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
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以来已经脱贫的村庄。村庄指行政村。村庄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基本状况、贫困状况及其演变、贫困的成因、减贫历程和成效、脱贫和发展思路和建议等,以及在调研过程中结合村庄特点的专题性研究。
新龙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调研的贵州省威宁县下辖的行政村。
001第一章 新龙调查:乌蒙山区一个深度贫困村的发展记录
004第一节 环境风险变迁与村寨地名考
009第二节 新龙村贫困特征与风险分布
021第三节 调查实施与研究方法
029第二章 精准扶贫大事记:县-乡-村
031第一节 精准扶贫在威宁县
045第二节 精准扶贫在石门乡
056第三节 精准扶贫在新龙村
063第三章 安居风险治理:茅草土坯房、安置房、生态房
066第一节 新龙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介绍
069第二节 房屋改造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075第三节 易地扶贫搬迁的风险分析
080第四节 安居扶贫的风险治理
087第四章 教育扶贫:贫困村小绝境逢生
090第一节 从传统风险到现代风险:村小艰险求生路
097第二节 为村童鞠躬尽瘁的山村教师
110第三节 执教风险:从代课教师到特岗教师
129第五章 交通风险与边远山区医疗救助
132第一节 “恼火”的路:生计成本和交通风险
136第二节 因车祸致贫:孤儿救助和伤残少年
145第三节 就医风险: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难
151第六章 生计脱贫:产业扶贫项目应对经济风险
153第一节 微型企业抵御风险:以大江种植园为例
160第二节 抱团抗险:以新龙村种植合作社为例
167第七章 贫困村内生发展和“十户一体”蓝图
170第一节 内生动力:发展主体性的觉醒
178第二节 包村扶贫:借力驱动、跨越发展
182第三节 村三级自治体系的新尝试
188第四节 进一步讨论:喀斯特深山贫困村庄的风险治理
193附录
195附录一新龙村基本村情访谈(2014~2017年)
207附录二退休老教师们的教师节座谈会
217附录三产业扶贫调查记录
221附录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贵州威宁县新龙村行政村村问卷及数据
243参考文献
247后记
前 言
“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灼圃狗街
子,荞麦洋芋过日子。要吃苞谷饭,除非坐月子,想吃
白米饭,除非二辈子。”这段流传于威宁山村的顺口溜
,真实地表达了课题组对新龙村贫困生活的最初印象。
2009 年,沈老师第一次来到新龙村时,眼前是破旧的
小学校舍,采光昏暗,周围是简陋低矮的房屋,村内道
路泥泞难行,村外山路颠簸危险。2014 年,课题组小
杨博士、小李博士第一次进入新龙村时,拓宽的乡村道
路正在铺设,新的教学楼里书声琅琅,暑期孩子们在学
习苗文,家长们在明亮的教室窗外快乐地张望。2017
年我们再访新龙村时,触目所及村庄道路、农舍庭院、
小学校、卫生室都焕然一新。这本书就是要记录这样一
个贫困村的发展故事。
新龙村是国家级贫困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最
偏远的村庄,远离县城154 公里,它所属的乡是贵州省
极贫乡之一;它所在县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喀斯特综合
扶贫试点县,也是贵州省比较独特的三个民族自治县之
一;它所在市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我们选
择这个国家一类贫困村、饱受长期贫困之苦的少数民族
村庄展开调查、解剖麻雀,以期对我国西部的贫困和扶
贫历程进行深入理解。同时,课题组选择同乡的荣和村
、团结村、年丰村作为比较研究的对比村,使新龙村的
脱贫与发展特征更加突出。
我国政府扶贫实践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集中
连片特困开发,进入精准扶贫阶段,从过去的“大水漫
灌”向“精准涓滴”转变。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是我国
较早开展扶贫的省区,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积累了许
多宝贵的经验。威宁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典型地区
,其扶贫经验可以为当前全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益
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百村调研》旨在监测我国2013 年以来的贫困与精
准脱贫情况,以104 个贫困村为案例观察、分析精准扶
贫体系。此次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主要通过贫困村调查表
、贫困村民调查问卷来记录贫困村、贫困村民的生活状
况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及村民对精准扶贫满意度情
况。课题组使用田野调查、访谈来补充数据调查关照不
到的原因及机理的解释。本书以乌蒙深山区新龙村为例
,探讨贫困与风险、减贫与消减发展风险的相互作用关
系;扶贫项目如何缓解深山区贫困程度和生活风险,又
在什么情况下未能避免新的风险发生。
本书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沈
红研究员主持,核心成员为杨欣萌博士、李春南博士,
刘慧丽博士研究生,新龙村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大学
生协助开展了调研。杨欣萌博士撰写新龙村调查报告初
稿,课题组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报告修改和书
稿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