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水流长(纪念恩师苏东水先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国进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的纪实文学作品。苏东水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长期在大学、社会科学院从事实践、教学、科研工作。在教育、科研、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虚怀若谷、勤奋治学、甘为人梯,并荣获中国管理学界最高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作者作为苏先生的弟子,深受其教益和鼓舞,很希望他的经历能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并得到教育与启发,故而写作本书,尝试将恩师成长、创学及助人的感人故事记录下来。
作者简介
王国进,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安徽霍邱人,曾就读于六安师专中文系,后考入复旦大学,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历任某知名企业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投资公司副总裁,现任某投资公司金融投资董事总经理。已出版《做一只跳出温水的青蛙——知识经营战略研究》(2005,山西经济出版社)、《经济学的社会责任》(2006,天津人民出版社)两部专著,参编高校教材与学术著作多部。
目录
1.幼年
2.读书
3.北上
4.磨炼
5.静修
6.救人
7.蓄势
8.转机
9.受命
10.喷发
11.招研
12.反哺
13.调研
14.献策
15.待客
16.传道
17.新高
18.出海
19.创学
20.交锋
21.提醒
22.交流
23.申会
24.关爱
25.筹会
26.力、会
27.学派
28.融合
29.宝书
30.感恩
31.助力
32.庆典
33.三学
34.回顾
35.乡情
36.交棒
附录一 苏东水先生门生故旧撰写的纪念诗文
附录二 复旦师生及社会各界送别苏东水教授
附录三 文化自信立德立言东水流长师范千古
附录四 东方管理学的缘起与未来
附录五 学术六十年,育人十百千
后记
序言
我的恩师、复旦大学首
席教授苏东水先生是当代著
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教
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治学
严谨、知识渊博、著述丰硕
,在多个学术领域为国呈有
建树,奉有贡献。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他以饱满的文化
自信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创
立了东方管理学派,并经过
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努
力,为学术界和高等院校孕
育了一门成熟的新学科——
东方管理学。他提出“以人
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的东方管理学核心思想,
赢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
认同和高度重视。
东方管理学是先生四十
多年孜孜不倦、刻苦研究的
成果。先生根植华夏,从古
代文献中汲取丰富的思想文
化精华,为经济管理学的现
代化注入东方哲学因素和传
统人文养分。先生学贯中西
,又从西方管理学百年发展
中“拿来”和整理出现代管理
学的规律性特点;从“人的
研究”出发,探讨企业发展
的关键和模式;从近现代华
商的经济管理实践中提炼中
西互补和相融的智慧,开拓
了我国经济管理的广阔学术
疆域。
先生批判地吸收了中国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华,
创造性地阐释了管理学的人
本思想。“人”是先生研究东
方管理学的起点和归宿。先
生对“人”的关注和钻研最早
可以追溯到其大学时代。先
生的母校厦门大学当时的校
长是《资本论》的翻译者王
亚南教授。学生时期的苏先
生对王校长讲授的课程和学
术报告就非常重视、仰慕,
场场不落。据先生回忆,王
校长有一场题为“谈人生与
艺术”的报告,让他印象深
刻,并对人的研究产生浓厚
兴趣。先生那时就立下宏伟
志向:今生一定要开创有中
国特色的学科来论述人,研
究人及人与人的关系,调动
人的积极性,为“人”学的研
究做出贡献。此后,无论工
作岗位如何变迁,生活和工
作条件如何艰苦,先生始终
坚持这一研究方向,从不放
弃。
先生所关注的“人”不是
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
在他看来,“以人为本”就是
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
以他们的利益为本,这是东
方管理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
。先生主张:管理的最终目
的要回到“人”上;要摈弃“
小我”,服务“大我”;要回
归“无我”,即“圣人以百姓
心为心”,“以无事取天下”
。先生不仅这样主张,也这
样践行。在离开母校、为国
效力的六十余年漫长岁月中
,先生无时无刻不将人的研
究作为重中之重,无时无刻
不将关心人、帮助人作为自
己的人生信条。也正因为此
,他赢得了众人的景仰和尊
重。
2021年6月13日,先生因
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
得知先生离去,我的双眼几
度模糊,而与先生往日相聚
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记得去
年夏天,我与一师弟同去华
侨新村看望先生,我们还相
谈甚欢。彼此合照后,我们
握手道别。但没想到这次的
相聚竟成永别。时至今日,
每每回忆此景,我的心中不
禁感慨万千……
作为先生的弟子,我多
年来深受教益和鼓舞,希望
先生的故事也能让更多的学
生和后来者得到教育与启发
,故在此尝试以尚显粗糙的
文笔将恩师成长、创学及助
人的往事记录下来。本书定
有不少不足之处,敬请读者
指正!
