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见证辉煌——《光明日报》20世纪80年代人物报道回眸
分类
作者 叶辉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让一代新闻人激动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是《光明日报》人物报道井喷的时期,也是人物典型常常引起轰动的时期

★这些人物报道给人以正能量,给人勇气,给人鼓舞,给人奋发上进的力量

内容简介

《光明日报》的报道对象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光明日报》通过报道中国知识分子数十年的奋斗、经历、沉浮、追求、命运,喊出了人民的心声,喊出了时代的呼唤,喊出了改革的最强音,推动了中国改革的脚步。

从张志新、遇罗克的悲剧,到孙冶方、马寅初的平反;从中年知识分子蒋筑英的英年早逝(过劳死),到工程师韩琨用业余时间为乡镇企业服务被打成经济犯罪;从李谷一探索用气声唱法演唱《乡恋》被横加批判,到工程师谢中秋从国营大企业出走被开除党籍……《光明日报》那些年的每一个典型人物报道,都触动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弊端,都引起全社会及高层的激辩与深刻思考,最后都出台了一批新的政策,推动了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

作者简介

叶辉,浙江临海人,1954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同年入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31年,原为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2014年退休。著有《走向光明——叶辉新闻作品集》《支点——叶辉新闻人物作品集》《从辉煌到平淡》《焦点——叶辉新闻作品集》,长篇报告文学《仰望星空》《灵魂的香味》。所获荣誉:1991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2005年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009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目录

