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洋镜(中国美术史)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日)大村西崖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中国美术史》《中国古美术图谱》两部分组成,共收录18万字,200余张珍贵照片。
《中国美术史》为《东洋美术史》的中国部分,初版于1925年,是大村西崖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的中国美术通史。全书约18万字,以时间为轴,从先秦至清代,内容涵盖绘画、雕塑、陶瓷等美术领域。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洞见。
《中国古美术图谱》初版于1925年,收录了200余张金石文物、宗教雕塑的珍贵照片。图谱中很多文物或流散于国外,或因遭到破坏已消失不见,因此极具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大村西崖,日本知名美术师,日本东京大学美术史教授,日本的美学译介者,他与森鸥外一道翻译的爱德华·哈特曼的《审美纲领》是日本美学教材,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史·雕塑篇》、《文人画之复兴》,是20世纪初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先秦
第一节 远古时期
第二节 尧舜
第三节 夏
第四节 商
第五节 周
第二章 秦
第三章 汉
第一节 汉画艺术源流
第二节 石刻艺术
第三节 工艺艺术
第四章 三国
第五章 晋
第六章 南北朝
第一节 书画的自觉
第二节 石窟造像艺术
第三节 装饰艺术
第七章 隋
第一节 中外文化交融
第二节 寺观文化的兴衰
第八章 唐
第一节 多民族画家与作品
第二节 寺观文化的兴衰
第三节 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
第四节 石窟造像艺术
第五节 工艺艺术
第九章 五代
第一节 绘画的承前启后
第二节 石窟造像的遗风
第十章 宋
第一节 翰林画院的繁荣
第二节 文人书画家的追求
第三节 书法与碑帖艺术
第四节 书画论著的高峰
第五节 雕刻艺术的巅峰
第十一章 元
第一节 江南的文人画坛
第二节 工艺艺术
第十二章 明
第一节 浙派和宫廷绘画
第二节 文人画的巅峰
第三节 书刻艺术的繁盛
第四节“董其昌”的意义
第五节 雕刻工艺
第十三章 清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画坛
第二节 中国和欧洲的艺术交流
第三节 书刻及其著作艺术
第四节 多民族造像艺术的交融
附录 中国古美术图谱
青铜器
古玉
造像
明器
窑器
导语
大村西崖(1867—1927),日本著名雕塑家、美术史家、美术批评家、考古学家、画家。1893年成为东京美术学校雕塑专业第一届毕业生,1902年任东京美术学校东洋美术史教授。1921年至1926年,曾先后五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出版有《中国美术小史》《中国美术史·雕塑篇》《中国美术史》《中国古美术图谱》等。《东洋镜:中国美术史》由《中国美术史》《中国古美术图谱》两部分组成,共收录18万字,200余张珍贵照片。
书评(媒体评论)
大村西崖治学精神之严
谨,已然不同于当时中国只
重收藏且仅留下鉴赏与著录
的记录形式,也不同于西方
艺术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为艺术创作服务的形式。
大村西崖将雕塑和日常生活
纳入研究范围,形成了更全
面的“中国美术史”。
——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潘力
精彩页
第八章唐
第五节 工艺艺术
盛唐的各种工艺水平,通过日本正仓院的藏品可略知一二。在正仓院的唐代工艺品藏品中,孝谦天皇所用的遗物最具价值,它们是在至德元年(公元 756 年)和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收入的。其他的器物大概也都是这个年代的藏品。金工器物以镜
子为第一。盛唐时期的镜子和佛像处在黄金时代,但不久就衰落了。花开花谢,盛极而衰,本来就是事理的常态。开元十七年(公元 729 年),唐玄宗过寿,王公贵戚都制造了宝镜进奉,极尽一时之盛。唐镜较前代更为精致美丽,花鸟背、鸟兽背、鹦鹉
