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脱胎自北大中文系招牌课——“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的讲稿。在这门课的讲台上,既有教龄数十载、造诣深厚的名家,也有初出茅庐、思想新锐的年轻学人;每人虽然只讲一次,但可以根据各自的专长,选择很拿手的题目,展示自己研究的精华。学生们也可在一门课上大开眼界,领略不同的授课风格、治学理路,与中文系几代名家近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风采。在内容安排上也是别具一格:不着重于现当代文学“史”的源流辨析,对文学流派、思潮、理论也不多做介绍,而是强调“原典”的接受和理解,选取文学目前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深入浅出地进行具体的讲解,指引理解的门径,点拨鉴赏的方法。 作者简介 温儒敏,籍贯广东紫金。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在基层工作多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 姜涛,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全国很好博士论文”奖)、《公寓里的塔——1920年代中国的文学与青年》,译著《现实主义的——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等,编著《北大文学讲堂》等。 目录 中国新文学长篇小说最早的实践 ——茅盾的《蚀》与《子夜》 乐黛云/001 荒诞又庄严的复仇正剧 ——释《铸剑》 严家炎/027 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 ——穆旦《诗八首》讲解 孙玉石/045 进入鲁迅的内心世界 ——谈《野草》中的哲学与想象力 钱理群/073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 ——北岛的诗 洪子诚/104 从不同的层面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怎样读《围城》 温儒敏/127 人事中杂糅的神性与魔性 ——沈从文和他的《渔》 商金林/144 古朴、明净的风俗美学 ——漫谈汪曾祺的小说 曹文轩/168 文学的北京:春夏秋冬 陈平原/195 反思现代的中国和中国人 ——《活动变人形》解说 张颐武/220 真正的幽默是我不幽默 ——孔庆东《说笑》 孔庆东/247 理解现代派诗歌的几个形式要素 ——以中国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为例 吴晓东/280 头足倒置的繁华梦 ——从“海上花”说起 韩毓海/302 鬼和与鬼有关的 ——鲁迅《女吊》讲稿 王风/342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长销书模式分析 邵燕君/366 “冲击诗歌的极限” ——海子与1980年代诗歌 姜涛/389 女性、革命与日常生活的性别政治 ——丁玲与《“三八节”有感》 贺桂梅/414 象征的技艺 ——废名小说的“文章之美” 张丽华/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