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关东大地震(1923年)、东南海地震(1944年)、三河地震(1945年)、新潟地震(1964年)、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年)和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等20世纪以来日本灾害史上6次重大地震灾害中的媒介信息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下,分析各种形式的媒介在历次地震中的功能发挥,最终梳理出日本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功能定位以及媒介功能发展变化的轨迹,并总结出可供我国媒体实践参考的经验。
高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曾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研究项目资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新闻专业从事日本灾害传播领域的研究;曾在江苏广电系统供职10余年。现主要从事灾害传播、日本新闻传媒、广播影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1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下的灾害与媒介研究
第一节 三种视角下的灾害概念
第二节 灾害社会信息理论:研究灾害媒介信息传播的路径
第三节 灾害情境下基于媒介功能论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节 日本主要地震事件中媒介传播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印刷媒介时代:关东大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关东大地震概况及本章研究思路
第二节 关东大地震与印刷媒介的发展
第三节 号外:震后非常时期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 逐步恢复中的报纸报道分析:以《东京日日新闻》为例
第五节 “朝鲜人虐杀”事件的报道分析
总结 关东大地震中媒介功能之考察
第四章 电子媒介时代(1):东南海地震、三河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被隐藏的地震——东南海地震、三河地震
第二节 关东大地震后日本媒介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东南海地震及三河地震中媒介传播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东南海地震、三河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第五节 广播媒体有关地震的报道情况
总结 东南海地震和三河地震中媒介功能之考察
第五章 电子媒介时代(2):新潟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新潟地震概要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媒介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新潟地震中大众媒介功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新潟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第五节 新潟地震中的广播电视报道分析
总结 新潟地震中的媒介功能之考察
第六章 多媒体时代:阪神大地震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阪神大地震概要及本章研究思路
第二节 阪神大地震发生时的媒介环境特征
第三节 阪神大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第四节 阪神大地震中的广播电视媒介分析
第五节 新媒介形式在阪神大地震中崭露头角
总结 多媒体环境下灾害中媒介功能的考察
第七章 媒介融合时代: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东日本大地震概要及本章研究思路
第二节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的媒介环境特征
第三节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第四节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广播电视报道分析
第五节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新媒介与媒介融合
总结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媒介功能之考察
第八章 日本灾害事件中媒介功能的变迁及媒介传播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灾害事件中媒介功能变迁的考察
第二节 日本灾害事件中媒介信息传播实践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