背、葡萄背等都是绝佳之物。其中葡萄背的镜子特别美好、精妙。这种镜子,中国也有流传下来的,但没有正仓院收藏的那种形制。铸背之外,又有螺钿背、平脱背、银背、彩釉背等各种镜子,但是除了正仓院的藏品之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留存下来的。直
到近年,中国才出土了螺钿镜,由于腐蚀得太厉害,所以鉴赏价值不高。螺钿背、平脱背的镜子是在镜子背面施以螺钿,再截取部分贴上金银鍱,黑漆底子上呈现花纹。银背的制造方法和银平脱相同,背面全部贴上漆鍱,再加上了花纹钑(xì)镂。彩釉
背的镜子是在铸造镜子时,在雕凿的花纹界线上填上彩釉后再进行窑化所成。近年来,洛阳出土了平脱背、银背的镜子。正仓院里的投壶、被中熏炉以及紫檀金钿柄香炉等均为唐代的藏品,其中,柄香炉最为纤巧华美。这些器具上的钑镂和镂空工艺十分精
细,鉴赏价值颇高。
其他如刀剑鞘上面花纹的雕錾异常精巧,也可以赏玩。奈良兴福寺的华原磐、旧传的钲 (zhēng jù)、弥谷寺的五钴铃、住友家的涂金锡杖以及甪端、狮龙书镇等也制作于唐代。钲鐻锡杖上的龙兽做工特别精美。甪端书镇镶嵌了各种宝石,极其华丽。唐代的砚滴、书镇、鱼符等小物件在中国也有遗物。从天宝年间(公元 742—756 年)到南唐灭亡(公元 975 年),升州句容县设置了官方作坊来铸造铜器,名 叫“局铸”。这里所制造的东西形制、质量精良,花纹细密,采用隶书的款识,有监官的押印等,是其中的极品。
唐代髹饰的物品,除了镜背外,还有现在藏于正仓院的金银平脱琴。其装饰纤秾绮丽,神韵令人惊叹。瓶子腹内有“司兵韦家造此琴”的铭文。这类工艺品风格华丽,造型精美,在唐代发展迅速,当时还出现了金银平脱漆皮箱、银平脱漆胡瓶、镜箱等。
胡瓶用蓝胎,鸟头、圈足,是有鋬的一种珍贵器物。镜箱有圆形的和八棱的两种,八棱镜箱的花纹极其细巧。平脱器的名字见于赏赐给安禄山的器物,中国没有遗存,古文献中也不曾提到过。法隆寺的古琴大概是隋朝或者初唐时期制作的,其漆退后光似
乌木,琴形如同断开的蛇腹,即使这样,亦能看出此琴也是佳品。正仓院收藏的漆画有唐代弹弓,上面有用黑漆绘制的各种演戏的人物。剔红,日本称为“堆朱”,始于唐代,到了宋代后十分发达。唐代的剔红多数用的是印版雕刻的平锦,雕刻方法也崇尚古质,然而陷地黄锦等早就有了。
唐朝时期,瓷器使用更为普及,瓷器烧造工艺发达。初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年),江西新平的霍仲初等人将制造的瓷器进奉给皇帝。这种瓷器色白而材质薄,釉面光洁晶莹似玉,当时人称之为“霍器”。大概这种器物依次发展,后来成为景德镇的专供瓷器。四川的邛州也生产材质薄而质料坚硬的白瓷,杜甫诗歌中曾提到过。陆羽曾说,越州窑的青瓷器最好,它的材质明澈如冰,晶莹润泽似玉;鼎州的瓷碗次之;婺州瓷又次之;岳州的青瓷更次之;寿州的黄色瓷器、洪州的褐色瓷器最差。当时还有始于晋朝的瓯越青瓷。越州的青瓷是五代钱氏秘色窑的本源,不只是陆羽极其赏识、喜爱,陆龟蒙也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此外,内丘也出产白瓷。柳宗元的《代人进瓷器状》中也有不知道产地的瓷器。唐代瓷器的发达也为五代、宋朝时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那些物件现今都不可知了。只有前文所说的近年出土的,用黄、绿、缥、褐色彩釉的陶俑、明器和鼓胴等藏于正仓院。这和用高温烧制的材质坚硬的瓷器不同,而和昔日汉窑烧制的陶器同质。
织染锦绣工艺在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初唐时,窦师纶设计出了瑞锦、宫绫,其纹样包含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寓意祥瑞,章彩奇丽。窦师纶被封为“陵阳公”,所以这些纹样也被称为“陵阳公样”。武则天时期,有兽锦、瑞锦等。中唐时期,锦的纹样更多,有大繝(jiàn)、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卍字、双胜等文锦。绫则有龙凤、麒麟、天马、辟邪等吴绫,十样花纹的越绫以及雁衔瑞草、立鹅、天马、掏豹、盘絛(tāo)等各种绫。此外,还有蛱蝶罗、鸳
鸯罗等织物。织锦就是宋代所说的缂丝,也很美观。
印染品有臈缬(làxié)、纐(jiǎo)缬、夹缬三种,并且这些都有遗物可作考证。夹缬,是唐玄宗后宫柳婕妤的妹妹(丈夫姓赵)创制的。柳婕妤的妹妹长于巧思,在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