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村杏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崔嵬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父母深情的回忆,讲述了父母在乡村基层从事乡村基层医务工作的辛劳奉献和平凡的一生,记述了父母对子女的辛勤抚养和教育及家庭的和谐。书中透着作者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感恩,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崔嵬,1959年1月生于云南石屏,随父母下放山区农村,当过知青兼任代课教师;1979年入伍在军队服役17年长期从事作战训练工作,荣立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嘉奖。组织编制的《训犬》教学片视同科研成果,参加总参谋部“第三届全军优秀电教教材比赛”获个人一等奖。1995年,在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先后任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处处长和省就业局副局长,并曾兼任首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云南省医疗保险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消费者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参与制定现行医疗、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和就业政策并组织实施,因成绩突出,4次被评为省级国家机关优秀公务员。 目录 第一章 家庭变故 我的家族之概述 庆幸的出生岁月 社会与家庭变迁 童年不幸的遭遇 伯父母逢凶化吉 第二章 求学道路 伯父母启蒙教育 人生转折的坐标 同时代相似命运 自幼生长康家祠 就读于新式学校 第三章 医事生涯 教会医院当学徒 天灾人祸逼无奈 短暂的家庭团聚 古城名校涉医道 宁静的校园生活 第四章 投笔从军 参加抗日训练班 时刻准备上前线 徘徊学院去与留 参军加入200师 严酷的战前训练 第五章 初上战场 阵前杀敌身负伤 长途跋涉返湘潭 生死离别接家书 寻亲绝望遭落难 遭遣散流落他乡 第六章 重返部队 衡山再着抗日装 相识看护训练班 参加医疗救护队 匆匆一别离故乡 留守医院遭轰炸 第七章 转战受训 随军转战到桂南 转移擒敌见安澜 火线转移入贵州 军医学校日常事 结业分配到昆明 第八章 兵站往事 一条神奇的铁路 奉命驻扎团山村 随军人滇滞安宁 悲壮的远征将士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九章 山村杏林 驰援滇西救伤员 普济温暖杏林风 倾注身心医济民 忍能养福善育德 抗战结束添喜悦 第十章 医者仁心 兄弟相逢叙衷肠 医者仁心救难处 被劫山寨险丧命 山乡行医助平安 乱世遭劫父母难 第十一章 家安山乡 加入边纵武工队 建水掩护游击队 惠尔康会解放军 火灾无情人有情 解放初期拟返乡 第十二章 天降横祸 中西结合探疑病 学术研习引祸端 横祸突致母遇难 撑起崔家一片天 十年功过向谁说 第十三章 杏林芬芳 山乡杏林重开张 公私合营杏林暖 新建公社卫生院 淡然宁静家常事 教授坝心诊母病 第十四章 经受曲折 新建医院住院部 医者仁心苦涩味 友情难舍严家传 审查关押被下放 遭诬陷中风偏瘫 第十五章 春风又暖 下放彝乡医疗站 母亲撑起半边天 重逢于山间林场 春风又暖好行医 相逢一笑已暮年 第十六章 魂系异龙 冠以三顶大红帽 暮年思亲挂儿郎 迟来的公平正义 建得新居安晚年 山村杏林百姓念 后记 序言 朝思暮想父母面, 欲哭泪干心已寒。 梦里寻他千百回, 不知天上与人间。 《山村杏林》一书,讲 述了我们的父母无尽坎坷的 人生轨迹,读来使我泪流满 面,思念不眠。 我的父亲1921年1月1日 出生于湖北天门一个大户人 家,富足的家庭并没有让他 躲过人生的苦痛,幼年时期 便遭遇苦难,几经波折,在 时代的变迁里坚强生存,幸 运的是受到大爷爷、大奶奶 的收养,后走入医事生涯; 我的母亲1919年10月20日 出生于湖南衡山的“康家宗 氏祠堂”,外公为书香之家 出身,母亲从小得到良好开 化的教育,后遭遇家庭变故 休学,1934年母亲考入美 国人开办的衡山教会医院半 工半读,三年后她又考入长 沙湘雅医学院,开启新的医 学研习之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事变,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 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 入水深火热之中,父亲作为 湖北应城医院的青年积极响 应,奔赴前线抗战杀敌。 1938年秋天,父亲几经辗 转到了湖南,与母亲在衡山 相识,一同考入国民革命军 第6军看护训练班,重返抗 击侵略者的战场救护,并肩 经受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 先后在贵州安顺陆军军医学 校学习和进修。