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男生黄春荣和钟雷都对宋佳玲有好感,两人因此结仇。宋佳玲请另外一位叫元帅的男孩去调解。元帅想出的办法是:让黄春荣和钟雷到郊外去决斗,而他和俞前进当裁判!宋佳玲为了阻止两人决斗,和女同学顾芳芳赶到郊外制止。 这时候,大地震暴发了。 六名少男少女被困郊外,回不了镇上。在缺水缺食,又有人受伤的情形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这几个少年,性格和人生经历都完全不同,其中有好几个人还是别人眼中的“坏男孩”,他们能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吗々 这六个孩子的遭遇只是大地震中的一个缩影,在作者笔下,还涉及到以地震为背景的更为宏大的社会场景。人性善的光芒在这个特殊的生存背景下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王巨成,江苏扬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创作八百多万字,出版《穿过忧伤的花季》《震动》(系列)等八十多部图书,一百多篇作品被各类书刊以及年度选集选载。获奖四十余次,其中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金近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读物提名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工程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首届“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首届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银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银奖等奖项。《看你们往哪里跑》人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震动》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五十种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工程;根据同名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改编的电视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并获得电视电影小百合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一记耳光 第二章 灾难突然降临 第三章 身陷绝境 第四章 哭泣的夜晚 第五章 饥饿的考验 第六章 雨无情人有情 第七章 新的一天 第八章 好好活着 序言 愿分享我的感动 王巨成 可能许多读者朋友读过 我的一篇小说《妈妈,我爱 您》。这篇小说发表在 2008年《儿童文学》第一 期,小说发表之后,产生的 反响有两点我没有想到:一 是浙江的一位语文老师把这 篇小说在全班读了,而全班 孩子听了后都哭了;另一点 是在当年的《儿童文学》擂 台赛中,这篇小说获得银奖 。 这是一篇关于灾难题材 的小说,里面没有时尚的色 彩,也没有流行的淘气包、 假小子,但它却获得了读者 的认可。究其原因,我想, 那是因为感动,我因为感动 写了这篇小说,读者朋友因 为我的感动而感动了。 我明白了,文学需要感 动,人心需要感动的文学来 抚慰心灵,来滋养心灵!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还能 被文学所感动。能被感动的 心灵,是丰富的心灵,是善 良的心灵。如果心灵日益麻 木,日益坚硬,那就更加需 要文学来感动了。 现在呈现在你们面前的 《震动》,同样是因为感动 而产生的一部小说。 在5·12大地震之后,我 每天都收看电视新闻报道, 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那些创造的生命奇迹 ,为那些感天动地的大爱, 为那些在灾难中表现出来的 顽强,我读了一首又一首关 于5·12的诗歌。我想,作为 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做 些什么。我打电话给省作家 协会,询问他们有没有组织 作家去灾区的打算,如果有 ,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我曾 为我们扬州木偶剧团编写过 一出木偶戏,剧团原准备利 用暑假去灾区为孩子无偿巡 演。