王国进
2021年6月20日
导语
本书以改革开放42年来的经济振兴为背景,以投行这个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特殊行业为切入点,讲述了白皓月、李昆仑、魏佳等一批知识分子及其家庭在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大潮中发生的故事,文字流畅,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后记
苏东水先生是我的恩师
。我曾在1998年至2005年
间在他身边度过了极其难得
的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美
好岁月。从很早时候起,我
就有为苏先生撰写传记或纪
实文学的想法,但因为担心
自己文笔平平,无法准确表
达苏先生及其弟子们的精神
风貌,迟迟未能动笔,仅在
我的个人专著和财经小说后
记中表达了对苏先生的无比
崇敬之情。
直到2020年1月,我在参
加“苏东水管理教育基金成
立暨捐赠仪式”前后,才最
终作出撰写纪实文学的决定
。先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
究院BiMBA院长陈春花教授
在捐赠仪式前的短暂休息中
建议我“写一写苏老师”,但
因为前面说到的原因,我没
敢立即应承下来。不过,在
完整参加捐赠仪式的过程中
,目睹年已九旬的苏先生仍
然以一种优雅的姿态致力于
东方管理学派的发展,内心
深受感染,于是开始认真考
虑陈春花教授的建议。午餐
时,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伍
华佳副教授等学长、学弟再
次提议我写一写苏先生,我
便当即应承下来,并声言要
写一部苏先生及其弟子们的
“群英谱”。大概在彼时,我
的潜意识里因为首部长篇财
经小说《资本迷局》的大受
欢迎且第二部长篇财经小说
《融资风云》也接近完稿,
所以才壮着胆子应承下来的
吧!
自2020年5月19日开始,
我利用休息时间,断断续续
地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艺眼投资”里连载了纪实文
学《东水流长》的初稿。至
2020年7月8日,我在50天
的时间内推送了36集初稿。
此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和反
复修改,才于8月6日基本完
稿。在本书收集素材和写作
、修改期间,我多次去华侨
新村探望苏先生和师母,从
两位老人那里搜集到许多珍
贵的一手资料和历史记忆。
这既为本书的顺利写作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更进
一步走进了苏先生的内心世
界,更令我深深感佩苏先生
的为人和奋进精神。2021
年6月13日,敬爱的苏先生
去世后,全体苏门弟子和苏
先生的亲朋好友陷入无比悲
痛之中,大家纷纷撰写挽联
和悼念诗文。为全面反映苏
先生在教育、创学、为人及
社会活动等方面做出的重大
贡献,我将上述文字及在苏
先生追悼会上复旦大学校、
院领导的发言和追思词,以
及苏先生的学生代表、子女
代表的追思词也整理后放人
本书的附录中,并对全书进
一步补充完善。
本书之所以能最终完成
,除了苏先生的精神感召之
外,也与众多师友的鼓励和
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
要特别感谢以下师友(按姓
氏笔画排列):马文军博士
、马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
校友总会会长马洁教授、第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
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
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王方
华教授、中国光大集团董事
王小林先生、复旦大学管理
学院王龙宝副教授、上海百
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
经理王汇群博士、上海交通
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王军荣
博士、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
院少将毛林根教授、盛京银
行上海分行毛隽博士、陕西
学前师范学院副校长文明教
授、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邓晓辉副教授、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原
所长甘当善教授、上海兰丞
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
理叶建宏博士、重器资产董
事长田超博士、上海工程技
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健勇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石金涛教
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
与管理学院付春副教授、第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
副秘书长朱永新教授、同济
大学法学院朱国华教授、上
海万杨建设托管监理有限公
司朱毅董事长、复旦大学管
理学院伍华佳副教授、同济
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
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
院长刘志阳教授、中国领导
力研究院院长刘峰教授、中
银基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
爱东博士、许晨总经理、上
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
学院孙建副教授、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孙遇春教授
、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寿伟
光博士、纪文龙博士、复旦
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
主任芮明杰教授、复旦大学
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苏勇教
