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玛希尔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玛丽·雪莱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玛希尔达》一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半自传性小说。玛丽·雪莱以著名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闻名于世,而她个人的感情生活也颇具传奇性,这一部《玛希尔达》创作于1819年。书中描写了敏感而孤独的女主人公玛希尔达少女时期的生活,她幼年丧母被严厉的姑母抚养,很少能体会到温情,回到家后受到了父亲的呵护和指导。玛希尔达对父亲十分依恋,对亲情极度渴求,这导致了她悲剧性的感情和命运,在父亲去世后,玛希尔达与诗人伍德维尔的相识相恋,但并未修成正果。故事虽与作者本身经历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情感却真实而大胆,超越了同期所有女作家,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研究雪莱夫妇的珍贵资料。 作者简介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短篇作家、剧作家、随笔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因其1818年创作的《科学怪人》(或译《弗兰肯斯坦》)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其他代表作有长篇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等。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和哲学家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之妻,她曾帮助她的丈夫编辑和推广他的作品。 目录 《玛希尔达》无目录 导语 本书以女主人公弥留之际回顾短暂一生的视角展开,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浪漫主义时代直抒胸臆的风格。 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似乎能与作者及其名满天下的父亲与丈夫对应起来——尤其是她的丈夫雪莱,直到今天仍是家喻户晓的诗人——因此当本作面世之后,它不可避免地被看作一部经过变形掩饰的自传性作品,吸引了部分考据者的兴趣。 玛丽·雪莱文笔清丽而缠绵,描绘女性情感十分细腻而曲折,使作品极富感染力。 后记 1819年,玛丽·雪莱写下 《玛希尔达》(初稿原名《 幻想的原野》)时,她刚刚 连续失去了一对年幼的儿女 ,陷人到巨大的痛苦与抑郁 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本 书定下了哀婉怨艾的基调。 作品以女主人公弥留之际回 顾短暂一生的视角展开,具 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浪漫主 义时代直抒胸臆的风格。书 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似乎能与 作者及其名满天下的父亲与 丈夫对应起来——尤其是她 的丈夫雪莱,直到今天仍是 家喻户晓的诗人——因此当 本作面世之后,它不可避免 地被看作一部经过变形掩饰 的自传性作品,吸引了部分 考据者的兴趣。 《玛希尔达》的人物和 部分情节确实能在作者的生 活中找到原型。女主人公玛 希尔达出生不久母亲便去世 ,由父亲养大;作者玛丽· 雪莱也有相似的经历——她 出生仅十余天母亲便撒手人 寰(她母亲是玛丽·沃尔斯 通克拉夫特,英国作家,女 权主义的一位先驱),她由 父亲(威廉·葛德文,英国 学者,主张社会变革)和继 母养大,玛丽比较依恋父亲 而与继母关系紧张。男主人 公伍德维尔是一位“名动英 伦”的年轻诗人,在与女主 人公相遇之前曾有过一段刻 骨铭心的恋情,热情洋溢地 憧憬着建立未来的理想社会 ;不难看出,其身份、经历 、思想都与作者的丈夫珀西 ·比希·雪莱如出一辙。