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爱缺席》
对成年人来说,真正的心灵支柱是内心的父亲形象,而非现实中的父亲。心中的父亲形象一旦形成,现实中父亲在或不在身边,都不会影响心中父亲形象的影响力。
无论一个人原生家庭是好是坏,你都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阻止父爱缺席的创伤延续,给予后代选择命运的力量。
父爱是力量的起源,但并非力量本身。深刻理解父爱,才能生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改善我们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模式。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在书中分析了父爱缺席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帮助人们重塑内心的支柱,活出完整的自己。
《孩子:挑战》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步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如果父爱缺席》
胡慎之
两个孩子的父亲,“父亲角色”研究专家,“向日葵爸爸”创始人,幸福家庭平台绅塾创始人。
胡慎之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关系心理学家,中国影响力TOP50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拥有20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曾担任《蔡康永情商课》首席专业顾问、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
《孩子:挑战》
作者
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P.E.T.)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译者
甄颖,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香港大学管理心理学研究生,资深美国正面管教导师、美国NASAP和英国ABP会员。《孩子:挑战》《父母:挑战》《教师:挑战》等书籍译者。首位在美国PD年会讲座的中国导师,唯一在香港英文授课的中国导师,正面管教中国家长课堂、学校课堂、讲师强化班教材编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