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台湾通史(第2卷明郑时期)(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启钟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卷从郑芝龙海上势力的形成与扩张开始,详细介绍了郑成功抗清与收复台湾、明郑在台湾的政军制度与社会教化、土地开发与汉蕃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台湾与日本及南洋等的贸易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明郑时期台湾社会的全貌,对于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郑芝龙海上势力的形成与扩张
第一节 颜思齐的入台
第二节 郑芝龙的兴起与改盗为官
第三节 郑芝龙与南明的合分
第二章 郑成功的抗清与收复台湾
第一节 郑成功抗清与郑清和议
第二节 南京之役
第三节 驱荷复台
第三章 东宁王朝与明郑政权的败亡
第一节 东宁王朝与清朝的战和
第二节 三藩之乱与明郑的反攻
第三节 明郑政权的败亡
第四章 明郑时期台湾的政军制度与社会教化
第一节 行政制度与地方规划
第二节 兵镇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军事制度
一、军队编制
二、军官品阶
三、军官任用
四、升迁惩罚
五、军队的作战指挥、装备与操练
六、监察系统
第四节 儒学教育与遗民文化
第五节 寓贤对台湾的影响
一、陈永华
二、沈光文
第六节 宗教与信仰
第五章 明郑时期台湾的土地开发与汉番关系
第一节 明中后期的商盗移民
第二节 明郑时期的土地开发与生产发展
一、明郑官方垦辟
二、民间开发
三、水利建设
第三节 明郑时期的作物与土地制度
第四节 移民与社会结构
第五节 汉番关系
第六章 明郑时期台湾与日本等的贸易
第一节 贸易组织
第二节 与日本的贸易
第三节 与东南亚的贸易
第四节 与英国的贸易
后记
序言
这部六卷本《台湾通
史》,是由海峡两岸学者
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全
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
代的通史性著作。
全书梳理、展现了我
国台湾地区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
历史进程,上起距今约5
万~3万年前的台湾史前
文化时期,下至21世纪初
期的当代台湾,分为六卷
:第一卷,上古至明代;
第二卷,明郑时期;第三
卷,清代(上);第四卷
,清代(下);第五卷,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第六
卷,现代。
由于书稿涉及方方面
面的史料,时间跨度大,
内容复杂,因此在使用和
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
些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提
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再
版时修订。
导语
《台湾通史》是由海峡两岸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全景式展示台湾从远古到现代的通史性著作。
全书梳理、展现了我国台湾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进程,上起距今约5万~3万年前的台湾史前文化时期,下至21世纪初期的当代台湾。
本书为第二卷,比较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明郑时期台湾社会的全貌。
后记
《台湾通史》六卷本
的出版,是各位热心台湾
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同仁
们通力合作的成果。在此
,我要向以下参加本书撰
写的各位先生,致以衷心
的感谢!
第一卷:宋光宇(台
湾“中研院”)、刘慧钦(
厦门大学)、刘益昌(台
湾“中研院”)
第二卷:陈启钟(龙
岩学院)
第三卷:王尊旺(福
建中医药大学)、李颖(
闽江学院)、庄林丽(福
建工程学院)
第四卷:林国平(闽
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
学)、马海燕(闽南师范
大学)
第五卷:王日根(厦
门大学)、苏惠苹(闽南
师范大学)
第六卷:施沛琳(闽
南师范大学)、赵庆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全书台湾少数民族部
分:徐泓(南开大学、厦
门大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编辑
在承担本书出版的过程中
,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
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陈支平
精彩页
第一章
郑芝龙海上势力的形成与扩张
第一节颜思齐的入台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中国历代政府就已先后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已派兵驻守澎湖,将该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宋人赵汝适《诸蕃志》称:“泉有海岛日澎湖,隶晋江县。”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16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保持着对台湾的管辖权。
历史上,中国各族人民长期保持着与台湾的频繁往来。三国时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中载有中国人民开发台湾的情形,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也都曾先后派万余人赴台。嘉靖末年,被视为倭寇党羽的林道乾遭到总督俞大猷的追剿逃到台湾,虽很快就困走占城,但也吸引了一批大陆渔民和商人前往台湾进行交易。
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与欧洲地理大发现关系至深。在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葡西两国率风气之先,利用新航路到达亚洲东方进行贸易,并侵占中国澳门、菲律宾等据点而大发贸易财。荷兰为了在东西方贸易竞争中能后来居上,除了占领巴达维亚作为贸易基地外,甚至不惜进攻澳门。但由于葡萄牙在该地拥有大炮及坚固的军事设施,此次攻击行动以失败告终。目的没有达成,荷兰并未因此放弃,而是转而侵扰闽南地区,最后在官军的驱逐下窜进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西方各国陆续到东方贸易及对中国的侵扰,不仅使明朝政府重新开始重视澎湖的军事地位,在此增设游兵,而且也更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长久以来的海上私人贸易,“海盗”问题再次浮现。在这些驰骋海上的亦盗亦商者中,颜思齐、郑芝龙等人促进了中国人有规模地移居、开辟台湾。
根据崇祯三年(1630年)兵部尚书梁廷栋的奏折,福建海盗兴起、猖獗的原因在于:福建地瘠民贫,特别是漳泉两府,有十余万人以海为生,习惯借由海洋进行贸易。然而,自从荷兰侵扰沿岸后,米价腾贵,同时荷兰入侵使商船无法出海,人民违令出海亦使朝廷的海禁政策趋于严厉,生活无着者只好转而为“贼”。
不仅如此,由于承平日久,武备不修,福建虽有大大小小的兵船,汛地亦有春秋之防,但是所造之船却不堪使用,士兵弱不能战,一旦有事,只知欺上瞒下,这使得起事者更加无所顾惮。另外,由于“海贼”多依附于西方势力,如郑芝龙的船只、火炮多来自国外,加上党羽众多,官方无能为力,致使海上制御权尽归其手。
在这种积弊难振、残局难收的情况下,官方只好祭出招抚的手段。
至于招抚不能奏效、“海贼”无法扑灭的原因,梁廷栋认为,接受招抚者每每苦于相关法令的督察责罚,以及贪弁势豪的勒索,因而极为愤怒。例如,当郑芝龙在就抚之后,当事者如果能够诚心以待,借助他的人船、器炮来剿捕余众,就能使归顺朝廷之人更加安定,也能够早日平息“海贼”。地方官员却因为其就抚身份而轻视他,趁机要挟苛求,令他剿捕“海贼”,却不给薪饷,并让他苦于点阅,导致李魁奇趁机劫掠他的船炮叛离。从此以后,“海贼”活动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本岛逐渐进人沿海人民的视野中。天启初年,颜思齐人台,以台湾作为进行海上商盗贸易的根据地,郑芝龙等人亦随之而来。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