我也跟剧团商量好了, 到时候,我与他们一同前往 。 为电视画面前的一次次 泪水挥洒,我要去看看,看 看那些废墟上发生着的奇迹 ,感受那些灾难中发生着的 大爱…… 可惜,由于当时灾区忙 着抗灾救灾,对要去灾区的 人有许多的不便,而且灾区 也不提倡去,所以两次努力 ,都没有成行。遗憾,让我 寻求另外的努力。于是, 2009年,在《妈妈,我爱 您》获奖之后,我开始创作 这部小说,用了两个多月的 时间,属于一气呵成。这是 我蘸着泪水写的一部小说。 写作中,我几乎没有想过为 什么要写它,我只是写啊, 写啊,把我的感动诉于激情 的文字。那时候,我感觉我 不是在写作,而是文字自己 跳出来,就像音乐家手指间 一个个具有灵性的音符。 等书稿画上最后一个句 号,再回头看时,我意识到 了我为什么写这样的文字。 用小说来弥补我的遗憾 ,可以说是最直接的理由。 但主要的是,我想通过 这部小说,把我的感动传递 给读者,让我们一起认识灾 难,懂得如何面对灾难,学 会坚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震动》已经不只是关于 写地震的小说了,说它是灾 难文学也许更确切。 在我们的儿童文学宝库 里,应该有关于灾难的文学 ,而在读者朋友的书单上, 除了那些淘气们假小子们, 更应该有关于灾难的文学。 这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阅读, 它们能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 验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感 动,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的 绚丽。 灾难文学是文学中的“钙 ”。 当然,也可以把《震动 》看做是一部成长小说,是 一部关于少年在特定的背景 里成长的小说。几个性格各 异的少年,几乎互不关联,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走 到了一起。他们中有老师眼 睛里的好学生,有被同学轻 视的学生,也有让老师头疼 的学生,还有处于叛逆期的 少女,甚至有常人眼睛里的 “小混混”。突然降临的灾难 ,一下子把这几个少年推到 了他们从未有过的绝境里, 也把他们平时“伪装袋起来 的外表彻底地撕开了。在生 死的巨大考验面前,他们摈 弃矛盾:放弃陈见,收起小 “我”,于是他们成了一个整 体,于是生命的潜能爆发了 ,于是他们共同谱写一曲生 命的赞歌,一曲爱的歌唱。 灾难没有把他们摧毁, 却成了馈赠他们的礼物。那 些在灾难中经过灵魂洗礼的 少年,当他们再次出现在人 们的面前时,他们已经不是 过去的他们,他们一个个展 现出的是陌生而崭新的“我” 。 真诚地希望读这部小说 的所有读者喜欢它,我也坚 信读者朋友会喜欢它,并被 它深深感动。 愿读者朋友和书中的少 年一起成长。 王巨成 2010.6.10 导语 这是一部成长小说,是一部关于少年在特定的背景里成长的小说。几个性格各异的少年,几乎互不关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中有老师眼睛里的好学生,有被同学轻视的学生,也有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还有处于叛逆期的少女,甚至有常人眼睛里的“小混混”。突然降临的灾难,一下子把这几个少年推到了他们从未有过的绝境里,也把他们平时“伪装”起来的外表彻底地撕开了。在生死的巨大考验面前,他们摈弃矛盾,放弃陈见,收起小“我”,于是他们成了一个整体,于是生命的潜能爆发了,于是他们共同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一曲爱的歌唱。 精彩页 第一章 一记耳光 1 “老师是为你好,你这样下去怎么行?”何平老师的手指敲着办公桌,眼睛盯着黄春荣,“你说,你这样下去怎么行?” 黄春荣不看何平老师,他把头偏向窗子,目光懒懒散散地在五月的校园里游走。 何平老师拍了一下办公桌,严厉地命令道:“你给我站好了,眼睛看着我!我跟你说话哪!” 黄春荣挪了挪两只脚,双肩耸了耸,把身子站直了,目光收回来,虚虚地对着何平老师片刻,便落在自己的脚下。 何平老师叹了一口气,他端起杯子连喝了几口茶。 “黄春荣,我想不出你为什么这样?刚教你的时候,我还觉得你不错,聪明,活泼,如果你能把精力花在学习上,一定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从何平老师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在尽量压抑着他的一种感情。 