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教育技术哲学主要关注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以来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涉及“技术是什么”“技术有什么用”“技术应该如何使用”等范畴。借鉴应用哲学中的哲理性问题概念,本书对现代技术介入教育领域以来的诸多困惑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为十五个哲理性问题,每讲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技术哲学提供了审视这些问题的独特视角,思路新奇、观点新颖。本书摒弃了以理论体系为架构的传统成书方式,采用便于理解和阅读的问题引领式的结构组织内容,将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融入问题提出、问题阐释和分析的过程中,并将文本材料和视音频材料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信息时代与时俱进的一种教材呈现方式。 本书可供教育技术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入门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教研参考书。 作者简介 颜士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负责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哲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教育技术导论》《教育技术哲学》《技术的教育价值论》等教材和专著多部;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沈阳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纠结的定义 一、定义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方法 二、“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演变——下定义有历史性、阶段性 三、“教育技术”定义的合理性 四、小结与反思 第二讲 遮蔽的出身 一、技术的起源问题——需求论 二、技术的社会功用——定向和形塑作用 三、技术的构成要素 四、小结与反思 第三讲 嬗变的定位 一、一个隐喻引发的思考 二、信息技术变革引发的教育革命及其现实表现 三、教育技术领域技术定位的嬗变过程 四、小结与反思 第四讲 价值的迷失 一、价值的本质 二、技术乐观论 三、技术悲观论 四、技术中性论 五、小结与反思 第五讲 价值的实现 一、技术中性论的理论困境 二、技术内在价值的实现 三、技术外在价值的实现 四、小结与反思 第六讲 冗余的技术 一、问题缘起 二、既有的相关理论 三、从现代技术的“蛮荒时代”到高技术的“极大丰富” 四、小结与反思 第七讲 多元的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规定性 二、班级授课制的改良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三、网络教学组织形式及其选取策略 四、小结与反思 第八讲 技术的异化 一、异化的概念 二、异化的类型及其典型案例 三、总结与反思 第九讲 异化的弱化 一、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二、弱化的途径及困难 三、总结与反思 第十讲 实践的规范 一、实践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实践规范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育技术实践存在的问题 四、小结与反思 第十一讲 错位的需求 一、需求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其解读 三、教育技术领域的需求错位现象 四、小结与反思 第十二讲 延拓的时空 一、技术发展引发的教育时空变革 二、信息时代教育时空对教育的重塑作用 三、信息时代教育时空的重构 四、小结与反思 第十三讲 便捷的交互 一、教学交互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不同媒体的教学交互性 三、有效教学交互应该关注的问题 四、小结与反思 第十四讲 失落的援助 一、既往教育技术领域的三个典型的“援助”案例 二、援助的内容、目的及效果分析 三、小结与反思 第十五讲 迷失的土著 一、网络环境的乱象 二、整治的措施和力度 三、小结与反思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