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国债是金融资产定价的重要基准,国债市场是支撑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战略平台。财政功能决定国债的产生,金融功能决定国债市场的兴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国债市场的发展。本书从三个维度对中国国债市场建设进行了探讨:财政视角聚焦于研究国债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债服务积极财政政策的绩效;金融视角聚焦于研究国债市场在金融资产定价、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中的作用,以期拓宽对国债金融功能的认识;财政和金融功能协调视角,聚焦于国债发行与管理、货币政策操作等领域的制约因素,以期为促进国债市场功能发挥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曾芸,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先后在《财贸经济》《财经问题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债券》《上海金融》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数项。主讲《政府预算》《财政管理学》《财政学》《财政管理实验》等专业课程。 目录 1 绪论 2 研究框架 2.1 国债财政功能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2.2 国债金融功能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2.3 国债财政功能与金融功能的融合与协调 3 国债管理与市场建设: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3.1 美国国债市场监管的国际经验 3.2 德国联邦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 3.3 中国国债管理与市场建设的实践 4 国债财政功能:基于供给和需求效应的判断及检验 4.1 转轨阶段中国财政职能演进的基本框架 4.2 内外经济失衡条件下的财政政策运行原理 4.3 从转轨进程看中国财政的政策权衡 4.4 体制性约束与财政政策困境 4.5 财政政策路径选择 5 国债金融功能:基于基准利率体系构建的视角 5.1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与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5.2 基准利率体系构建的国际经验 5.3 我国现行利率体系及传导机制 6 我国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检验 6.1 实证检验的逻辑和思路 6.2 对备选基准利率的实证检验 6.3 小结 7 基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视角的国债市场建设 7.1 财政与货币当局协同推进国债市场发展的基本框架 7.2 我国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政策影响研究 7.3 国债发行利率对二级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 8 基于收益分解视角的做市支持机制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调整 8.1 国债做市支持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 8.2 文献综述 8.3 研究方法 8.4 实证结果 8.5 结论与启示 9 国债期货、现货与回购市场联动机制研究 9.1 文献综述 9.2 理论分析 9.3 研究设计 9.4 实证结果 9.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按照国债金融财政功能、金融功能、财政金融功能融合的主线就中国国债市场建设进行了探讨,浓缩了我们对债券市场发展的学术思考以及近10年来对金融市场一线建设的客观感受。相对于大国国债市场建设这一重大实践命题,本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对国债市场功能发挥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