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刊(穿透纸背的力量)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牛贯杰//秦天骄//王启睿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包含从1914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中国共产党党直接领导或间接创办的进步红色报刊。这些红色报刊,反映了党是在什么背景下创办,在各个时期的政策,刊物前后延续的时间,以及报刊起到的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革命的作用。本书真实记录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一部丰富生动、记载详尽的历史教科书。 作者简介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泽有《中国历史的结构》、《中国皇权的多维性》等,主编《清史译丛》“罗威廉专辑”,《新史学》 “前近代清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比较研究”等泽作。 目录 第一章 发蒙(1914—1920)《敬业》以青年为斯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学灯》闪亮 《京报》铁肩担道义 《每周评论》直面现实 《觉悟》的理想 《湘江评论》怒吼湘江 《少年中国》进行式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自我塑造 《劳动界》做工人的灵魂 《劳动音》嘹亮 石破天惊的 《共产党》 第二章 开辟(1921—1927)《工人周刊》做工运急先锋 《劳动周刊》话团结 《妇女声》为妇女发声 《先驱》醒世 《少年》与《赤光》 《向导》成为革命向导 《前锋》冲锋 《中国青年》百年正青春 《妇女日报》的柔光 《中国工人》百年不改是初心 《中国军人》思想之枪 《莽原》的反抗 《热血日报》的呐喊 《政治周报》开始反攻 《中国农民》研究中国农民 《犁头》耕耘农民运动 《人民周刊》举大旗 第三章 利刃(1927—1937) 《奔流》不息 《列宁青年》面向劳苦青年 《北方红旗》高擎不倒 《右江日报》助力枪杆子 《时事简报》严禁扯谎 《萌芽月刊》始出 《拓荒者》垦“荒” 《火炉》旺苏区 《红军日报》播火种 《红旗日报》一纸风行 《前哨》的“普罗文艺” 《工农日报》红遍湘鄂西 《青年实话》为“苏青” 《北斗》闪烁 苏维埃第一报《红色中华》 《十字街头》的选择 《红星》伴长征 《文学》的气势 《读书生活》新知 《大众生活》把力气用在大众上 《救国时报》遍传全球 承前启后《新中华报》 《解放》为解放 第四章 血字(1937—1945) 从《抗战》到 《全民抗战》 《救亡日报》在轰炸中来去 “孤岛”里的 《每日译报》 《晋察冀日报》“三千文字内做文章” 群众看《群众》 《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 《新闻记者》以笔为枪 坚守 《文艺阵地》 《前线画报》刻影 《大众报》胶东12年 《拂晓报》报拂晓 战火中走出的《大众日报》 《八路军军政杂志》为抗战服务 《中国妇女》塑造新妇女 《共产党人》有力量 炮火灭不掉的 《冀中导报》 《中国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边区群众报》与民同乐 沂蒙(那个)《鲁南时报》 晋西北之光《抗战日报》 《新文字报》的“文字革命” 《江淮日报》模式 香港明灯《华商报》 烽火使命《冀鲁豫日报》 《笔谈》文学场 《晋察冀画报》的战场镜像 《战场画报》定格抗战 《山东画报》的使命 铁血丹青《胶东画报》 《群力报》俯身为工农 《冀热辽画报》虽短犹长 第五章 鼓声(1945—1949) 乔装打扮的《时代日报》 《吉林日报》长青 海外遗珍《生活报》 《东北日报》在白山黑水 《北方文化》有佳文 《联合晚报》低调斗争 《冀东日报》的前世今生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做“领头羊” 《挺进报》与《红岩》的故事 新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 《人民前线》壮写东南 根植热河的《群众日报》 《察哈尔日报》三春秋 《前进》上征程 《光明日报》传递光明 《人民军队》强军历程 序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历史雄辩 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了 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如 果将历史作为现在与过去 的对话,那本书中所介绍 的近现代革命刊物在不同 历史时期呈现多样的面貌 ,为苦难中行进的中国人 民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它 们时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传播者,时而是旧制度 的鞭挞者,时而是革命前 途的探路者,时而又是革 命大众的良师益友;有时 化身为民族解放事业的英 勇斗士,有时化身为关心 民生民意的建设者,一路 前行,终将入海,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不 朽功勋。 报纸和杂志等纸质媒 体是晚清以降出现的新事 物,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14年,列宁提出科学 帝国主义理论,标志着无 产阶级革命理论进入新的 阶段。与此同时,马克思 列宁主义也开始在中国落 地生根。本书精选的百份 刊物都与中国共产党的革 命历程息息相关,尽管一 些刊物并非党所创办,但 也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 中支持中国革命,传播了 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 因此一并选入。 在梳理全书百份革命 刊物的过程中,我们的第 一个感受是这些红色刊物 所处的革命环境的艰苦和 恶劣。与现代主流刊物形 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革 命刊物的历史非常短暂, 它们或遭禁查封,或转移 他处,或受经费所限,或 编辑变动频繁。不过,这 种种困难曲折更能显出革 命者砥砺磨坚的可贵。第 二个感受是革命者的坚毅 与智慧。为了革命理想, 一群有志于党的宣传事业 的文化人,凛然于白色恐 怖和枪林弹雨中,不屈不 挠地周旋与斗争,甚至献 出宝贵的生命,值得仰望 与纪念。、他们对革命理 想的坚定信念,刊物中多 有体现。