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古川隆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
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作者简介
章霖,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历史学博士在读,师从加藤阳子,专攻日本近代史。代表译著有《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目录
第一章 昭和的序幕:改元之初的日本
1 拥有殖民地的“帝国”
改元时的日本领土
2 宪法、国家以及政治
天皇主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对于国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改元时的众议院与贵族院/至高无上的天皇统治
3 官僚制度与地方制度
改元时的中央机构/一道、三府、四十三县的地方制度
4 教育
国家至上主义的学校教育/极低的升学率
5 军事
直属天皇的军队/日本军队的阶级制度/日本军队的规模
6 经济
国内总支出与国家预算的用途/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人口
7 国际关系
作为中心的国际联盟和美国
8 交通与通信
以铁路与海运为中心的交通状况/扩大的海运网
9 人们的生活
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平民与社会高层的巨大差距/男尊女卑的风气根深蒂固/严酷的劳动环境与持续的城市化/服装
、住房、社会保障和信仰
10 娱乐
随着环境改变的娱乐/凸显存在感的电影
第二章 混沌的时代:1926—1937年
1 昭和恐慌
陷于混乱的政党内阁/金融危机扩大
2 陷入困境的田中义一内阁
初次男子普通选举的举行/“三一五”事件与随之而来的大肆抓捕/皇姑屯事件
3 大萧条与裁军
黄金解禁的实施/围绕统帅权的大争论/滨口雄幸遭枪击
4 “九一八”事变与“满洲国”
实行占领中国东北的计划/被默认的侵略行为/关东军主持下的“满洲国”建国
5 “五一五”事件与退出国际联盟
“五一五”事件的发生/承认“满洲国”与退出联盟论
6 天皇机关说事件与陆军的对抗
天皇机关说事件/陆军内部派系斗争的激化
7 “二二六”事件
日本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变/军备竞赛重新开始
8 社会与文化
贫富差距的扩大/有声电影的出现/唱片与大众音乐的出现/棒球的人气以及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 战争的年代:1937—1945年
1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变/被神圣化的战争/启动国家总动员计划
2 陷入困境的日本
上海战场的战况激化/从军慰安妇问题/混乱的军纪/南京大屠杀/张鼓峰事件/“东亚新秩序声明”/废除《日美通
商航海条约》
3 三国同盟与大正翼赞会
“反军演说”事件/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德、意、日三国同盟/建立大政翼赞会
4 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美谅解案》/东条英机内阁的成立/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侵略战争进一步升级
5 中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军需景气带来的娱乐业繁荣/统制体制被强化
6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况与翼赞选举
胜利氛围中的总选举
7 战局不利
被隐瞒的失败/战况恶化
8 “一击讲和论”的失败
塞班岛被占领/本土遭受空袭
9 战败
冲绳被占领/《波茨坦公告》与无条件投降/战争的巨大创伤
10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社会与文化
越来越浓重的战时色彩/颓废的生活
11 战败的主要原因
所谓同体论/日军的实力/战争期间的政治形势
第四章 民主化与复兴:1945—1960年
1 日本战败与世界局势
战败后的日本/充满变化的亚洲形势/联合国的成立
2 战后的政治与战争责任
天皇会见麦克阿瑟/盟军最高司令部统治下的生活/战争结束后的政治状况/审判战犯
3 日本的民主化
制定《日本国宪法》/推行民主主义教育/民主化影响的扩大
4 朝鲜战争
韩国与朝鲜的对立/朝鲜特需带来的繁荣
5 和谈
就结束战争状态达成共识/《旧金山和约》《日美安保条约》《日美行政协定》的缔结
6 占领时期的文化
盟军最高司令部的民主化政策/同人志的流行
7 恢复独立
血色劳动节事件与天皇巡幸/吉田派与反吉田派的斗争/“第五福龙丸”事件
8 保守联合
自由民主党的成立/《日苏共同宣言》/住宅公团的创立/自民党内部派系的形成
9 安保改定问题
吉拉德事件/1960年的安保斗争
10 战后经济奇迹的开始
