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导论
章 市民社会的历史
节 古代公民社会
一 公民的共同体
二 伦理的政治
三 从属政治的经济
第二节 现代市场社会
一 罗马法与商品契约思想
二 自然法哲学思想与“人建”主张
三 古典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意识
四 古典经济学时代的来临与自由市场社会的确立
第三节 文明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
一 文明的“共同体”——civil society
二 自利的“社会”——Burgerliche Gesellschaft
三 从civil society到Burgerliche Gesellschaft
第四节 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一 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与资本主义文化分裂
二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对立
三 市民社会矛盾的经典解决方案
第二章 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诠释
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立场
一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二 政治经济学的起源
三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社会哲学
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政治哲学功能
二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政治哲学
三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政治价值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哲学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概念
二 阶级与“物”
三 阶级与历史
第四节 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诠释
一 市民社会研究的主导模式
二 市民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三 市民社会研究中被遮蔽的政治经济学维度
四 市民社会范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
第三章 市民社会的市场乌托邦主义批判
节 市民社会从建构到批判的历史转折
一 费希特
二 黑格尔
三 马克思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异化
一 交往关系的异化
二 共产主义是一种全新的交往关系
第三节 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
一 市民阶级的崛起
二 市民等级与资产阶级
三 从市民等级到资产阶级的历史断裂
第四节 市民社会与资本主义
一 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关系批判
二 市民社会的“资本生产关系”
三 从“阶级关系”到“资本生产关系”的逻辑深化
第五节 资本主义概念的前世今生
一 资本主义概念的逻辑基础——资本生产关系
二 资本主义概念的文本依据
三 资本主义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的逻辑异质性
四 从古典资本主义到晚期资本主义概念
第六节 市民社会与帝国主义
一 市民社会从民族国家扩展到世界体系
二 市民社会的全球化与世界历史
三 市民社会的帝国
四 民族解放与市民社会批判
第四章 市民社会的文化政治学考量
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新思路
一 回归政治社会的语境
二 文化政治学取代政治经济学
三 市民社会文化政治内涵的凸显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文化政治学议题
一 革命道路与政党政治
二 意识形态与文化再生产
三 文化政治公共领域的崩溃与重建
第三节 市民社会的政治想像与现实思考
一 在理性与神话之间的政治想象
二 市民社会与中产阶级
三 市民社会与混合政体
结语 市民社会:在乌托邦与现实之间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