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曲黎敏解读伤寒论(精)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曲黎敏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公元2~3世纪,东汉王朝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编撰了《伤寒杂病论》,后人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将书中主要论述杂病的内容,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是古代汉族医学典籍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书中记载的方剂,被誉为“众方之祖”,尊为“经方”。书中提出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后世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本书通俗解读《伤寒论》背后的生命大智慧和思维哲学,从病症分析到药方论证,从身体机能运转到生活哲理,给人生从内到外的舒适感……
作者简介
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广受好评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从字到人》《中医与传统文化》《生命沉思录》《诗经:越古老,越美好》《诗经2:情到深处是中庸》《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系列等。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主张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主张用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对自我的生命本能和心灵有着充分认知和反省的时候,才可能拥有对中华之道的觉悟和健康自在的人生。
目录
序 能自救,是的福报
第一章 学医的次第
《伤寒论》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
《黄帝内经》的次第
《伤寒论》的次第
懂阴阳,才懂《黄帝内经》
懂 《黄帝内经》,才懂 《伤寒论》
伤寒名方: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大纲的内在逻辑
第二章 抑郁与躁狂
春天与抑郁症
说说躁狂症
躁郁症治法
肾寒,人会深度抑郁
先生理,后心理
第三章 中成药的使用
六味地黄丸与八味肾气丸
安宫牛黄丸
出自伤寒方的丸药
中药剂量及煎煮法
第四章 中医、西医的治病思路
《黄帝内经》说疾病原因
寒邪与湿邪
情志对治法
精神恍惚有良方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小儿“变蒸”
如何对治发热
《伤寒论》方:桂枝汤
伤寒名方:麻黄汤
小儿发热的处理方法
治病不可强攻
用五味养身体
中药讲究性味论
第五章 中医看病: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是生命的真相
《黄帝内经》 《伤寒论》就是中医的标准化
眼睛的病
眼病,要细细辨证
一场奇怪的头晕症
颈椎病、富贵包、脱发
第六章 脾胃问题:阳明病
自由,就是上下皆通
大便难,用大小承气汤
腹泻的问题
千古名方:理中汤
口臭、粉刺
更年期服药要小心
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
胃病寒热错杂:三个泻心汤
散剂也有大用途
第七章 如何辨别阴虚、阳虚
怎么自学中医
凡事,先从阴阳论
何为阴虚阳虚
失眠有良方
女孩夹腿症和男孩多动症
秽语症:孩子教育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跳楼
第八章 懂方子,还得懂经脉
懂药,不如懂方子
带状疱疹
五十肩
按摩刮痧艾灸要懂经脉
灸法三大穴
什么人不适宜灸法
用砭石刮经脉
风湿掣痛有三方
说说附子这味药
第九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上)
骨质增生
腰痛,如何辨证用方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及治法
青春痘、痤疮
嗝逆,须小心
甲状腺疾患
“六字诀”锻炼五脏六腑
痔疮的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和肠癌
治疗癌症的难处
不治已病治未病
鼻炎和过敏性鼻炎
