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廉政”与“能政”是党和人民对干部履职要求的一体两面,在政府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也不可相互替代。两者的最大公约数是提高政府的公众满意度,即价值相容性,但“廉政”与“能政”又有着各自内在的生长逻辑和促进机制。本书选取浙江十个典型县域,开展干部“廉政”与“能政”耦合状况评价,从理论逻辑和现实需求结合、干部“廉政”与“能政”结合、政府努力与公众感知结合三个维度,探索新时代中国清廉评价与建设的战略愿景。同时,根据新时代腐败发生的新变化,探索促进干部“能政”与“廉政”递进式协同的系统机制。 作者简介 郭剑鸣,男,1967年生,江西吉水人,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带头人,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厅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研究,在《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民日报《思想理论动态》《中国社会科学报》和人大复印资料系列刊物转载20余篇次。承担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及一般课题3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社科奖3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清廉评价的国际认知与中国愿景 第一节 清廉评价的内涵 第二节 国际主要清廉评价体系与方法 第三节 国际清廉评价的漏洞与虚伪性 第四节 公众期许与政府自觉耦合:清廉评价的中国愿景 第五节 廉能耦合:中国清廉评价与建设的科学进路 第二章 “廉能耦合”:问题的提出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能人腐败”与“为官不为”的“跷跷板”现象 第二节 干部“能政”与“廉政”的可耦合性 第三节 分析干部“廉能耦合”问题的理论视角 第三章 从清廉评价到“廉能耦合”测度:以浙江为例 第一节 浙江省域清廉公众感知评价实验(2015-2019) 第二节 浙江省典型县域干部“廉能耦合”测度(2017-2019) 第三节 清廉评价与“廉能耦合”测度结果比较及其启示 第四节 完善清廉评价体系的新维度 第四章 激励错配与干部“廉能耦合” 第一节 激励错配:内涵与形态 第二节 干部“廉能”激励错配的实践例证 第三节 制约干部“廉能耦合”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第五章 容错纠错与干部“廉能耦合” 第一节 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容错纠错机制实施中相关方的行为偏好 第三节 行为偏好整合与容错纠错机制合理性的理论维度 第四节 巧用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干部“廉能兼优”成长 第五节 提高容错纠错机制的相容性 第六章 心理障碍与干部“廉能耦合”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基层干部心理障碍症状和成因实证分析——以浙北2为例 第四节 结论与发现 第七章 激励相容:促进干部“廉能耦合”的基本进路 第一节 激励相容:完善干部廉能评价机制的理论向度 第二节 激励相容的干部廉能考评路径选择 第三节 完善激励相容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第四节 引入心灵治理:消解干部干净干事的心理障碍 第五节 强化精准问责:打击消极保廉 余论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将单个激励或约束机制与整个激励约束系统统筹起来,形成激励相容的系统机制,既解决不同机制间的激励不接力或约束不接力问题,又解决激励或约束机制内部的激励因素与约束因素的相容问题,深入挖掘一些地方干部考评机制内含的“激励错配”和“激励碎片化”问题,研究干部职业生涯自然过程螺旋递进的协同激励体系,保障干部“廉能兼优”发展各激励机制和环节的无缝衔接。全面、系统、量化、具体回答如何实现干部“廉政”与“能政”激励相容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实施程序和保障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