“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三池煤矿的劳资纠纷/“洞爷丸”事故
第五章 成长与成熟:1960—1989年
1 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
为什么自民党能够单独执政
2 战后的经济奇迹
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率/生活变得富足
3 新干线与东京奥运会
东海道新干线与名神高速公路/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大阪世界博览会
4 成长的烦恼
都市圈的人口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的事故增加/公害问题不断扩大
5 “归还”冲绳
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就“归还”冲绳进行谈判/“归还”
冲绳/贸易摩擦与皇室外交
6 学生运动与大学纷争
学生运动走向过激/从“淀号”到浅间山庄事件/大学纷争
7 电视时代
娱乐节目的流行
8 田中角荣与石油危机
日本列岛改造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洛克希德事件
9 经济恢复增长
日本第一
10 中曾根康弘与国铁民营化
公营三社的民营化/校园暴力
序言
能够有机会让中国的广
大读者读到这本书,令我感
到非常荣幸。
早在千百年之前,日本
就开始通过朝鲜半岛中转的
方式,与中国接触。不久以
后,中日之间进一步开始直
接交流,日本由此汲取了当
时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通
过这种方式,日本进入了文
明时代。但是,中日关系的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
在日本所说的昭和时代的前
半段,也就是20世纪30年
代初至4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
间里,两国之间一直处于惨
痛的战争状态,无数人因此
丧失了生命。无可否认,日
本给中国带去了极大的伤害

对于此刻将本书捧在手
中的读者,那场漫长的战争
想必也会是各位在阅读过程
中所关注的一大焦点。日本
是在什么背景下挑起与中国
的战争,并将之扩大的?当
时的日本在政治、社会、经
济以及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
变化?这些问题正是本书前
半部分的主题。通过本书的
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当
时的日本未能构筑起一个能
够纠正统治者的错误,并安
定政局的政治结构,这是战
争时期日本犯下诸多错误的
一大原因。
对本书少有涉及的20世
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
日本人的“中国观”,我想在
此简单地加以说明,以便中
国的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
书。
正如本书第一、第二章
所提到的那样,从20世纪
20年代到1945年日本战败
为止,往返于长崎、神户、
横滨等日本城市与中国上海
之间的航船数量众多。从这
些日本城市出发,经过几天
的航行之后,就能到达上海
。从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
大连等城市出发,也只需要
几天时间,就能抵达东京。
因为当时的日本人将朝鲜半
岛和中国台湾地区视为本国
领土,所以对他们来说,中
国就是距离自己最近的外国
,有大量日本人居住在中国
的大连和上海;另一方面,
在长崎、神户以及横滨也聚
集了大量中国人,形成了“
唐人街”。中国的香港则是
许多从美国西海岸出发,经
由横滨与神户前往中国的航
线的终点。当时中日两国之
间的经济往来不可谓不密切

《三国演义》和《西游
记》等诞生于中国的作品,
在当时的日本也广为流传,
众人皆知。《西游记》还被
改编成戏剧与电影。在文化
程度较高的人群中,喜爱中
国古代经典,阅读并创作旧
体诗的人也为数不少。总而
言之,当时的日本人喜欢并
尊敬“过去的中国”。
但是,在日本取得甲午
战争(1894一1895年)的
胜利后,“‘现在的中国’已经
不再值得尊敬,应该反过来
由我们对中国进行教导”这
种观念开始在日本流行。这
一观点流传了数十年之久,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大部分日本人才最终意识
到这种分割“过去与现在”的
二重中国观是错误的。
日本发动并进一步扩大
了战争,最终导致包括自身
在内的诸多国家受到巨大的
创伤。在战败投降之后,日
本要如何重新回到国际社会
,并在废墟之上重新站立起
来,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聚焦
这一问题。在最初决定国家
的重建与外交等方面的方针
政策时,日本作为战败国,
政府与民众并没有完全的自
主权。但是不再给别国带去
伤痛,埋头苦干将日本社会
建设得更加富足,这一点可
以说是当时日本国内的共识
。而这一共识,来源于国民
不愿再战的共同希望。
本书的内容止于1989年
