郑政权宣告覆亡。至次年四月,清政府始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正式将台湾纳入行政管理范畴。其间近一年的时间里,清廷内部就台湾的弃留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澎湖大战甫一结束,施琅即开始筹划进攻台湾与战后相关事宜。在施琅看来,澎湖为台湾咽喉,澎湖攻克,占领台湾指日可待,“但二穴克扫之后,或去或留,臣不敢自专。合请皇上睿夺,或遴差内大臣一员来闽,与督臣商酌主裁,或谕令督抚二臣会议定夺,俾臣得以遵行”。这是施琅第一次论及台湾的弃留问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初八,郑克壤、刘国轩差礼官郑平英,宾客司林惟荣、曾蜚、朱绍熙等带降表一道至澎湖,请求投降,并希望继续居住台湾,承祀祖先,照管物业。施琅认为这种做法非常不妥,显系诡谲缓兵之计,难以遽信。他指出,郑克塽等人如果真心投诚,必须刘国轩、冯锡范亲自来军前面降,将人民土地悉人大清版图,官兵必须遵制削发,移往大陆,听遵朝廷安辑。七月十五日,郑克塽复差冯锡珪、陈梦炜,刘国轩遣胞弟刘国昌,冯锡范遣胞弟冯锡韩,同曾蜚、朱绍熙赍送降本至澎湖,表示撤回澎湖一带的防守力量,完全按照施琅要求投降,并请求施琅给发安民告示,使台湾早日归附大清。十六日,施琅遣侍卫吴启爵、六品笔帖式常在,同冯锡珪、陈梦炜、曾蜚、朱绍熙,带安插告示五张,先往台湾晓谕,令官兵百姓人等削发,催促郑克塽缴纳印信、缮写降本。同时,施琅也在积极筹备亲自奔赴台湾,“臣俟各船修葺齐备,一面统率船兵,亲抵台湾,看其形势,暂行安辑”。此时,决策台湾弃留显得迫在眉睫了。七月二十四日,施琅疏称:“第查台湾土地千余里,户口数十万,地在琼海之表,或去或留,伪官兵户口繁多,当作何安辑?事关重大,所当亟请皇上迅赐睿裁,敕差才能户、兵二部,迅速前来,会同督、抚主裁料理,安置得宜,毕此大事。”②至此,施琅对于台湾弃留问题仍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希望康熙帝尽早决策,以便其相机处置。
七月二十七日,郑克塽复差冯锡珪等赍具降本一道并上缴延平王册一副、印一颗、辅政公郑聪印一颗、武平侯刘国轩印一颗、忠诚伯冯锡范印一颗、左武卫将军何祐印一颗前来澎湖。施琅奏陈台湾弃留事宜:“其台湾地方形势,兵民削发安辑事宜,应去应留,头绪多端,不便繁入疏章。吴启爵、常在亲履其地,俱悉其情,兹专差二员赴阙披陈面奏。”八月十三日,施琅率福建水师抵达台湾,正式接受郑克壤投降。十九日,他再次陈请康熙皇帝尽快就台湾弃留问题做出决策,“又阅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人民土番杂处,甚为稠密;应去应留,臣经具疏题请,未奉敕旨,仰冀迅赐睿夺,俾得钦遵奉行”。从六月二十六日第一次谈及台湾弃留至此,施琅已经前后四次论及此事,可见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执着。
在这里,施琅尚未就台湾的弃留做出明确表态,其自称“臣不敢自专”。从当时施琅的身份来看,尽管他是攻占台湾、清剿郑氏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但涉及土地弃留的问题绝非一水师提督所能定夺。从攻占澎湖之后他颁发给该地民众的示谕看,无疑他将澎湖视为清政府的管辖区域,“照得澎湖各岛,地属荒区,民实穷苦,兼之逆贼蹂躏多年,今幸大师荡平,此日王土、王民,悉隶版图,宜加轸恤,以培生机”。进驻台湾后,他于八月二十日再次颁布安民告示,同样强调了台湾的归属问题,“念土地既入版图,则人民皆属赤子,保义抚绥,倍常加意。……台湾去留,业经题请候旨。或台湾议留,本提督轸念海外荒区,非比内地乐土,年纳正供,当为从轻酌定具题。其官兵人民去住,听从其便。各宜乐业,无事惊心”。可见,施琅认为,澎湖和台湾悉人大清版图,人民皆为大清赤子,应当令其安居乐业。而且,其言“或台湾议留”,这也暗示其内心还是希望清廷保留台湾而不是占而复弃。
对于施琅的前几次上疏,康熙帝并没有立即做出正面答复,其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康熙本人对是否能顺利攻克台湾心存疑虑。六月施琅报告澎湖大捷称“澎湖既克,台湾指日可下”,康熙帝在表示褒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海战的担忧:“自用兵以来,凡陆地关山阻隘,相度形势以为进止,朕往往能悬揣而决。海上风涛不测,涉险可虞,是以朕不强之使进,数降明旨,言其难克。”不过,对于施琅决意进取台湾的主张,康熙还是给予大力支持。七月,应施琅请求,朝廷派遣工部右侍郎苏拜前往福建料理东征台湾钱粮事宜。苏拜赴闽伊始,施琅尚在澎湖,他关心的头等大事便是台湾能否顺利平复,明郑政权如果投降,必须令其登岸等候安置,不能继续居住在台湾等问题,此时自然无心顾及弃留问题。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1: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