回阳救逆四逆汤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伤寒名方——通脉四逆汤
流鼻血与鼻孔扇动证
鼻子不要轻易动手术
第十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中)
心脏早搏和间歇
跟心脏疾患有关的经脉
心悸、心衰、房颤有良方
胆心综合征
胆囊疾患
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元气说
关节疼痛有良法
腰椎间盘突出
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梅核气
治疗咽喉的轻巧小方
现代人的病,大多跟焦虑有关
第十一章 妇科、男科疾患
囊肿的问题
说说活血化瘀
子宫肌瘤
妇科首要是温经散寒
宫颈糜烂、盆腔积液
乳腺疾患和更年期综合征
闭经与月经淋漓
不孕不育和胎停育
常见男科病
前列腺疾患
大虚劳证怎么办
怀孕期间的几个问题
月子病
产后抑郁症
第十二章 二十多种疾病的中西医分析(下)
患皮肤病的原因
皮肤病怎么治
一个银屑病的实例
人生不必时时都有意义
病久则传化
不必太在意病名
耳聋耳鸣
人体有经还有络
伤寒名方——白通汤
中医怎么看头痛
六经辨证先分阴阳
胃酸烧心
脚气
脚上穴位可治大病
人老腿先老
要小心不正常的出汗
撒尿这点儿事
第十三章 常见又难治的病
感冒,分外感和内伤
内伤感冒宜扶阳
治咳嗽,见医生功底
走方医也有妙药
小青龙汤,暗藏治咳天机
何为“痰”
脂肪瘤也属于痰湿
哮喘是肾病
失眠痛苦
为什么要晚上睡觉
如何治疗失眠
高血压属于人体的自保反应
高血压为什么难治
上火的真相
中医对中风的认知
年轻人中风有前兆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
糖尿病也是情志病
第十四章 千古医圣张仲景
读《伤寒论· 序》,感受圣人的慈悲
千古医圣张仲景
医学之困境
扁鹊“六不治”
郭玉的“四难”
结语 尊重生命,不过度治疗
跋 有悠然的心,才有悠然的生活
序言

能自救,是最大的福报
2020年,是见证历史的
一年。其中甘苦,想必所
有经历者都已铭记在心。
这一年,对我而言,好似
闭关进修,我在“喜马拉雅”
APP讲了一年的《伤寒论
》,在小程序“元泰堂国学
讲堂”讲完了《素问·灵兰秘
典论》,辛苦归辛苦,但
其中收获良多,有大欢喜
;也希望能帮到大家,大
家也有大欢喜;更希望经
典永存、欢喜永存。这年
头,从内而出的欢喜,就
是良药。
讲《伤寒论》,可以按
照条文讲。但大家关心的
是病,讲病因,就得从《
黄帝内经》讲;讲病证,
就得从《伤寒论》讲。为
了大家能听懂艰涩的古文
,这里以“内经的理,伤寒
的方”的形式来普及经典。
因为里面有大量的《黄帝
内经》原文和《伤寒论》
原文,大家都盼着书能早
点儿出来,好对照着经文
认真学习。于是,我整理
出文稿,并且在整理过程
中又添加了一些东西,希
望能更好地帮助到大家。
几年前我发愿讲全本的
《素问》,可能有人会笑
我太执着,但这世上每个
人都有愿望,既然发了大
愿,就要勇猛精进,再怎
么煎熬心血,也要把事情
做圆满,否则人生就有悔
恨,就有遗憾。虽然我已
经写了很多所谓的养生书
,但目前我最满意的就是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系列书籍,我愿意用
这种方式回报那些热爱经
典、热爱《黄帝内经》和
《伤寒论》的广大听众。
能在学习经典的路上共同
成长,是我们天大的福报

本书是用《黄帝内经》
之理、《伤寒论》之方来
讲病。因为现在大家经常
被病痛困扰,可又不明白
自己因何而病,如果明了
医理,能在病之初起,自
己动动手脚,就解了病痛
,大家自然高兴,同时也
会对中医经典起信念。这
自然对《黄帝内经》和《
伤寒论》的传播也有益处
。另外,讲《黄帝内经》
,尤其是讲《伤寒论》,
如果不结合实例,就会让
理论落在空处。其实《伤
寒论》本身就是结合实例
讲的,它就像是一本教学
笔记,仲景先师坐在堂上
,给下面各位衙役及病人
讲解治病良方,所以里面
多次记载“师日”。现如今,
有人虽然把伤寒方讲得天
花乱坠,但实际上临床又
不用伤寒方,那就是空说
。所以,这也是《伤寒论
》无法光大的原因。
再者,讲病还是在帮助
大家学习自救。过去医疗
环境差,很多人没钱看病
,也就死生有命了。现在
医疗环境看似繁盛,可大
家却还是以病为苦,一是
治疗不等于治愈,更何况
还有大量的误诊、误治;
二是医疗成本高昂,不仅
没钱看不了病,有钱也不
敢看病,病痛不说,一场
大病往往就导致倾家荡产
。昨天理发师跟我闲聊,
说他一个肾结石手术花了6
万元,而他的一个朋友同
样的手术则花了12万元,
他的另一个朋友做心脏支
架花了十多万元……可见,
无论我们有多少钱,也禁
不住生一场病。所以我说
,学习《黄帝内经》《伤
寒论》,不只是学习经典
,还是自救。
随着医疗的市场化,自
救成了一个大话题。尽管
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科普讲
座、各种各样的文章,但
这些都是碎片化的。比如
,今天这个专家告诉你鸡
蛋可以吃,明天那个专家
告诉你鸡蛋不能吃,你怎
么办,你怎么活?今天专
家告诉你甲状腺的问题跟