授、泉州市政协苏涛博士、
平安证券投行部执行副总裁
苏江明博士、复旦大学管理
学院李元旭教授、泉州晋江
国际机场副总经理李龙新博
士、上海锦垣城石业有限公
司李志君总经理、上海国际
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
记李育红博士、问对企业管
理咨询总经理李建华博士、
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
公司投资业务五部副总经理
李信民博士、杨文斌总经理
、佳程集团副总裁杨光平博
士、中国自由贸易区创新发
展研究联盟副秘书长杨恺钧
副教授、上海知亦行律师事
务所主任杨翊杰博士、南昌
市委常委及副市长肖云博士
、江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吴
照云教授、北京大学战略研
究所理事长何志毅教授、天
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
监何桂钦先生、中国商飞财
务公司党委副书记余自武博
士、友邦人寿余超林博士、
贝尔阿尔卡特原首席战略官
邸杨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
院院长汪泓教授、常州工学
院副校长汪群教授、中央政
策研究室及中央改革办公室
副主任张季博士、浦东新区
组织部副部长及编办主任张
长起博士、河海大学世界水
精彩页
1.幼年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有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它背山面海,一条宽阔的晋江穿城而过,风景异常秀美,古人称赞它“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泉州人杰地灵,八教融合,是“市井十洲人”的都会,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泉州还是著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籍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有670多万人。
泉州城内靠近南门的地方有一条寮仔街,是泉州城里众多四通八达的街巷之一。这条街自唐代以来就是泉州的主干道。从海上过来的商船会在南门靠岸,货主再将货物通过聚宝街、寮仔街等运入城中。直到民国年间,中山路成形后,寮仔街的干道功能才逐渐变弱。
在寮仔街两边的整齐骑楼中,矗立着一幢非常特别的建筑。这是一幢6层高的中两合璧民居,楼房窗子的镜框仿照伊斯兰教建筑特点设计,而阳台又带有西洋建筑的味道,墙壁的建筑材料则采用闽南特有的牡蛎壳合成的灰沙。屋内的陈设更是古色古香,正厅的中堂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大的“善”字,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传统大户门风。这幢楼房始建于1928年,最初只有3层,12米高,即便这样,也是当时泉州城内的第一高楼。后来,由于屋里的人口不断增加,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楼房的主人又在之前的基础上往上加盖了3层,达到6层。这样一来,这栋楼房在整个寮仔街更是鹤立鸡群了。整个楼房共有两个店面,8个厅,28个房间,造型别致、结构坚固,这在当时不仅极为少见,就算放到今天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幢楼房的设计者和拥有者是一名印尼华侨之子,名叫苏祖鹤,其先祖为宋代的贤相兼世界首创钟表的科学家苏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苏祖鹤设计这幢房子的时候只有18岁,并且他并非专业设计师或建筑师,而是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祖鹤给乡亲们看病并不收钱,而是把治病救人当作自己修善积德的修行。后来,苏祖鹤还用自己辛苦积攒的钱为家乡捐赠过一所学校。
1930年10月25日,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这幢特别的建筑里增加了一名新成员。他就是享誉海内外的管理学大师、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苏东水先生。不过,苏东水最初并不叫此名。因为他排行老二,年幼时又体弱多病,父亲苏祖鹤特意给他起名仲生,希望他能体格强健、茁壮成长。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苏东水成年,就连他结婚证上的名字也是苏仲生。后来,一位他非常敬重的老师对他说:“你天资聪慧,意志坚强,性格和善,适合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这个地方应该在泉州的北方,中国的东部,并且还应该在江海相连之处。”于是,这位老师便给他起了另一个名字——苏东水。从此以后,苏仲生便成了苏东水的号。事后,苏东水将老师起的名字告诉了父亲,苏祖鹤也表示赞同,并鼓励他走出泉州,到祖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发展。在父母的首肯下,苏东水大学刚毕业便远赴东北,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之中。这是后话,下文再说。苏东水其实是德字辈,按族谱起名为苏德生,所以他还有个别号为苏德生。
幼年的苏东水聪明、懂事、好学,最喜欢听祖母讲孝道故事。每当月朗星稀的时候,他与姐姐和弟妹们会缠着祖母,要她讲大孝感天、亲尝汤药一类的古代孝道故事。苏东水一边听,一边问这问那,那些孝道故事成了他受到的东方管理文化方面的启蒙教育。他的父亲则以实际行动教育他们姐妹兄弟要行善积德。苏东水至晚年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你们要做好人,做好事,要树立道德、仁德的观念。”他的母亲黄淑绵勤俭持家,性格和善,很少对孩子们发脾气。苏东水8岁的时候,他在印尼开发橡胶园的祖父带着多年辛苦经营积累下来的财富回到故乡。不过,在苏东水的记忆中,祖父身上并没有半点富豪的骄奢,而是一个喜欢既出钱又出力为家乡修桥铺路的和气老人。苏东水经常看到祖父拿起锄头修乡间小路,拿起斧头建溪上木桥。总之,优渥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苏东水自很小的时候起就养成了大气谦和、与人为善的品行。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