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用讲故事的方式教你学习投资的书。本书一共有20个故事,介绍了20位西方经济史上声名显赫的投资家的投资理念及他们投资实践的优劣和得失,并给这20位投资家的投资策略予以评分。 对于有投资和理财需求的读者来说,学习投资是一件有实际需求,同时却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难点来自于:第一,经济学本身的学科难度,导致大众读者难以形成真正的投资理念和思维;第二,大众读者自身知识、见识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对经济形势缺乏深度和广度上的宏观认识;第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导致读者即使看书学习理论,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众投资者通常缺少人脉、资源和圈子的优势,这导致大众投资者手握资金却苦无门路。 而这本书,却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读者痛点进行了解答。首先,这本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用实际案例来讲述投资理论,让大众读者能够非常简单地学有所得;其次,这本书对20位大投资家的投资经历,和他们所涉及的行业都做出了简单而专业的点评,为大众读者提升投资见识和宏观视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再次,书中所列举的实际案例、数据、投资策略、应对方法都是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投资实践,很多内容都能够直接解决大众读者投资理财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这本书中介绍的80%的投资家都是白手起家,他们的成功经历可以给大众投资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而且最有潜力的投资项目往往来自于人脉、资源和圈子等覆盖范围之外的财富契机。 而除了知识、见识和经验之外,这本书想要传达给大众读者的最宝责的价值就是:心外无大事。对于投资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内心的理性,至于策略、方法、分析、判断等一切要素都只是技术的事。 作者简介 裴马修,伦敦大学教授,财经与历史领域权威学者,英国著名财经记者,英国畅销的个人金融周刊《理财周刊》杂志专栏作家。 目录 译者序 第一堂课 永远不要感情用事 杰西·利弗莫尔——农场小子解读交易所报价板做空股市,变身华尔街传奇 第二堂课 投资不是投机 大卫·李嘉图——经济学家逆势买入国债,大发横财 第三堂课 优势领域 乔治·索罗斯——失意教授转行投资,第一桶金获利20亿美金 第四堂课 不要跟风 迈克尔·斯坦哈特——最好的投资者,也难以阻挡“随波逐流” 第五堂课 烟头理论 本杰明·格雷厄姆——永恒的真理:低成本才能获得高收益 第六堂课 寻找廉价时机 沃伦·巴菲特——投资给项目,不要投资给人 第七堂课 逆势投资 安东尼·波顿——冷门中暗藏契机,逆境中也有趋势 第八堂课 耐心资本 尼尔·伍德福德——从飞行员到金融家:永远着眼长远的价值 第九堂课 成长型投资 菲利普·费雪——谁都不可能预测未来:寻找快速成长的项目 第十堂课 先有收益后谈价值 托马斯·罗·普莱斯——永远务实:投资知名公司,坚定持有 第十一堂课 最简单的投资最有效 彼得·林奇——投资者不能只看“热门”行业,而应该注重公司的质量 第十二堂课 不要只顾眼前的收益 尼克·特雷恩——投资者应该要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着眼长远 第十三堂课 风险投资 乔治·多里奥特——只投资最好的,并且保持耐心 第十四堂课 了解时代趋势 尤金·克莱纳与托马斯·帕金斯——硅谷合伙人:硅谷之父的创投之路 第十五堂课 全球投资 约翰·邓普顿——不要有偏见:在互联网时代找到国际投资机遇 第十六堂课 风险极高的策略 罗伯特·威尔逊——做空大师: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十七堂课 量化投资 爱德华·索普——痴迷赌博的数学家利用数学天赋变身股市操盘手 第十八堂课 随机应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投资者需要知道如何正确理财,不要死守失败的策略 第十九堂课 指数投资 约翰·伯格——无为而治,变主动为被动,用最少的投入赢取最大的收益 第二十堂课 市场是可以战胜的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战胜市场需要拥有连贯的投资策略 结论:《时机》的启示 谁是最出色的投资大师? 序言 大多数投资类书籍都 是微观地关注一位投资大 师及其投资方式,而本书 作者裴马修则从更宏观的 角度出发,探讨了20位投 资成功人士及其投资生涯 。