不吃海带有关,是由缺碘
造成的,明天另一个专家
又告诉你导致甲状腺疾病
的第一大病因就是食用海
带,我们还活不活?!仿
佛一切活路都变成了死路
,我们老百姓茫然无措,
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再比如,关于减肥,有
些专家不顾生命之理,媚
俗地说:“春天正是减肥时
。”为了挣黑心钱,就鼓励
大家春天辟谷。一年四季
当中,夏天最耗散人的精
力气血,全指望着春天攒
点儿精血来养呢!所以,
夏天犯心脏病的人,可能
就是春天胡作的人,因为
缺少气血来支撑心脏的活
力。
又有人说:“秋天正是减
肥时。”古语都说入秋要“贴
秋膘”,岂止不能减肥,反
而要增肥。更坏的人说:“
冬天正是减肥时。”其实,
我们都不用跟天学,跟不
了天学,我们至少可以跟
动物学,都能得到真知,
动物都知道冬天把自己养
得肥肥的,要不然冬天的
冷是扛不过去的。
所以我总说:“跟天走,
别跟人走。”我们之所以会
犯错,就是不懂得跟天走
,而总是跟着自己的欲望
走。跟天走,就是知道,
有一个天然的减肥时机,
就是夏天。夏天,人之气
血全部到体表去抗热了,
汗蒸腾腾,而此时脾胃最
弱、最寒,
的.可以白助、自救。
同时,大家有了正确的医
学理念,在跟医生交流时
,也会自然吃得不多,兼
之大汗耗散气血,人自然
会消瘦些。
说来说去,天底下什么
最傻?脑子最傻,脑子想
得最多,一旦想当然了,
脑子就容易犯傻劲;什么
最不傻?肉身最不傻,肉
身的第一原则,就是自保
。自保,就是天热了,就
把气血拿出来抵抗热;天
冷了,人体就要让气血全
部内收,保生命之根,保
五脏六腑,这也是有些胃
寒的人冬天会觉得脾胃舒
服一些的原因,而冬天如
果皮肤、手指冻烂了,肉
身都不会管。自保不是保
别的,自保是保根本,无
论做什么事,我
导语
本书延伸《黄帝内经》的医理,以“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纲,旁征博引,结合《神农本草经》《医法圆通》《汤液经》《本草纲目》《千金方》《针灸大成》等传承千年的医书典籍、传世经方,深化剖析。曲黎敏老师公开个人近30年中医研究笔记,结合现代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身心问题,整理凝结成60+经典中医良方,穿插100余件历代名中医临床经验,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得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后记
尊重生命,不过度治疗
无论如何,我希望通过
《伤寒论》的学习,给大
家一个认识事物的新方法
,法以方传,方以法立,
大家要先掌握《伤寒论》
的辨证方法,而不要急于
用方。
再者,辨证与辨症不同
。中医是通过辨别症状而
辨“证”。“症”是病的外部表
现,而“证”是病的本质。比
如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
。肾虚寒,辨证论治则是
补脾肾之阳。着凉发热,
中医辨证为太阳伤寒,治
疗则为解表散寒。一个指
的是现象,一个指的是本
质。诸如发热、头痛、腹
痛、腹泻、咳嗽、失眠这
些都是病的症状,如果医
生只是对这些病症开方子
,发热用几味药、咳嗽用
几味药,那就和不明医理
的病人差不多。真正的中
医从来都不是“对症治疗”的
,而是追求本质,“对症治
疗”,所以中医和病人的对
话总是有点儿对不上。
怎么办呢?唯有学习,
才能慢慢缩小差距。为什
么担心病人乱服药?如果
不认真学习,还是在症状
上瞎鼓捣,那就从来没抓
住“证”这个要点。
要想懂方剂,先要明药
性药理。比如,白术可以
利腰脐之湿,当归可以治
血虚头晕,川芎可以治头
风,生地可以止血,人参
可以救脱救绝,艾叶可以
温脾,茯苓可以止泻,菟
丝子可以止梦遗,甘菊花
可以降胃火,杜仲可以除
腰疼,大黄可以攻坚,等
等。
还要懂药之配伍。比如
,人参与当归并用可以治
气血之虚,人参与肉桂同
用,可以治心肾之寒,人
参与黄连合剂可以治心胃
不舒,人参与川芎并下则
头痛顿除,人参与菟丝并
煎则遗精顿止。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明
医理、懂气机,该通者,
不能堵。通营卫,则用麻
黄、桂枝;通筋骨,则用
木瓜、仙灵脾;通内外,
则用柴胡、薄荷:通肺肾
,则用苏叶,防己;通膀
胱,则用肉桂、茯苓;通
脾胃,则用通草、大黄;
通阴阳,则用附子、葱、
姜。
原理上讲虚者宜补,但
中医又讲虚不受补,有愈
补愈虚的人,所以补法需
要经过医生的理性判断。
补法有四:一、补气可以
生阳,但要知道脏腑的差
别,腑不通则补不进去。
二、补血可以生阴,但要
知晓老少的差别,老人可
用肉补精血,小孩用饭补
精血。三、妇女产前、产
后所补也有差异。四、补
味可以生精,五昧有温凉
寒热的差别,有不同炮制
法的差别。补食可以生形
,但食物也有南北的不同
、五谷的不同、禽与兽的
不同,这些都是医生要明
白的。
还有一点,大家听完伤
寒方后,不知从哪里学来
的恶习,总想着和方,就
是把几个方子合在一起用
。你这样做又是为何呢?