1941年9月 ,母亲结业分配到昆明,在 军政部142兵站医院任上尉 司药;父亲随中国远征军第 6军到云南。1942年4月, 父母在建水县团山村张家花 园兵站医院驻地结为伉俪。 在抗战结束前夕,父母 亲离开部队,先后在滇南建 水和石屏县坝心开办了“惠 尔康西医大药房”和“普济诊 所”。 云南解放后,父母亲一 直在坝心开诊所,当时的农 村缺医少药,父母亲以自己 精湛的医术服务于乡村黎民 百姓,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和健康。1956年3月,父母 亲引领组建“坝心联合诊所” ,继续为石屏、建水县以西 的临近乡镇和山寨进行医疗 服务。1958年9月,升为坝 心区第一所全民、集体混合 所有性质的“坝心联合中心 医院”,父亲任院长。 在那火热的年代,父母 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为坝 心当地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为山乡百姓的健康和疾病 预防和治疗奉献了毕生的心 血。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时期 ,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仍遵循着医者的良知,无怨 无悔地为民众治病疗伤,父 母亲的工作成就也得到了坝 心周边,乃至全县广大民众 的认可和赞许。 父亲曾选为县人大代表 、县政协委员。时移世易, 父母亲坎坷的医者仁心事迹 ,年老时为我们依旧保持着 清晰的记忆,给后人留下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关爱 百姓健康,关心家中长辈亲 人,着实让晚辈们心生崇敬 。一部《山村杏林》著作增 强了家族凝聚力,培养了家 族生命力,提升了家族向心 力。让吾辈铭记父母艰辛备 尝的不平凡历程,激励后辈 不断开拓进取。 参天大树,心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淳厚 家风,世代相传!隔着岁月 和书中的往事相望,仿佛和 曾经时光再度相逢,历经岁 月的长河,蓦然回首,犹如 就在父母跟前,倾诉思念至 永恒。 崔远鹏 2020年8月 导语 本书为作者回忆父母一生在基层行医的过程。全书以时间为创作线索,通过对父母深情的回忆,讲述了父母在乡村基层从事乡村基层医务工作的辛劳奉献和平凡的一生,也记述了父母对子女的辛勤抚养和教育及家庭的和谐。书中透着作者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感恩。 后记 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 感恩父母养育我成人,感恩 父母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 财富,父母虽离我们远去, 儿女的思念却是永久的…… 根据父母亲写的珍贵《 传记》《笔记》和存留下来 的照片等图片资料,以及他 们平日口述,亲友们提供的 素材,利用业余时间予以率 真的文字按照时间顺序书写 ,如实再现父母投笔从戎参 加抗战救死扶伤,辗转千里 挺军云南,苦苦耕耘于山间 杏林,为乡村医疗卫生的发 展历程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沧 桑岁月。 父母分别生于湖北天门 、湖南衡山,自幼受到良好 的家庭教育,学龄时,进私 塾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熏陶 ;进新式学校学习自然科学 知识,为医学专业的掌握和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他们爱国爱民心 切,在逆境中屡次遭受陷害 ,始终留得清白慰吾生。父 母在50多年的医事生涯中, 医术精湛大爱仁心留后世, 铁血军医悬壶济民惠百姓。 在此书即将定稿之前, 我们姐弟于2019年金秋10 月到了父母的故里寻根访亲 ,了结父母生前夙愿,也收 集了许多故乡的信息资料及 图片,对父母及老家亲人有 了更深的认识,并在本书中 补上部分照片,一道将崔家 兴衰及宅院修缮的照片作为 附录,附后存念。 全书多次修改、几易其 稿,意在铭记滇南崔家历史 ,传承医者仁心精神,缅怀 父母并告慰在天之灵,激励 后辈报效国家和人民。书中 的描述仅是作者本人之为, 所述内容及人物、事件等, 请勿对号入座。 《山村杏林》得到了云 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出版 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等单 位的关心支持和真诚帮助, 谨此深表感谢! 崔嵬 2020年8月 附录一 1939年10月,父母双亲 芳华二十离别故乡,抗倭寇 ,征滇越,医惠民;尔来异 域他乡暂转八十载,生前五 十有余倍思亲,蜀道难,茫 然终。公元2019年金秋十 月,滇中南吾辈姐弟终于成 行,以偿双亲夙愿寻根祭拜 ,访亲湘鄂故里。 