《时机》涵盖了短线交 易、价值投资、成长投资 、风险投资等投资类别, 介绍了这些类别之下的知 名投资家以及他们成功和 失败的投资故事。作者用 20堂课的内容介绍这20位 投资家,在最后的结论部 分总结了他们给普通投资 者带来的经验教训。本书 的其中一个独到之处在于 ,作者制定了四项指标, 以此对这20位佼佼者进行 评分,不仅关注他们在股 市方面的表现,而且探讨 了普通投资者进行效仿的 难易程度。在结论部分, 作者评选出了他心中最出 色的投资大师。 每个章节开篇先点明 这些著名投资人士在投资 界的地位,并简要概括他 们的教育背景以及涉足投 资领域的过程,接着详细 叙述其投资策略,用他们 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分析 策略的实施和效果。这些 投资家所处的历史时期跨 度很大,包括18世纪末的 大卫·李嘉图、20世纪初 的杰西·利弗莫尔和如今 仍活跃于投资领域的沃伦 ·巴菲特和尼尔·伍德福德 。 本书探讨的焦点之一 是“市场能否战胜”这个问 题。在本书作者设置的四 项指标中,表现指标就是 以标准普尔500指数或富 时100指数为基准,评估 在考虑到收费后,这些投 资家在股市的表现。例如 价值投资家本杰明·格雷 厄姆和安东尼·波顿、风 险投资家乔治·多里奥特 、成长投资家托马斯·罗· 普莱斯、“量化”之父爱德 华·索普等人都成功战胜 了市场。他们的经历告诉 我们,在一段较长的时间 内是有可能持续战胜市场 的。 本书的另一焦点是普 通投资者实施这些投资策 略的难易程度。像李嘉图 那样依靠短线交易来发家 致富非常困难,做空和使 用高杠杆都是风险极高的 策略,波顿的价值战略和 伍德福德的集中化价值战 略较容易效仿,着眼价值 被低估的股票也是明智之 举。投资者应随时保持客 观和理性的心态,避免跟 风投资。最省心的投资方 法之一就是找到收益稳定 持续的优质成长型公司、 购买其一小部分股票、坚 定持有较长时间。对于时 间有限的普通投资者来说 ,这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方 法。如果你无暇对投资进 行任何调研,那按指数基 金投资可能是最佳方案。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 倾向于选择被动投资,许 多普通投资者也把资金从 主动管理转换到被动基金 上。许多专家预测,主动 投资可能会沦落为小众投 资领域。 由于各种新型投资方 式兴起,投资环境不再只 向专业人士倾斜,投资的 门槛降低,甚至风险投资 这样的领域也比以往更容 易进入。投资者可以自己 搞投资,前提是要能制定 有效可行的策略。本书所 介绍的各种投资方式,能 够为普通投资者制定策略 这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限于译者水平,译文 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莫浩 2018年5月于广东外语 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导语 《时机》涵盖了短线交易、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类别,介绍了这些类别之下的知名投资家以及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投资故事。作者用20堂课的内容介绍这20位投资家,在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了他们给普通投资者带来的经验教训。 后记 结论:《时机》的启 示 我们已经看过了20位 投资大师的传记、策略、 最出色(和最糟糕)的投 资,了解了他们的投资经 历给我们的启示。以下是 普通投资者可以从中汲取 并应用到自己的投资和交 易当中的十大启示。 1.市场司以战胜 超级投资家(约翰·伯 格除外)的经历告诉我们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持 续战胜市场是有可能的。 当然,一些学者仍坚信市 场非常有效,市场不能战 胜。然而,学术界和量化 对冲基金经理看到了大量 明显的异象,2000年至 2002年间和2007年至 2009年间市场发生了动荡 ,这些现象都表明行为经 济学等其他模型在学术的 象牙塔内逐步流行开来, 甚至学者都转变了立场, 跟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 最后一篇论文当中一样做 出了妥协:市场并不完全 有效,而且市场是可以战 胜的,但是要做到这点相 当困难。 本书介绍的投资大师 多数都是高智商人物,其 中有几位接受过牛津大学 和剑桥大学或常春藤名校 的教育(或同等教育)。 然而,相当多的大师其教 育背景其实一般,大卫· 李嘉图和杰西·利弗莫尔 年纪轻轻就辍学了(但当 时几乎没多少人上大学) 。有趣的是,在这群投资 大师之中,几乎一半以上 都是正式学习过经济、金 融或商业学的。这表明, 接受过人文科学或自然科 学的良好教育.对投资者 也同样有帮助。 虽然本书介绍的投资 大师多数已不在人世或者 已经退休,但近四分之一 的人仍活跃于投资领域, 如沃伦·巴菲特、尼克·特 雷恩和尼尔·伍德福德仍 在运作大量资金。