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的痕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仰东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个中国农村的孩子,走出曾经贫困的江南小村,在上海的大学任教,在大报社当主编,在南半球的悉尼闯荡……
那些曾经的愚昧和无知,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被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所改变。
曾经在电视机旁为体操王子李宁的精神所感动,后来却能与李宁成为20年熟知的朋友;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家的孩子,后来却能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先生单独吃饭聊天……这一切像是一场梦,梦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伟大中国的崛起。
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告诫他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感恩”是所有道德的起点。他在行走于世的路上,遵照了父亲的嘱咐。
这些文字是岁月的痕迹,更是他一路走来的体验。除了要与读者分享过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一起去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
作者简介
许仰东,笔名荒岛。20世纪60年代生于江南水乡,当过大学教师、报社主编、企业家。8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2015年起赴澳大利亚工作,其行走于世的散文作品游散于海内外网络,不少作品点击量超过百万。这是其第一本以“感恩”为主题的散文集。
目录
序言
文学,回归心灵之路
卷一:致故乡
家乡,彩色的记忆
童年,是一首诗
母亲,心中的河
难忘的家庭会
红烧肉
姐姐的辫子
夏夜的记忆
那双白色的旧鞋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我的高中班主任
小街尽头的那棵老树
老宅
在父亲最后的生命时光
清明,在父亲的墓碑前
消逝的风景
告别家乡
卷二:致机遇
侯捷部长:开启我的地产路
在地产主编的日子里
一封局长的来信
怀念曾经的媒体圈
地产三剑客
“荒岛”的往事
飘扬在南半球的五星红旗
卡斯丽:要说爱你不容易
悉尼的华人地产圈
再见曼哈顿
“弄堂口”的情怀
湖友会,友谊的长廊
最后的告别
在文字的情怀里相遇
房产,其实是一剂毒药
岁月静好:致地产老友
卷三:致人生
大学毕业30年
快乐,其实很简单
难忘的三轮车夫
那一枚红校徽
那片池塘边的草地
新年的钟声
久别的阳光
艰难的回家之路
平淡,是种境界
岁月如刀
遇见美好
我和墨尔本的中国青年
文字里的清高
在悉尼铜帆雕塑前
感恩
太阳雨
卷四:致远方
涅瓦河畔的风景
百老汇之夜
在多米尼加的海边
美丽的霍巴特
世界杯决赛现场
春节,在异域的街头
洛恩:肆无忌惮的美
冬季到悉尼去看海
稻佐山的灯海
窗外的汉拿山
贝拉湖的晨光
马其顿山的森林
一封空中的致歉信
泪花闪亮的青春
飘荡在乔治大街的琴声
以婴儿的名义呐喊文明
卷五:致友人
霍克:中国的好朋友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谭盾:天顶上的一滴水
刘英:遨游在唢呐帝国
隈研吾:撕开建筑的硬壳
邱启敬:雕刻狂人
迈克:麦琴根的天才钢琴家
傅建平:庄园里的五星红旗
汤渂茳:我的澳洲律师
张洪瑞:悉尼的博士厨师
松尾贡:长崎海边的老人
邵野夫妇:火锅的故事
沈杰:轮子上的梦想
晏子:一轩纳天下
倪建达:上海爷叔的故事
后记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序言
文学,回归心灵之路
王伟(上海市作家协会
党组书记、副主席)
今年4月,新冠肺炎疫
情带来的阴云正逐渐散去