第三个感受是几 乎所有革命刊物都有明确 的定位和办刊方针,同时 非常重视与读者交流,体 现出高度的革命自觉意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就十分重视报刊在宣传 工作中的阵地作用,党在 革命年代的办刊历程,是 最终领导全国人民走向胜 利的重要保证和成功之道 。 本书写作的目的,在 于总结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诞生的革命 刊物一路走来的宝贵经验 ,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红 色基因和精神族谱,从而 发掘出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的精神力量。如果本书有 助于此目的之实现,那对 作者来说,将是一份望外 的喜悦。 谨以本书百份红刊,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献礼! 导语 本书中所介绍的近现代革命刊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多样的面貌,为苦难中行进的中国人民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它们时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者,时而是旧制度的鞭挞者,时而是革命前途的探路者,时而又是革命大众的良师益友;有时化身为民族解放事业的英勇斗士,有时化身为关心民生民意的建设者,一路前行,终将入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不朽功勋。 书评(媒体评论) 报刊是社会进步的警 钟和灯塔,是时代和历史 的真实记录者。本书介绍 的百份报刊,曾以前赴后 继的精神和穿透纸背的力 量,反映近现代中国从觉 醒、奋斗到解放砥砺前行 的历史进程。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员、《光明日报》原副 总编辑 赵德润 《红刊》以简介明快 的笔触,用100份红色报 刊的闪亮瞬间,快速串起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从 萌芽、成长到坚持、胜利 的伟大进程和精神追求, 用一个个报刊的历史瞬间 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是党史教育 的生动深刻而又通俗亲切 的读物。 ——中国人民大学新 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 学会会长 王润泽 本书选题新颖,通过 对建党前后以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前红刊的系统 梳理,勾勒出一条红刊历 史的主题和主线。书写图 文并茂,风格鲜明,简要 清晰,文字生动,史实准 确,是一本系统了解中国 共产党期刊的佳作,值得 一读。 ——中国人民大学历 史学院教授 马克锋 精彩页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1914年,16岁的周恩来写下了这首名为《春日偶成》的小诗,那年的他还只是南开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这两句记录春游的随感,却在日后和一份重要的刊物产生了关联,那就是《敬业》。 1914年3月,一个名叫“敬业乐群会”的组织在南开中学诞生了,周恩来便是它的创立者之一。10月15日,《敬业》作为该组织的会刊出版,自第二期起更名为《敬业学报》。作为一份由学生所主办的刊物,它的核心宗旨也充满了浓浓的校园书卷气息,“辨难析疑,佚出于课程之外,研究各种学识”“补教科书之不足”。自古英雄出少年,这群年轻人并未止步于此,正如周恩来在办刊宗旨中补充所言的那样:“值学道将绝之国,大厦将倾之邦,欲尽此重大责任,舍在学时代极力锻炼身心增进智能而奚求。” 1914年9月29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在家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那一天,16岁的周恩来带着一份尚未拥有封面的杂志来到他面前,请求他题写了“敬业”二字。严修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周恩来来,求写《敬业》杂志封面,周去即书之。”这句简短的记录,如今也成为珍贵的史料,镌刻下《敬业》诞生的过程。 自1914年创刊开始,每期内容丰富,共有五类,有一两百页,从通论学识到艺林记事:无所不包。《敬业》属于学生,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正是那个时代所发出的铮铮强音:进步、觉醒、救亡图存、破旧立新,以南开为中心,辐射清华、东吴、震旦,也得到了同样清脆的回音。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敬业》又不仅仅属于学生,如蔡元培及严修一类的文化名流都曾为它题写刊名,以最灼热的目光期待着青年们的成长。 而周恩来无疑是《敬业》最重要的主编。有趣的是,他同时也是刊物最积极的撰稿人之一,甚至披上了好几件“外衣”,化名“飞飞”“翔宇”“恩来”发表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时评,全都蕴含着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目前,能考证出的周思来最早诗作便发表于《敬业》之上,即开篇所提到的《春日偶成》。 对周恩来而言,《敬业》是他个人成长的重要记录。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恩来还曾是一位“连载作家”,他在《敬业》上连载过一篇名为《巾帼英雄》的小说,借女侠之口,抒发自己的心声,表达着对旧社会的严厉批判。那时的他还会在杂志上给好友写诗,《敬业》第四期上刊登的《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就是写给同窗张蓬仙的。寥寥数语,怀念着他们共同创办“敬业乐群会”的豪言壮志。不仅如此,周恩来还记录了蔡元培的两篇演讲,并把它们也刊登在了《敬业》之上。就如同他自己提到的那样,“记者于六年前即获读先生著作,今日始得一瞻风采”。那时年轻的他或许还不知道,未来他也将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璀璨的星星之一。 除周恩来之外,《敬业》的背后还站立着无数满怀热忱的青年人。《敬业》付印后短短三天,第一期500份就售卖一空,随后第二期便加印到了1000份,刊物最多时曾卖出2000余份。正如当时南开学生所回忆的那样:“全校师生均乐于参与,勇于投稿,为一时各校办刊物之冠。” 在办刊过程中,周恩来一直号召把改造思想和改造中国相结合,要把报刊当作改造社会的工具,也要在办刊的过程中改造自己。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