不知不觉,黄春荣的肩又塌了下去,腰又萎了下去,一只脚的脚尖在地面上漫不经心地抖着,那懒散的目光犹犹豫豫地又出了办公室…… 完全是一副松松垮垮的样子。 何平老师的声音陡然升高了,“黄春荣,我的话,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黄春荣没有回答何平老师的话,嘴角不以为然地抽动了一下,然后把自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也就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在老师办公室应该有的样子。 依据每次进办公室的经验,黄春荣知道等何平老师说得口干舌燥时,他会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果然,只听见何老师缓了语气说:“老师是为你好,你还要老师怎么样?你回去仔细想想我的话,看是不是有道理……” 这句话说完以后,表明何平老师对黄春荣的处理暂时告一个段落了,黄春荣可以走人了。 黄春荣没有马上走,他要等何平老师的最后一个动作,一个经典的动作——何平老师像驱赶着蚊虫一样地冲黄春荣挥了挥手。 一件事终于画上了句号。 黄春荣暗自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没有把他的轻松表露在脚步上,他略微拘谨地走到了办公室门口。在办公室的门口,黄春荣下意识地朝着何平老师扭了一下头,而何平老师蹙着眉头,目光正盯着他,那里面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无奈。 黄春荣连忙转回头。 黄春荣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他非常熟悉何平老师的愤恨和无奈,包括何平老师的经典语言:“老师是为你好”、“你这样下去怎么行”、“你怎么能这样”…… 黄春荣真有些想不明白何平老师。许多老师面对黄春荣的时候,无论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他们都能保持心平气和,即使黄春荣在课堂上睡觉,即使在别人考试的时候黄春荣在街上的某个网吧里,也不能影响这些老师的情绪。在这些老师的眼睛里,好像没有黄春荣这个人。可是单单这个何平老师,竟不愿意放过黄春荣,查他的作业,查他在校园之外的所作所为,居然还到街上找过他几次,并且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家访,一次次找他谈话。 也许因为看到何平老师一次次被他气成那样,黄春荣才在何平老师面前有所收敛。在何平老师的课堂上,黄春荣能规矩地坐着,能听讲,能完成作业,旷课或睡觉的事情基本不会发生。但是,昨天黄春荣跟一帮朋友去喝了酒,把酒喝过了,下午回到学校时,口里的酒气还没有散尽。这样,黄春荣便被何平老师又“请”到了办公室。 估计何平老师看不见自己了,黄春荣彻底放松下来,他在脸上抹了一把,习惯性地耸了耸肩膀,身子一晃一晃地朝教室走去。 二(1)班的俞前进不知打哪儿冒出来,凑到黄春荣的身边。 “老何找你干什么?” “能干什么!” “听说你们昨天喝了不少酒,你怎么不带我去呀?” “带你去?你不怕你们老贾修理你?”黄春荣的手搭上俞前进的肩,“兄弟,你还嫩了点儿,酒可不是人人都能喝的东西。” “老何这次有没有要你叫家长?” 黄春荣站下了,“我家老头子在江苏,怎么叫?他给我假吗?”说着,黄春荣笑起来,“不过,也难说,老何一再说为我好,保不准他真的舍得掏路费让我去江苏。” “不过,你们班的老何说不定真的是为你好,那么多老师怎么只有他……”俞前进想起自己班主任贾老师看他的眼神。 黄春荣打断俞前进的话,“为我好?你真以为今天会有谁为别人好?他是希望我为他挣考分,他好多拿些奖金!别以为我没有看出来,我是把他们看透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钱是亲的……” 迎面走来宋佳玲,黄春荣和俞前进都不说话了,看着宋佳玲。 宋佳玲看也不看这两个人,昂然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不久有两个字跳进了空气里,“德行!” 声音不高,但黄春荣和俞前进都听见了。 “你说谁哪?”黄春荣变声期的声音扑向宋佳玲的背影。 宋佳玲没有回答,但“哼”了一声。 “小心我抽你!”黄春荣恶狠狠地说。 宋佳玲站住了,转过脸,瞪着黄春荣,“你敢!” 说了这两个字,宋佳玲并没有离开,她继续瞪着黄春荣,脸上多了似笑非笑的表情,似乎等着黄春荣过去。 黄春荣十艮得咬牙,却没有过去,而是和俞前进走上了另一条道。在学校里,只有宋佳玲不把黄春荣当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