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孙国茂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和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历程进行了梳理,基于中国证券市场风险不断积累的现实,分析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机理以及不同部门间风险的累积及传导情况。本书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度、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调控效果进行了开创性研究,目的是为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制定监管政策、选择监管工具提供参考和依据,建立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作者简介 孙国茂,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高端金融人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专家顾问,山东省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司金融论坛创始人,《公司金融研究》杂志主编。先后担任济南大学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济南大学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济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和制度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以及横向研究课题10多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2012年创办中国公司金融论坛,连续成功举办8届,在学术界和金融界产生巨大反响。作为省政府特邀研究员和金融专家,参加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讨论、山东省金融“十三五”规划讨论、山东省资本市场“十三五”规划讨论和《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讨论。 目录 导言 第1章 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与经验 1.1 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 1.2 国内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1.2.1 系统性金融风险基本内涵的研究 1.2.2 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 1.2.3 系统性风险测度的研究 1.2.4 国际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研究 1.2.5 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 1.3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经验 1.3.1 美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1.3.2 德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1.3.3 英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1.3.4 日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1.4 启示与经验 第2章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案例:过程与机制 2.11 987年美国股灾 2.1.1 股灾发生的背景 2.1.2 影响全球股票市场的黑色星期一 2.1.3 主要经济后果及影响 2.1.41 987年美国股灾的原因 2.21 990年日本股市风险 2.2.1 发生背景 2.2.2 主要过程 2.2.3 主要经济后果 2.2.4 主要原因分析 2.32 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2.3.1 发生背景 2.3.2 主要过程 2.3.3 主要经济后果和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2.3.4 主要原因分析 2.42 015年的中国股市大波动 2.4.1 发生背景 2.4.2 主要过程 2.4.3 主要经济后果 2.4.4 主要原因分析 2.5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案例启示 2.5.1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2.5.2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具有共性特征 2.5.3 发生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时,政府必须果断干预 2.5.4 预测系统性风险发生的人永远是极少数 第3章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 3.1 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形成机理:流动性冲击 3.1.1 主要原因与冲击路线 3.1.2 波动根源: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错配 3.2 基础货币与金融同业流动性 3.3 广义货币与实体经济流动性 3.4 证券市场流动性冲击的基本机理 3.4.1 宏观流动性传导机理 3.4.2 流动性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第4章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传导: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4.1 行业风险测算与整体特点 4.1.1 不同行业风险测量与变化趋势 4.1.2 不同年份行业风险变化 4.1.3 行业内部风险特点 4.1.4 行业风险与行业结构 4.2 不同行业风险比较 4.3 行业间风险传染分析 第5章 宏观审慎监管:证券市场系统重要性机构 5.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价理论 5.2 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价方法 5.2.1 国外评价方法 5.2.2 国内评价方法 5.3 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价体系构建 5.3.1 评价指标构成 5.3.2 评价方法 5.4 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价结果分析 5.4.1 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总体分析 5.4.2 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结构分析 5.4.3 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聚类分析 5.5 宏观审慎监管下的证券公司系统性风险 5.6 规模是系统重要性证券机构的关键特征 5.7 宏观审慎监管需提高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6章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 6.1 对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风险的研究 6.1.1 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必要性研究 6.1.2 系统性风险度量研究 6.1.3 宏观审慎监管下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 6.2 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来源 6.2.1 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制度因素 6.2.2 系统性风险形成的市场因素 6.3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度量 6.3.1 模型构建 6.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维度风险度量值 6.3.3 合成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指数 6.3.4 系统性风险度量结果分析 6.4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预警 6.4.1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预警阈值的确定 6.4.2 基于历史事实的预警值有效性检验 6.4.3 基于数理模型的预警值有效性检验 6.4.4 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逆周期调节 6.5 对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思考 第7章 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目标与工具 7.1 传统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7.1.1 集中型监管模式 7.1.2 自律型监管模式 7.1.3 中间型监管模式 7.1.4 机构监管模式 7.1.5 功能监管模式与行为监管模式 7.2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 7.2.1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演变 7.2.2 证券市场现行监管模式 7.3 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7.3.1 证券市场必须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7.3.2 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 7.3.3 宏观审慎监管与传统监管模式 7.3.4 构建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体系 7.4 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原则 7.4.1 系统重要性原则 7.4.2 逆周期监管原则 7.4.3 资本约束原则 7.4.4 监管前瞻性原则 7.4.5 其他监管原则 7.5 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设计 7.5.1 宏观审慎监管目标 7.5.2 宏观审慎监管的组织架构 7.5.3 宏观审慎监管下的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7.5.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