昭和时代结束之时,在平成
时代也已经成为历史的当下
,昭和时代的最后一年已经
过去了30多年。那么昭和时
代和现在的日本,又有着什
么样的关系呢?在本书的最
后,我略微谈及了这一问题
。在昭和时代结束的同时,
东西冷战也走向终结,原本
泾渭分明、在某种意义上相
对容易理解的二元世界,变
得复杂起来。在日本国内,
让经济重新开始高速增长这
种想法已经变得近乎痴人说
梦。各种耐用消费品已经完
成普及,虽然相当多的人都
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但
与此同时,社会也步人了老
龄化。国际上,不少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正在稳步发展,
日本制造不再像从前那样吃
香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过
去奉行的在军事外交方面依
赖美国,专注于发展本国经
济的“昭和战后模式”开始变
得与时代脱节。今后日本要
如何继续吸取二战之前昭和
时代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并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尽可能地为人类的发展做
出贡献?要找到实现这一目
标的方法,并非易事。
但是通过回顾昭和时代
的历史,有一点是显而易见
的。那就是日本需要继续维
持战后的《日本国宪法》所
规定的政治体制,即便在世
界局势不那么安定的状况下
,也绝不妄自尊大,肆意妄
为。居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
以及由这些人们所组成的国
家,要在人类社会中维持一
个适合自身的位置,就需要
从各个阶层的不同视角出发
,自由发声讨论,让每个国
民都负起责任,共同思考国
家的未来。
最后,在向尽心翻译了
本书的译者章霖表示衷心感
谢的同时,我由衷地希望本
书能够为中国的读者提供一
个思考日本以及中日两国关
系的机会,并为今后两国保
持长久的友好关系贡献微薄
之力。
古川隆久
2020年8月
导语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我们自身与整个世界,更需要去学习包括本书所涉及的昭和史在内的口本历史,以及更广泛的世界历史,从历史的教训中学到对个人的尊重和自由公平地讨论国是的重要性。因为通过学习昭和时代日本毁灭与重生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一旦忽视了这些,就会被时代抛弃,发展与进步也自然无从谈起。
后记
从我因为好奇太平洋战
争的起因而在进人大学以后
装模作样地搞起日本近现代
史研究开始,已经过去了30
多年;而正式将历史学研究
者作为职业,也已经有25年
了。我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
昭和史,因此能够得到写作
这本书的机会,实在是感激
不尽。我也尽了自己最大的
努力,让本书变得有趣又有
用。当然,最终的质量如何
,还需要各位读者来判断。
虽然想写的内容以及应
该写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
这本有关昭和史的小书,限
于篇幅,目前的状态已经达
到了我能力的极限。因此,
今后还需要更加努力钻研,
提高自己的能力。
虽然痛感自身的能力不
足,但是就像在本书开头提
到的那样,如果这本书能帮
助大家思考昭和史或是日本
近现代史,哪怕是成为批判
的对象,但只要让更多的人
了解历史的教训,也许就能
够让人类社会向好的方向略
微前进,这样就已经令人心
满意足了。
最后,我想要向给予我
写作本书机会的编辑小船健
一郎,为我找出那些不经意
的错误的校对者,以及作为
本书最初读者的我的妻子,
还有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给
予我帮助和学习机会的各位
,表示感谢。
古川隆久
2016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在本书中将他此前
获得i得利学艺奖的《昭和
天皇》,以及《波茨坦宣言
与军国日本》《近卫文磨》
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加以咀嚼
提炼,将之呈现在社会大众
面前。这对近现代史的爱好
者来说是一大快事。
——《每日新闻》
本书既不使用晦涩难懂
的术语,也不直接引用史料
,而是简洁明了地总结历史
事件之间的关系,极具可读
性。在近400页的篇幅中,
本书“竭尽所能”地涉及了各
方面的内容,信息密度非常
高。像这样能够轻松方便地
俯瞰昭和时代全貌的著作,
实在少见。
——《日本经济新闻》
精彩页
1 拥有殖民地的“帝国”
改元时的日本领土
当时日本的领土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外,还包括在明治维新后吞并的琉球、库页岛(准确地说是库页岛的南半部分)、朝鲜、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以上地区的一些周边岛屿。相比现在要广阔得多。