尽管近 年来巴菲特一直表现不佳 ,但尼克·特雷恩和尼尔· 伍德福德仍然表现出色。 这表明,即使在当今电脑 化的高流动市场,信息转 瞬之间就在世界各处流动 ,但对于精明的投资者, 包括老式选股专家来说, 机遇仍旧很多。 …… 巴菲特在过去60年里 ,至少有50年都获得了超 额回报(即使他最近的业 绩比较让人失望)。然而 ,尽管许多基金经理认为 他很有影响力,但是很难 指出他到底是哪种风格: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 菲特进行深度价值投资; 但如今,他把伯克希尔公 司的资金用于投资蓝筹股 以及民营企业股。他后来 的策略,即买入非上市公 司的股票(或买入上市公 司股票然后私有化),显 然不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效 仿的。 尽管起步缓慢,但自 创立以来的40多年里,伯 格的指数基金经过发展, 最终对整个投资行业产生 了重大影响。事实上,指 数基金可能最终会成为投 资业的未来。如果你无暇 对投资进行任何调研,那 指数基金可能是最佳方案 。然而,被动投资的一个 主要问题是,它摒弃了能 够获得高于平均水平回报 的所有机会(但“智慧型” 基金开始兴起,旨在以更 低的成本兑现主动管理的 好处),学术一点来说就 是指数化会因交易成本而 始终落后于市场。 在我看来,有史以来 最出色的投资家是本杰明 ·格雷厄姆。他并没有获 得非常完美的分数,因为 他的业绩受到了华尔街股 灾的冲击,但因投资政府 雇员保险公司而得以提振 (这项投资违背了他的规 则)。价值投资并不像购 买指数基金那么简单。然 而,在漫长而跌宕起伏的 职业生涯中,他大幅战胜 了市场,对沃伦·巴菲特 、安东尼·波顿等人影响 巨大。他提出应购买交易 价低于净资产价值的公司 的股票,这个策略虽然简 单,但强力有效,而且有 大量的事实支撑。 精彩页 第一堂 课永远不要感情用事 要是让经验丰富的操盘手推荐一本书,他们可能会提到爱德温·李费佛写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一本有关投机牛人杰西·利弗莫尔的小说式回忆录。该书1923年首次出版,但近一个世纪之后,众人仍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这点应该让你对利弗莫尔在股民当中所受到的尊敬略知一二。“少年赌客”的数次大起大落和东山再起不仅给人启发,故事本身也耐人寻味。 利弗莫尔职业生涯的另一个惊人之处在于他如何利用资金构筑他的职业。尽管所有成功的操盘手和投资人士都喜欢标榜自己是白手起家,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观点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他们可能自己想到了点子,但通常他们是为投资信托公司、对冲基金或银行做交易和投资,然后收取部分利润或管理费用。但是,利弗莫尔投资用的不是别人的而是自己的钱。他所经历的几次起起落落直接影响到他的生活水平。 凭借空中交易所,农场小子跻身华尔街 利弗莫尔1877年出生于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什鲁斯伯里附近的一个农场。尽管他上学时,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显现出极高天赋,但是在他14岁时,他父亲强迫他辍学,希望他能出力经营家庭农场。利弗莫尔违抗了父亲的意愿,在母亲的支持下,口袋里揣着5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大约134美元)离家出走,来到了附近的波士顿。他很快在普惠经纪公司(Paine Webber)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更新报价板,方便经纪人和客户查看个股的价格。 虽然这份琐碎活每周只能给他6美元,但是观察股票价格如何涨跌和横盘整理,让他掌握了预测股价何时涨跌的诀窍。他在空中交易所做了一年的股票买卖。空中交易所就是可以低价赊购股票的赌场,不是正规的经纪公司,没有实际的股票买卖——相反,你赚到的是股票买人价格和报价器报价的差价。 这种原始的点差交易形式依赖大多数投注者的相互抵销,从而让空中交易所得以将佣金收入囊中。在股票交易稀少的情况下,赌场希望投注者最终会输个精光。因为使用了杠杆,即便是10%的杠杆率也会把投注者的赌注彻底清光。然而,利弗莫尔却能不断战胜市场,利用杠杆赚取巨额利润。最后空中交易所厌恶他一直赢钱,所有波士顿的空中交易所都禁止利弗莫尔人内,但在此之前,他已经累计赚取了1万美元。 这让他能开始通过合适的经纪人进行操盘。然而,他发现一切都很困难,因为经纪人必须通过交易所的交易员做交易,给他做交易需要时间,并不总能拿到最好的价格,导致出现了亏损。因此,他短暂地回到了空中交易所(由他当时的经纪人E.F.赫顿借款支持),以便在前期亏损之后重建赌本。从1897年到1934年他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破产的这段时间里,利弗莫尔同时操纵着商品市场和股市。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