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1911-2009)院士离开我们转瞬已逾六年。国内外记述、忆颂、崇仰先生功勋和风范的书文如海似潮。观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后,更觉千章万端,意犹未尽。
20世纪50年代,中央关于研制两弹一星的决定和成功是划时代的伟大壮举,一举改变了国家面貌和国人心态,足以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媲美,永载史册。诚然如钱学森所说: “这种大事业,一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我恰逢其时,做了应做的事。”即便如此,钱学森先生的贡献也是不可替代的。时代风云,缘才相济,大爱如火,把他铸成了中国科技界的脊梁,精装百万雄师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将与日月同辉。
一、周恩来总理:“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会谈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1949年后,钱学森应祖国呼唤,决定回国。当时,美国麦卡锡反共恶潮盛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联邦调查局于1950年7月吊销了钱学森领导和主持军事科研的安全许可。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Daniel A.Kimbel)打电话给司法部,要求阻挠他回中国: “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不要放他回中国。”
史实表明,轻狂的金贝尔低估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也低估了中国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护。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签署停战协议,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5年8月1日,中美在日内瓦再次举行大使级会谈,周恩来总理收到钱学森请求祖国营救回国的亲笔信,直接指示王炳南大使以此为据向美国要回钱学森和一批留美学者。同年7月31日,中国释放了11名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以示善意。1955年8月5日,钱学森终于收到美国移民局准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登船回国,10月8日抵香港,10月28日到北京。周恩来总理说:“中美大使级谈判历时15年,没有实质效果。但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会谈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钱学森1955年底回国后,按总理建议,于11月22日至12月21日去东北调研,期间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与校长陈赓大将讨论研制导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2月下旬会见彭德怀、陈毅元帅,提议发展导弹武器。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建立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夜以继日,连续奋斗了30多年。在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他亲自点将聘贤,率领千军万马,从零开始,逐步实现了近程、中程、洲际、空防、海防、巡航导弹和各类卫星飞船的研制、试验和生产,形成了百万尖端产业大军,使军委1966年组建对抗核威胁的新战略导弹兵种——第二炮兵成为可能,为陆海空军装备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在短暂的30年中,中国建立了完善的现代战略防御和空防、海防体系。由导弹武器派生的航天运载火箭也为空间科学开辟了道路。
1986年4月,从科研一线退下后,钱学森连续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六、第七、第八届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88年担任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高级顾问。他继续关怀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载人飞船、探月工程等都及时给予指导。他的注意力转向研究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提出“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对现代农业、林业和沙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很多值得后人参照的科学思想和创意。
因为钱学森先生的卓越贡献,1986年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奖,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颁发一级英模奖章。1995年获首届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2001年获霍英东杰出成就奖;同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委员会命名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3763小行星为“钱学森星”。
二、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30年荦荦大端
钱学森于1955年10月回国后,不顾劳累,立马登鞍,立即投入战斗。请看在短短30年内钱学森发起、主持和指挥的航天事业大战役荦荦大端:
1956年1月16日,钱学森与钱伟长组建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简称力学所),分任所长、副所长。
1956年春,全力参与由时任副总理的陈毅主持制订的新中国《1956-1967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确定了12个重点领域,57项重大任务,6项紧急措施。钱学森亲自执笔第37项“建立喷气和火箭技术”任务计划。该规划纲要确立了发展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无线通信、自动化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方针和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