女主 人公与其父亲之间复杂的情 感纠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作者因与丈夫私奔所导 致的与父亲的紧张关系。 然而,简单地将本书看 成自传体小说,很容易堕入 庸俗化和娱乐化的陷阱。书 中的核心情节,即父女之间 的感情冲突,与作者的现实 生活并无任何瓜葛。在玛丽 所处的时代,这类主题在文 学作品中颇为常见,而且她 很有可能受到了丈夫同年创 作的诗剧《钦契一家》 (1819)的影响,该剧中 亦有表现父女之间的极端恩 怨。事实上,完成《玛希尔 达》的次年二月,玛丽便将 书稿寄给父亲,后者也坦率 地从文学批评角度给出了意 见。 如果一定要寻找作品的 现实源头,女主人公对于感 情的恐惧与逃避心理,与作 者在现实中的父女关系相比 ,或许更多地来自她与雪莱 的夫妻关系,反映了她与丈 夫相处时类似的内心冲突。 诗人雪莱对恋情的态度极为 激进,公开赞赏开放式的两 性关系——这在当时可谓惊 世骇俗,直到今天也远非社 会主流。雪莱少时便喜欢与 女孩子混在一起,后来因在 校园宣扬无神论被牛津大学 开除后,与自己姐妹的同学 ——十六岁的哈丽特.维斯 布鲁克私奔,结婚生子,两 年后又在婚姻存续期间与时 年十六岁的玛丽陷入爱河。 雪莱是玛丽父亲葛德文的学 生,玛丽的父亲与继母对他 毫无戒心,直到雪莱与玛丽 私奔而去才如梦方醒。玛丽 的继姐妹克莱尔协助二人私 奔,同时自己也怀着对雪莱 的爱恋追随相伴。玛丽与她 之间一度关系紧张,后来克 莱尔才移情同时代的另一位 名诗人拜伦,成为后者的诸 多情妇之一。1816年底, 雪莱妻子哈丽特自杀,玛丽 正式嫁给雪莱。她一方面被 丈夫卓越的诗才和不羁的思 想深深吸引,但自己亦有保 守的一面,本能地拒斥他那 些过于出格的念头和做派。 雪莱曾怂恿玛丽在光天化日 之下脱光衣服下河洗澡,导 致她暴怒不已;他甚至支持 自己的一名朋友与玛丽发展 感情,这同样遭到了玛丽拒 绝。与如此种种相比,《玛 希尔达》一书中的复杂情感 反而要唯美得多。 十九世纪初,在资产阶 级的革命思想与保守的封建 道德发生碰撞时,前者在宏 观视角中的“进步激情”和在 微观视角中的“寡廉鲜耻”看 似矛盾,却正是一体的两面 ;时代中的个人面对新思想 与旧世界的冲突,激进与保 守的对立,内心矛盾的复杂 程度也远非旧历史主义的宏 大叙事所能一语蔽之。而这 样一种兼具了悲壮与荒唐的 时代洪流,却在女性哀怨曲 折的视角下,华丽与怪诞交 融的文风中,锋芒不显、波 澜不惊地滴淌出它幽微的余 波——这或许才是这篇作品 最深刻,也是最隐蔽的意义 吧。 在十九世纪英国群星璀 璨的女作家群体中,与简· 奥斯丁、勃朗特三姐妹、乔 治·艾略特等相比,玛丽·雪 莱著作相对不多,被世人铭 记的,主要还是世界上最早 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 。在中国,也以此作译本最 多,其余作品鲜有译介。本 书是《玛希尔达》的第一个 中译本,历经六年曲折后终 得出版,希望能够填补相关 研究与鉴赏的材料空白。 最后顺带一提,译者在 翻译本书时尽力还原原作风 格,也尝试创造独属于中译 文的些许滋味。此外原书中 所引诗文,或译为旧体,或 译为新体,有时根据非英语 原文或背后典故适当增补调 整,这是因为小说中的引诗 并非独立的审美客体,多是 为所属语境的表意服务的, 因此需要从小说本体视角而 非诗歌本体视角出发,以顺 利衔接上下文为标准,但求 圆融通畅。 王小可 2021年1月于成都 精彩页 第一章 1819年11月9日,佛罗伦萨 现在才下午四点钟,但可能因为是冬天的缘故,太阳已经西沉。清朗的天空中虽然没有云彩来反射斜阳的余晖,但在那弥散着霜花的空气里,也略微染上了一丝玫瑰色,这色彩也投射到覆盖着大地的白雪上。我独居在旷野中的一所小屋里,与一切生灵隔绝了音信。我眼中的荒原白茫茫一片,只有零星的几块黑斑,那是太阳从远处山丘的尖顶投下的阴影。山侧的积雪会往下滑落,因此比平地上要薄一些。小湖已经封冻多日,只有几只耐不住饥寒的小鸟正徒劳地啄着坚硬的冰面。 我处于一种奇怪的心境中。在这世上,我孑然一身,孤独彻骨。不幸的灾厄席卷了我的人生,使我憔悴凋零。我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可心中却充满喜悦——是的,我很快乐。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它跳得飞快;我将纤弱的手贴到自己脸上:它热得滚烫。我体内有个轻快的灵魂,正要进射出它最后的光热。我明白,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下一个冬天的雪景,我的肌肤再也感觉不到下一个夏天的骄阳送来温暖生机。