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伊夫-阿兰·博瓦教授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书中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现代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在这个领域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1983年,博瓦从法国移居美国。他敏锐地观察比较欧洲、美国两地艺术史研究和艺术批评状况,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和批判,彰显其学术立场和研究旨向他在超越形式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型。 本书以结构主义方法论述了艺术大师马蒂斯、毕加索、蒙德里安、利西茨基、纽曼和斯特热敏斯基等人创作过程的细节、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涉及历史、哲学、科学及艺术现象诸多领域,为读者理解现代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是结构主义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诸葛沂,1981年生,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从事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艺木史和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尤利西斯的凝视:安哲罗普洛靳的影像世界》,独立译有《现代艺术:1851-1929》,合作译有《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陋者艺术中的巴黎》。在《文艺研宄》《美木研宄》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专案11页、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项。 目录 鸣谢 导论:抵制要挟 第一部分 现代性的图腾 马蒂斯和“原初素描” 康维勒的教训 第二部分 抽象Ⅰ 风格派理念 斯特热敏斯基和科布罗:寻找动机 皮埃特·蒙德里安,《纽约城》 第三部分 抽象Ⅱ 理解纽曼 莱曼的战术 第四部分 考古学 绘画:哀悼的任务 作为模型的绘画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导语 《作为模型的绘画/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凤凰文库》是博瓦英文著述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博瓦尝试了如何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现代艺术史与艺术批评,是运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其研究对象包括马蒂斯、荷兰风格派、蒙德里安、纽曼、雷曼等。本书展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探讨绘画、文本如何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比一般描述性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更为强大的协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