其中,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在明治维新(1868年1月)之前就是日本的领土,因此在战前被称作“内地”,战后则称“本土”。不过,就算是在这四个岛的范围之内,在北海道也还存在着阿伊努人这样拥有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原住民,他们作为被同化的对象,长久以来备受歧视。原本是独立国家的琉球王国,其语言和文化也与日本本土存在差异,在明治维新后被吞并,成为冲绳县,到改元昭和时,这里在制度上已经被视作内地,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冲绳县出生的人还是会在诸多方面遭到歧视。
中国台湾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在法律上则有所不同,被视作“外地”。中国台湾地区是日本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战胜清政府后,于1895年占领的;库页岛南部则是与俄国进行日俄战争(1904—1905年)之后占有的;而朝鲜被占领则源于1910年合并大韩帝国。当时,以上地区虽被视为日本领土,但是日本宪法与内地的其他法令并不适用于这些地区。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与权力高层在宣示当地为日本领土的同时,既希望避免当地民众的反抗,又不愿意给予当地人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不过,在1943年(昭和18年),库页岛被划入了内地。
此外,还有关东州租借地、南满洲铁道附属地、委任统治领(南洋群岛)等类似于领土的地区。顾名思义,租借地即是一国从他国租借而来,并实施统治的土地。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便是英国在1997年归还中国的中国香港地区。当时日本占有的租借地是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关东州,这也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之后取得的。虽然关东州也是租期到1997年为止的租借地,但是日本并没有支付租金,只是约定了总有一天会归还。
南满洲铁道附属地同样是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得来的,并且与关东州租借地接壤。日本不仅拥有南满铁路的线路、车站以及周边土地,还拥有在这些区域的大部分行政权。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政府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来管理运营南满铁路。这一企业在运营铁路之外,也掌管着日本从俄国手中得到的权益,如铁道附属地的大部分行政权、煤矿等资源。因此,满铁并非单纯的民营铁路公司,同时也是殖民地管理机关。满铁的社长(后改称总裁)是由政府任命的,而且就算企业出现了赤字,日本政府也会施以援手。
南洋群岛则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手中夺取的。一战结束以后的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并正式将这些岛屿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移交日本。在被日本占领之前,南洋群岛的居民大约有5万人,在成为日本的委任统治地之后,从经济落后的冲绳等地移居到这些岛屿的人开始不断增加,到1940年,移居者已达5万人。
最后,还有虽是外国领土,却由日本实行统治的区域,即租界。从明治中期开始,日本在中国的天津和汉口各占据了一部分区域作为租界。另外,在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的上海,还有所谓公共租界,这一租界由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共同管理,那里也有不少日本人。
根据1930年(昭和5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当时日本内地的人口数量为6445万人,其中朝鲜籍(当时被称为朝鲜人)42万人。朝鲜半岛则有2105万人,中国台湾岛有约460万人,以上地区也各有数十万的内地籍居民(当时称内地人),与当地人相比,内地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当时日本统治的所有区域内,总共有9179万人,其中6526万人是内地人。
虽然连同殖民地在内,日本当时已有接近1亿人口,但是其中1/3的人口有着与日本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处于被内地人统治和支配的境遇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为止,日本都将自己称作大日本帝国,从占领原本属于外国的土地,进而对拥有自身民族文化的当地人进行统治这一点来看,倒确实是帝国所为。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