正是这种感觉,促使我动笔写下自己悲惨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该随我一同死去,可是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迫使我坚持下去——我身心俱疲,没有法子抗拒它。当我的身体还充盈着生机的时候,有一种庄严的恐惧占据着我的内心,使我认为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不妥当的;如今在濒死之际,那份玄奥的惧意已经衰退。这里仿佛是复仇女神的森林,唯有垂死者方可进人。让我如俄狄浦斯一般迎接死亡吧。 这是在写些什么?——我得理清思绪。我的朋友啊,等我死后,这些手稿会寄到你手头,而这世界上除了你,我也不知道还有谁会仔细地读它。既然读者只有你一个,我就不必多此一举,把这个故事题献给你——故事本身就是对我们友谊的纪念。因此我会像面对陌生人一样讲述自己的故事。你过去常常问我,为什么一个人住,为什么流眼泪,为什么那样不合群、寡言少语?活着的时候我不敢回答你,可现在我快死了,那就把谜底揭开吧。旁人才不会在意我的故事,只有你,伍德维尔,我亲切热情的朋友,会把它视为珍宝,当成对那个女孩的可贵纪念——她的心是碎了,可直到生命的尽头,她还在感激着你,从你那里得到温暖呢。我知道,你的眼泪将会落到这些记录了我不幸一生的字句上面,趁着一息尚存,先让我由衷地感谢你对我的同情。 这些话也说得够了,开始讲我的故事吧。我希望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个最后的任务。我这辈子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虽有过一些小错,想来也容易获得谅解,因为我没有邪恶的动机,只是缺乏判断力而已。我想自己的遭遇若是降临到其他人头上,哪怕他们比我有智慧得多,行为方式全不相同,也未必敢说自己能够避免不幸。一股可怕的力量主宰了我的命运,我无处可逃。一条巨大刚硬的锁链拴住了我,靠凡人的气力是挣脱不了的。我曾呼吸着快乐的空气,心胸充溢着温暖的爱意与良善的喜悦,末了却落得悲哀的下场,如今将以死亡告终。唉,我想起来故事还没有讲呢。容我稍稍停顿一下,擦擦昏花的双眼,尽力甩掉心头黯淡沉重的哀怨,好把往事清楚地回忆起来。 我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有身份的人。我父亲幼年丧父,由我祖母带大——她是个意志力薄弱的人,又自觉是颇有家产的贵族,便对我父亲极尽宠溺。父亲打小时候起便可以大手大脚地花钱;他先被送去上伊顿公学,再上大学,作为出身优越的男孩子,在公立院校总是享尽各种自由。 在这样环境的影响下,他的激情如厚厚泥土中的植物一样生长茂盛,要么长成鲜花,要么长成杂草。因为总是获准自主行事,他也早早形成了鲜明强势的性格,明眼人很容易从他身上的各个方面看出美德的迹象以及不幸的前兆。他肆意挥霍掉大笔金钱,只为满足自己一时的兴致,却又假借了热情的名义,表现得极为慷慨大方。不过,当他全力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时,他自己的心愿确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挥金如土,却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他不爱惜时间,同时只要自己高兴,便会过分地投入感情。 如果他自己的愿望和别人的愿望发生冲突,他是否会表现得自私自利呢?我不知道。这样的考验并未出现。他生来是天之骄子,人人都爱他,都试图取悦他。他是想让身边的人更加快乐——但别人的快乐与他的快乐并不矛盾;如果说他偶尔会比平时更加重视同学们的感受,那也是因为他天性合群,不愿意看到在无忧无虑的自己身边,居然还有人愁眉不展。 他天资不凡,又肯用功,在中学的同龄人中自然显得出类拔萃。但一进大学,他就扔了书本,想要学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他现在可要好好享受生活了。在年轻气盛的他看来,学习不过是一种枷锁,是用来绑住不听话的小孩子,不让他们过分捣蛋而已;真正的生活与学业全无关系,他深感兴趣的智慧人生在于骑马赌钱,诸如此类。于是他很快参与到大学里的各种荒唐闹剧中,好在他的心灵被培养得足够善良,没有受到污染——就算有点轻浮,也绝不冷酷。作为朋友,他真挚且富有同情心,只可惜没有遇到一个和他同样或者更加优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