,禁足多日的人们开始相
互走动,从虚拟世界里的
热络,重回现实中的联系
。此时,仰东给我发来信
息,说是想来向往已久的
爱神花园与我一叙。于是
,一个明媚的正午,我们
徜徉在作协小院的繁花密
枝间,沉浸在作家书店氤
氲的咖啡香气中,又有了
一番海阔天空的神聊。那
时候,我恍惚觉得,我们
瞬间回到了30年前在报社
共事时的那些凌晨,忙完
编务后,于青灯下共享悠
闲,促膝长谈。
在我的记忆里,仰东早
就是个地道的文学青年,
虽然学的是有些枯燥、纯
理性的理科,却热爱写作
,倾心于感性的表达,并
因此走出校园象牙塔,转
而投身于上海的名报。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
前后脚进入《文汇报》要
闻部,干着昼伏夜出的夜
班编辑的活计。我和仰东
的办公桌紧挨着,常常见
他在交版之后,又埋头伏
案疾书。偶尔,他也会拿
出几份报纸或刊物,向我
展示那些化为铅字跃然纸
上的文字,让我羡慕不已
——作为一个同好,我为
仰东构筑自己的文学之塔
而积聚一砖一木,感到由
衷的高兴,也为我的羞于
动笔而觉着几分压力。
仰东那些真情流淌的文
字,在我看来,倘若有今
天这样好的出版条件,足
够集纳成册发表了。如果
是这样,仰东头上就会多
一道诗人的闪亮光环。事
实上,那时候他已经是某
个乡土诗人协会的会员了
。除了诗,还有那些指点
江山的大特写,体现着仰
东对纷纭世事的观察和透
视。
以仰东倾注于写作的那
份勤奋,我以为他的文学
道路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并且一个台阶一个台阶
地走上来。孰料时代的大
潮如此汹涌,我们各自的
人生都随之跌宕起伏。90
年代中期,蕴积着改变命
运的强烈追求的仰东,在
偶有机缘涉足房地产之后
,竟深深扎入了那片广阔
的蓝海。我不无遗憾地以
为,他的文学之梦多半会
无疾而终,我也将因此缺
少了一个在心灵世界里共
行的同道。
从那以后,我和仰东渐
行渐远。二十多年里,我
们辗转多地,各忙各的,
只是偶尔通通电话,或者
夹杂在一群人里短暂见面
,人生的轨迹难得交汇,
思想的交流更是寥寥。直
到互联网勃兴,微信风行
天下,我们重新在一个庞
大的网罗里,找到了彼此
新的联接。我知道仰东为
事业行走于浩渺的世界,
抵达了无数个地理上的远
方。我也欣喜地察觉,有
一些记忆中的东西从仰东
身上顽强地复活(也许是
从未走远)——在朋友圈
里,他用亦诗亦文的文字
发布的那些随感,怀故人
、述亲情,记往事、抒远
志,论行业、察世风,让
我读到了一个依然仰观星
空、眺望远方的仰东。
就在我们相聚爱神花园
不久,仰东给我寄来了几
册厚厚的打印稿。虽然已
在朋友圈里领略过仰东的“
惊鸿一瞥”,我仍惊讶于他
的写作源源不断,已经累
加到堪称厚重的程度。我
因此感到释然,原来,仰
东并未搁下自己抒发心臆
的那支笔!
随后的一段日子,我时
时捧读那些书稿,与仰东“
在文字的情怀里相遇”,重
新认识这位曾经熟识的同
事和朋友,探寻他人生的
密码和成就的源泉。在《
致故乡》《致人生》《致
远方》等篇什里,我随着
仰东笔端的倾诉,走进长
江边那座生他养他的小城
,走过他困苦艰难却又饱
含情感润泽的童年和少年
。我随着他告别难以割舍
的故乡,怀着忐忑和窘迫
来到大上海,展开振翮高
飞的逐梦之旅。我随着他
以罕见的勇毅,投身90年
代上海的地产风云,成为
一位弄潮儿,直到将事业
之途跨越海空、铺到遥远
的澳洲。我也随着他在地
球的各个角落行走,经历
各种奇遇,审视自己的命
途,留下不同的思索。我
沉浸于仰东那些诗意的文
字,倾听着他从时间导演
的大戏里剪辑出的一连串
故事,它们作为一个个体
的具象,也作为一个时代
的片段,印刻于我的记忆
中。
读着书稿,感受那些奔
涌的心绪和思索,我触摸
到了一颗沉浮商海多年却
不曾迷失诗与远方的灵魂
,也体验到了阅尽繁华纷
纭的一番喟叹,面对坚硬
世界的一丝柔软,身处众
声喧哗的一份宁静。我把
这些平淡不惊而又情感起
伏的书写,视作仰东在奔
忙多年之后,对深藏心底
的那片净土的回归。我还
在想,当我们不得不浸淫
于外部世界的竞进纷扰时
,不要忘记留出一点点时
间,以审视和抚慰一下自
己的内心。
如今,仰东的作品为出
版社所青睐,予以结集出
版。他那些融化在岁月里
的人生痕迹和深切感悟,
将有机会与更多的人交流
激荡。我相信,《岁月的
痕迹》出版,将成为仰东
重筑他的文学之塔的新起
点。我希望能和这位老同
事、老文友一起,共同在
这条道路上,向着远方,
走得顺畅!