附录二 2016年10月,因坝心集 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 留历史文化,当地党委政府 多次商榷崔家住宅房产权人 ,崔远鹏、崔嵬、崔敏三兄 弟同意改造于1986年初建 成占地212平方米的崔家住 房,拆除原诊所用房和附属 生活设施等建筑,实施湖东 路街道拓宽改造。保留占地 106平方米正房进行修缮, 作为纪念崔永龙、康华卿医 师的象征历史文化建筑物。 精彩页 第一章 家庭变故 我的家族之概述 我的父亲崔永龙出生在湖北省中部的汉江流域以北,水色秀美,人杰地灵的天门县张港镇(又称:张截港,1955年以前为潜江县管辖)夏场村胡家沟(夏场村现为拖市镇管辖)。此地处天门县西南郊,汉江下游左岸,江汉平原北面有一条官道,自古就是一个大场口,可以到襄河汉水岸边一座古朴的一个大镇上;往东走不远,过了杨家场县河的古津潘家渡。步行的客商可达永漋河,拖市(船埠)下来的小型帆船,嘎吱嘎吱,摇向天门县城关的码头。除交通便利,通商繁华外,素有“棉乡、侨乡、文化之乡”的美誉。 崔氏家族应追根溯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841年)齐国的第二代国君齐丁公的嫡子,也就是吕尚(姜子牙)的孙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明朝初年,因山东章丘一带霍乱蔓延,为了后代延缓生存,崔氏部分至尊带着其族群纷纷迁徙各地谋生,繁殖生息,遍及湖北、湖南、陕西、安徽、江西和云南宣威、会泽…… 清朝中期,崔氏家谱不尽相通,来到湖北天门这一支系,为金瓯世家,开始祖“金应”,子其燥。长子——国椿;二子——国银;三子——国祯。据堂姐崔远辉(崔永安之女)为“老三届”(1966、1967、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的合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下乡老家夏场村的山水生产大队6年间得知。又于2019年10月底,我们生长在云南的姐弟带着父母初衷回访老家,完成他们尚未实现的夙愿,也带着此家书中诸多不解或疑惑,回到故里寻访,验证查阅家谱,收集历史资料和图书,方悉清朝末期崔政论政《崔家家谱》(56字派): 金应其国 元亨利祯 山南之子永远昌大 祖德丰熙忠义修正宽良庶俊圣启贤兴 孝友传家厚道选仁凡祥继运尚书学文 定邦安民世同以平 崔家家训: 爱国守法为官必廉聚财万千取之正道 济贫帮因 心存真善远恶近关心有佛龛 祖宗虽远祭奠往返五伦孝首父母必然 兄弟和睦 亲贫不嫌夫妻相敬家事万兴 爱情专一切勿淫乱娶媳择婿勿慕权贵 邻里相处义礼必先精勤于业方能立业 读书有择修身志远教儿育女毒赌勿沾 酒起恶缘切勿贪婪商贾为业诚信必然 吃苦耐劳灵活多变 穿戴得体 勿求华贵 言行严谨拒绝低俗光宗耀祖代代相传 从字辈推算而知,崔氏迁徙天门张港(三当、夏场村)这一支系始于第9代“山”字辈起,到第11代“之”字辈,即“金应其国、元亨利祯、山南之子……”为长子——国椿后裔,可惜二子——国银“元亨利贞山其中5字派”明细不清。 清朝末年,焕南之斌曾祖父育有“子”字辈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并取名:长子崔子荣、次子崔子华、三子崔子富,旨在“子”字这一辈,统其名为“荣华富贵”之意,因无与“贵”男丁嗣后,早些年,仅有一女儿,且是长女,但不允男丁字辈相称,而取名——崔秀英。 正值清朝末期,天门大多为异地他乡的举人、进士任本县知县有之。崔氏家族在湖北天门我父亲的上一辈,有过云南省石屏县郑营(村)人——陈鹤亭,又名,陈钧(1874—1931),清末进士,檄赴日本考察,返国授令,1905—1906年任天门知县,掌管全县政令。他致力于天门水患,教育兴县,文化交融和促进农耕。在天门县志上留下一任知县的浓墨记载。 在陈鹤亭先生执政天门县时,谁能预言他的故乡会有这么一个天门医者,相隔38个夏与秋冬春,从抗击侵略者的道路上到了他的家乡,历尽沧桑耕耘于石屏的乡村杏林。令知情者感言,他俩无愧于忠义之人,不问出处而同出一辙,各自在异乡施仁政、从医事。不过38年后,在天门人们问:陈钧(鹤亭)何许人也?可能知晓的人不多;要在石屏问崔永龙何许人也?则曰:乃是我们县里的名医也。 且说民国初期,崔氏宗族在潜江县(后归天门县管辖)的张港夏场。“我们崔家在当地曾拥有60多亩的土地、可做房产用的20多块较高地势的台地。要说崔家这些台子,布局都大同小异,但是台子都筑得很高,就是避免襄河的涨水,防范房子和庄稼遭洪水淹没……站在台子地上远眺,崔家大片的土地茫茫无际,很是壮观。而且能人荟萃,出了不少儒生名士、政客和商人,且漂流海外居多,在当地颇有一方势力,家境比较富裕……来源当思缘由。”2017年中秋节,崔俊(崔永安)曾对我们后辈道来。 庆幸的出生岁月 父亲生于1921年1月1日(农历庚申猴年冬月二十三),他是二房崔子华的大儿子,也是崔家焕南之斌“子”字——第12代三兄弟膝下之长子,按老家地方的崔氏字辈排列为“永”字辈,得名“永龙”(又名,汉清;乳名,大黑)——第13代长孙名号。 两年之后,有同胞弟弟——永凤(1923—1976)。就其乳名,排序“小黑”。然而,当年父亲作为夏场村崔氏“子”字辈中的长子,也算得上那时期的“富二代”了。从小娇生惯养,溺爱有加,特别是周围的人一再谦让,加上在家族里对他又倍加器重,寄希望他成人后,能文能武,学有成就,能够光宗耀祖。 特别是当年中国童子军——三民主义少年兵风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