本来《伤寒论》是大道至
简,用药精纯,配伍精当
,你是觉得自己比张仲景
聪明吗?我说了,厚道、
老实才是做人的根本,一
时半会儿不懂不怕;听话
就行,就怕内心不老实,
还自作聪明,那就没救了

总之,愉悦的心情、每
天30分钟的运动、均衡的
饮食营养、深度睡眠,这
四点,是生命对抗疾病的
根本处方。
天下的病是讲不完的,
但若明白了医理病理,掌
握了阴阳五行等思维方式
,天天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把每一课都反复听,
总会有开悟的那一天。其
实,面对医学,我跟大家
的起点一样,但我的优势
在于我明白得早,我明白
了什么?
(1)经典比课堂重要
,比教材重要。直接跟张
仲景学习,干吗还跟那些
不明不白的人学呢?
(2)践行比理论重要
。我逐字逐句地解读《黄
帝内经》和《伤寒论》,
并把它们贯彻到实践当中
,然后再从实践中提炼出
精华讲给大家,所有自信
都源于30年的苦修和实践
,所以也相信能真正地帮
到大家。
我越讲《黄帝内经》和
《伤寒论》,就越发现中
医文化逻辑性非常强。知
道了病是一步一步怎么得
的,就知道了如何解决它
,或如何不得这个病。古
代经典早就把一切说得明
明白白,我们学了,就等
于领受了天恩;没学,就
永远在天恩之外。而有些
人不学不问,只是一味鄙
夷谩骂,就不像话了。黑
《黄帝内经》《伤寒论》
就更不像话了,除非你一
条条读了,并能一条条批
驳,否则,请闭嘴。
最后,感恩大家一路相
随,我们一起继续前行。
精彩页
2020年春天的疫情,让很多人沦陷其中。后国家开始鼓励中医中药介入,由此引发了中医粉和中医黑的一场争执。争执的焦点在哪里?就是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的确是所谓科学概念产生之前的东西,它确实需要未来科学的不断验证,但用一种观念决然地否定另一种观念,就不具备科学精神。
老百姓总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生。”西医是否真的能让人明明白白死,因为我不是西医专业出身,不好判断,但“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生”这句显然是错的。如果大家学习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明了理法方药,断然不会糊涂。因为每一步都是清晰明白的。
比如,《伤寒论》应对发热和干咳、气喘等非常有疗效。比如此次疫情中,医生用了很多中医的方子,但很少有人讲用药原理,顶多是依据湿邪或寒邪来个区分,有的人是用伤寒方,有的人是用达原饮等时方,不济的是用西医消炎杀菌等思路,开出银翘散、双黄连等。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少有中医师亲临抗疫前线,从这点上说,还是西医医生在冒的风险,非常值得敬佩。中医师只是依照舌象和症状开个统一的方子,很少是从病人脉象断阴阳的。这就违背了《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治好治坏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第二个问题,虽然中医在治疗高热上有奇效,但如果没有经西医诊断,大家也不会承认中医治疗的就是“新冠病毒”病人。所以,“非典”时期,邓铁涛老师带中医团队介入时,就强调先由西医诊断后,中医才介入,否则也会被质疑,说只是治好了发热而已,而不是治好了“非典”。
第三个问题,患者都是处于隔离状态下,确实也阻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怎么办呢?可病人只会喊救命,又说不出一二。按脉法,桂枝汤,脉浮缓;麻黄汤,脉浮紧;麻黄附子细辛汤,脉沉。可无法给病人把脉,就只能再依据别的症状开药,就得根据有汗还是无汗,怕风还是怕寒,上头是否咽喉肿痛,下面是否大便不通等判断。
伤寒名方——甘草干姜汤
发热,我建议用甘草干姜汤。这是为什么?咱们看一下甘草干姜汤的《伤寒论》原文: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因为此轮发热都有咽喉干燥的症状,又因疫情而恐惧,有烦躁不安之象,而且有人大便干燥,几日不下,这就是经文所说“阳明内结”;病人诉说病情也颠三倒四,有人甚至吓得哭哭啼啼,只会说“好害怕好害怕”,这就属于“谵语烦乱”。甘草干姜汤方的好处就是干净、安全,不会乱了气机。
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8: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