导语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本书作者的这些零零碎碎的散文日记,编辑成书的时候,他第一次因为对文字的敬畏,内心开始有些不安。
因为他知道,这本《岁月的痕迹》,几十篇散文,是难以完整表达他深藏内心深处,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感恩。
后记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的这些零零碎碎的散
文日记,编辑成书的时候
,我第一次因为对文字的
敬畏,内心开始有些不安

我知道,这本《岁月的
痕迹》,几十篇散文,是
难以完整表达我深藏内心
深处,对这个伟大时代的
感恩。
1
岁月的痕迹里,堆满着
许多的怀念。
我在几年前回到老家,
儿时的那些小村、河流不
见了,取代的是一个全新
的居住小区。就在那年,
我父亲的离世,这个我生
命里最重要的人,把我很
多童年的记忆带得很远。
我的心有些飘浮而复杂

我从这生命起步的江南
小城,到今天南半球工作
的悉尼,半个多世纪的历
程里所经历的一切,曾经
的贫困、愚昧和无知,被
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改变

我尽力想用文字,把这
些过去的记忆留存下来,
让它能鲜活地成为更新的
怀念。我只是我们这一代
人中非常普通及幸运的一
员,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
孩子,我能在大学的讲台
授课,在党报的殿堂采编
,在国际的舞台投资管理
,这些如梦而至的人生,
绝不只是因为个人的努力
与勤奋,也不是天上掉下
的馅饼。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是源自心底的体验。因为
我在最好的年龄遇上了一
个最好的年代,因为我在
行走世间的路上遇到了许
多真诚的朋友,因为无数
的因为,我每次回过头去
回望人生的时候,连许多
细节都如诗似画地变成深
刻的印记。
2
岁月的痕迹里,涂满着
斑斓的色彩。
我知道这本书,还称不
上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散
文集。只是,记录了曾经
的过去,那些真实地发生
的一些细节。
一年前,著名报告文学
作家,也是我《文汇报》
的好友罗达成长兄,约我
小聚并递上了他患癌多年
与世隔绝、用生命历程书
写的报告文学集《八十年
代激情文坛》一书。我整
晚的情绪,被这些文字感
动着。
我庆幸在《文汇报》有
14年的经历,与这些文人
墨客的相伴,我这个理科
生开始对人生发生脱胎换
骨的变化。这个过程,让
我在文字世界里感悟到了
另一种力量。
我一直把《文汇报》视
为发育我精神生命的“娘家”
,文字以特殊的温暖润养
着我,使我后来步入弥漫
铜臭味的地产世界里,依
然珍藏着文字世界里的几
许真实和纯粹,我日后独
自行走在陌生世界的路上
,才不会孤独。
感谢缘分。
去年春季的那个晚上,
巧遇了文汇出版社社长周
伯军,他一见如故的鼓励
,让我开始把这些散落多
年的文字合辑出版的想法
变为了行动。我因此特别
感动,能以文字的方式再
次回到“娘家”,回到曾经激
情燃烧的岁月,实在是一
种幸福。
3
岁月的痕迹里,折射着
时代的变迁。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挣
这么多钱。吃饱穿暖是祖
祖辈辈的愿望。
那时,世界是遥远而陌
生的。我甚至不相信地球
是圆的。
我在大学读书时,遇上
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来临。
那个时候,我被李宁和中
国女排的精神感动;在《
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
中想象美国;我看着《上
海滩》连续剧了解这个城
市的过去。
我没有想到,后来我与
李宁成为熟知的朋友。我
没有想到,踏上澳洲的土
地后,霍克总理在一张餐
桌单独与我吃饭聊天。一
个中国农民的儿子,与一
个曾经的西方大囯的总理
坐在一起,我突然觉得,
自己与世界靠得很近很近
。这一切,既不是虚构的
一场美梦,也不是文学创
作的构思,而是在一个伟
大的时代,一个普通中国
人真实的经历。
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听我
们的说教,包括我的儿子
。我无意把我们过去的生
活、习惯和感受强加于他
们。但我相信这些非常纯
朴的故事,会像一面镜子
,让他们更清晰地照耀出
今天的幸福。
我不想用苦难去消遣文
字,而想用记忆向昨天敬
礼!