第一章 辉煌十年间……………………………………………………………… 1

第一节 《光明日报》的十年辉煌的发端… ………………………………… 1

第二节 人物报道是《光明日报》十年辉煌中最亮丽的一道彩虹… …… 4

第三节 每个被报道的对象都是真正的新闻人物… ……………………… 7

第四节 用重大人物报道提出社会问题并推动改革… ………………… 10

第五节 知识分子成了《光明日报》版面上真正的主角… …………… 12

第六节 十年人物报道的阶段划分… …………………………………… 14

第二章 拨乱反正中的人物报道… ………………………………………… 28

第一节 拨乱反正的时代背景… ………………………………………… 29

第二节 《一份血写的报告》… …………………………………………… 38

第三节 遇罗克、郭维彬、苏阿芒等冤案… …………………………… 50

第三章 平反冤假错案中的人物报道… …………………………………… 67

第一节 胡耀邦极力推动平反冤假错案… ……………………………… 67

第二节 率先为马寅初平反… …………………………………………… 70

第三节 为经济学家孙冶方平反… ……………………………………… 76

第四节 用人物报道推进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 81

第四章 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鼓与呼… …………………………………… 90

第一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91

第二节 人物报道的巅峰… ……………………………………………… 94

第三节 《追求》的巨大影响… …………………………………………… 95

第四节 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 ……………………………………… 99

第五节 推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 ………………………………… 111

第五章 让知识分子成为时代主角… ……………………………………… 119

第一节 开启尊重知识分子的新时代… ………………………………… 119

第二节 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问题… …………………………………… 122

第三节 为知识分子解决实际困难… …………………………………… 128

第四节 “怀柔事件”及提高教师地位… ………………………………… 133

第五节 让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 140

第六章 韩琨事件……………………………………………………………… 154

第一节 是功臣还是罪人… ……………………………………………… 155

第二节 韩琨无罪… ……………………………………………………… 158

第三节 “韩琨事件”的持续效应… ……………………………………… 165

第四节 20 世纪 80 年代媒体人非凡的勇气……………………………… 170

第七章 从华山到老山………………………………………………………… 183

第一节 张华为救老农壮烈牺牲… ……………………………………… 184

第二节 从张华到华山抢险… …………………………………………… 189

第三节 从华山到老山… ………………………………………………… 199

第四节 持续不断推出部队典型… ……………………………………… 206

第八章 开启人才流动的闸门… …………………………………………… 215

第一节 人才部门所有制的铁门被撞开… ……………………………… 216

第二节 开创中性报道新通道… ………………………………………… 226

第三节 异乎寻常的反响… ……………………………………………… 228

第四节 被撼动的闸门… ………………………………………………… 229

第九章 20 世纪80 年代的批评报道… …………………………………… 239

第一节 批评报道的二度辉煌… ………………………………………… 240

第二节 清除极“左”思想… …………………………………………… 245

第三节 杨小民杀人案的内参震惊中央… ……………………………… 258

第四节 姚迁事件… ……………………………………………………… 263

第十章 引火烧身……………………………………………………………… 278

第一节 记者当法官吃足苦头… ………………………………………… 278

第二节 “中国首例受表扬者告记者事件”… …………………………… 283

第三节 《他该不该得伯乐奖?》… ……………………………………… 289

第四节 中性报道是平息争端的良方… ………………………………… 296

尾声:人物报道的第二个高峰… …………………………………………… 307

跋… ……………………………………………………………………………… 313

前言/序言

樊云芳

《光明日报》历史上最辉煌的10 年,发端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978 年5 月11 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赫然刊登于《光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在那乍暖还寒的年月,它就如一声春雷,炸响在中国的上空,震撼了中国政坛,触动了数亿中国人的中枢神经,由此引发了一场意识形态的大讨论,揭开了中国大地上思想解放的大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

对于这场持续了数月之久、深入民心党心的大讨论,如何高度评价都不过分。正是有了这场全党全民深入持久的大讨论,才有了对党内肆虐多年的极“左”路线的清算,才有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才有了放下阶级斗争、把重点放在搞经济建设的主基调,才有了知识分子政策的步步落实,才有了真正的改革开放。

纵观历史,一家报纸,能够在中国“扭转乾坤”的关节点上,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前无古人,也很可能是后无来者的。当然,既然中国已经走到了这个巨变的前夜,这声石破天惊的春雷,不在《光明日报》炸响,也会由《人民日报》或者新华社来炸响,但毕竟是由《光明日报》引爆了。《光明日报》的辉煌也由此开启,并一发不可收,一路呼啸与推动改革——特别是知识分子领域的改革,一路辉煌达10 年之久。

作为那个时期的光明日报记者,我们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光明日报》的10 年辉煌,这是我们的无上荣耀。本书的作者叶辉是在1983 年走进光明日报记者行列的,虽然来晚了一点,但仍是适逢其时。他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光明日报》如何与时代同行,与祖国与人民同行,与中国共产党同行,在奋力前行中,铸就了照耀青史的辉煌。让我们备感幸福的是,这10 年,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深刻反省、励志改革,从而深受老百姓拥戴的10 年;同时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气氛最为活跃、最为祥和,举国同心、奋力图变的10 年,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深刻变化与飞速发展,举目共睹,也令世界瞩目。

叶辉用他的笔,记下了《光明日报》的这段历史。他选择了一个角度,就是这10 年中《光明日报》的人物报道。这确实是一个恰当的角度。假如把《光明日报》那10 年的报道比喻成一个宏大无比的工程,人物报道就是整个工程中的钢铁骨架;假如把那10 年报道比喻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巨幅油画,人物报道就是里面最明亮、最艳丽的色彩。

《光明日报》的报道对象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光明日报》通过报道中国知识分子数十年的奋斗、经历、沉浮、追求、命运,喊出了人民的心声,喊出了时代的呼唤,喊出了改革的最强音,推动了中国改革的脚步。

从张志新、遇罗克的悲剧,到孙冶方、马寅初的平反;从中年知识分子蒋筑英的英年早逝(过劳死),到工程师韩琨用业余时间为乡镇企业服务被打成经济犯罪;从李谷一探索用气声唱法演唱《乡恋》被横加批判,到工程师谢中秋从国有大企业出走被开除党籍……《光明日报》那些年的每一个典型人物报道,都触动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弊端,都引起全社会及高层的激辩与深刻思考,最后都出台了一批新的政策,推动了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

在那10 年里,《光明日报》的人物报道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版面之突出、反响之强烈,均超越了其他中国大报。人物报道成为《光明日报》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据叶辉统计,仅1982 年,上了《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的人物报道就达到了95 篇,1983 年又飙升到了120 篇——在《光明日报》上,崇尚科学和尊重人才绝不是一句空话,许多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切实享受着“主角”和“明星”的尊荣,而如邓小平接见归侨、胡耀邦出访朝鲜、国务院总理欢迎里根总统等中央领导人的活动,均为这些“小人物”让路,被放到了报眼!——这是一种怎样的风尚!这个“光明特色”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那10 年,正是这种“光明特色”,建立了《光明日报》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巨大威望,铸就了《光明日报》前所未有的辉煌。

感谢叶辉,他用笔记下了这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光明特色”。当我读着记载了这些永难忘怀的“历史”的文字时,有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全身激荡……

                                                                 (樊云芳: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