4
岁月的痕迹里,珍藏着
无数的感恩。
6年前,我拖着简单的
行囊去南半球工作的时候
,随身带了50面定制的五
星红旗。有人会误以为这
是政治的作秀,但我知道
,这是对祖国和时代的感
恩。
没有今天祖国的强盛,
我们绝不可能在西方世界
里抬起头颅。在悉尼
ParkSt的办公室,在伊丽
莎白大街的展示馆,我在
五星红旗下工作、谈判,
有一种自豪和温暖。
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
告诫我无论什么时候、在
什么地方,感恩是所有道
德的起点。他的话影响了
我的一生。
我在行走于世的路上,
验证了父亲的嘱托。我尽
力想把文字留住一路的体
验,直到这本《岁月的痕
迹》面世的这一天,我仍
遗憾,这些装订的文字碎
片,永远注释不了内心的
感恩。岁月的痕迹里,映
照着明天的希望。培根曾
说:“黄金时代在我们的前
面,永远不在我们的背后
。”是的,人不能没有回忆
,但不能在回忆里生活。
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前,
我们还会有很多的遇见。
一切都在更新,需要把所
有的骄傲归零。我想以《
岁月的痕迹》,与朋友一
起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感谢这本书的出版,得
到了文汇出版社编辑的一
路指点。
感谢我多年的好友
精彩页
家乡,彩色的记忆
家乡,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那个养育了我18年的江南小村,有我生命里最彩色的记忆。
2
小时候,父辈们勒紧裤带供我上学读书,希望我的未来,能摆脱他们的草屋、田野、垄地、汗水,还有代代相传的贫穷。
我第一次拖着行李远离家乡,踏上上海街头的时候,像是完成了某种使命。年轻的时候,心里装着波澜壮阔的世界,却忽视了家乡的分量。
我开始在全新的城市里,结识许多原本陌生的朋友,因为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的世界里,有了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一直在想,这不是某种偶然,也不是简单的运气。
是因为我曾经有过小村生活贫困的经历;因为乡亲们纯真与善良习性的教育;因为勤劳担当的耳闻目染;因为无数的因为,才让我在行走世界的路途中,以他们的善良兑换了我新的机遇。
家乡,其实从未离开过我。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滋养我。
3
家乡,是我心里的诗和远方。
我知道反复描述过去的陈词滥调,不会赢得今天的掌声。包括我的儿子,都觉得这是与他无关的故事。他的籍贯上虽然依旧写着我老家的地名,但他不会因为我的文字而感动。对他和他们这一代,老家是一个平淡得没有记忆的地方。我们则不同,我们无法遗忘过去。我们这一代,家乡,是咿个旧时代的追忆,也是对一个新时代的感叹。只是,每们在这如梦一般的变迁中,沉淀了对现代中国的感恩。我不想把贫穷描写得那么美丽。但贫穷背后的悲壮,让一代人一个民族开始醒来,而我们开始有了四海为家时的力量。我们在不幸与幸运的路途上,渐渐读懂了家乡的含义。今天的回忆,是向过去的一种致敬1
4
我在老家儿时生活的老宅,要动迁了。它将与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小村,一起消失。捧着那笔动迁款,我有些失落。我在老宅前独自坐了很久。这是我生命起点里珍贵的记忆,如果可以,我宁愿以双倍的钱换回这个盛满记忆的老宅。
世上有些珍贵的东西,是永远找不回来的。
我知道,一个全新的小区,不久将取代眼前的这片树林、这条小河、这幢老宅,连同这个村庄。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乡亲们,也将各奔东西。
我不想让家乡的记忆变得陌生。
我开始整理散落多年的文字,奠礼曾经的往事!
你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盛满记忆的童年,是人生最彩色的画卷。
童年,是最纯真的一首诗。
1
我的小学,是两排一层平房围着一片空地的简舍。这是记忆里老家的最初的印象。
阳春三月的时候,教室外满目金黄的油菜花,每年那个金色的世界到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又长了一岁。
晨曦初现的时候,背着书包,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从一个村落行走到另一个村寨,有很多纯净的河流,连小鱼游荡的影子都可看到。童年虽然贫穷至极,但我内心依然非常快乐。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