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之中(精)/名家散文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文斌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散文写作的结集,收入散文随笔几十篇。这些文章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思想内涵,文字朴实、笔调清新,没有半点雕饰。《守岁》《清明不是节日》等篇从岁月、大年、时间等意象解读生命,承载了作者对岁月的守望,表达了对生命净土的渴望。《永远的堡子》等散文洋溢着原始性文学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西海固这片热神奇的土地,散文中所展现的朴实和安详,正是作者人格的升华,心灵的所向,他向世人传递的是大美,向善,豁达,乐观和包容的审美体验,也是本书的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郭文斌,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农历》等十余部;有中华书局版精装八卷本《郭文斌精选集》行世。
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
曾任央视八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年俗》、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文字统筹;提出安详生活观、安全阅读观、底线出版观、祝福性文学观,受邀到央视等单位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及多省市演讲,受到欢迎。
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宁夏党委政府授予“塞上英才”称号。
目录
面向价值的写作 (代序)
荞花盛开
永远的堡子
布底鞋
时间简史
儿子如书
大山行孝记
点灯时分
清明不是节日
红色中秋
腊月,怀念一种花
守岁
我的大年我的洞房
全本戏
愿人人都能顺利返乡
安详银川
蛋黄色的办公室
生命之河
我是一杆什么笔
山水写意
花事
想起了旧房子
生命就像一缸米
时间果汁
人生就像一次刺绣
不知道的人在说知道
从假象里出来
城市五行
既敦又煌,莫与之高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
中国之中
所重全名节
徽商并未失败
人类何以永续
以中为医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文学到底是什么
提防不洁的文字
以笔为渡
如莲的心事
在尘境中寻找真境
文学的祝福性
真快乐零成本
想写一本吉祥之书
文学之香(代跋)
序言
也许,对郭文斌的创作
可以做阶段性的总结评价了
,但怎样的定性式的概括才
准确呢?我想起前不久的一
次文学研讨会上,一位青年
学者说她推崇“建构性”的写
作,并且认为中国当代文学
中真正的建构性的作家并不
多。由于当时论题的限制,
她没有就建构性写作做具体
的阐述,我想所谓建构性的
写作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包含了个性、创新、思想
、风格,包含了作家自己文
学理想的提出和对这一理想
的有效的实践,而且能开一
代文风。我特别地认为建构
性的写作是一种“正面”的,
面对价值的写作。如果我的
理解大致不差的话,那么,
郭文斌的写作应该是建构性
的,因为,他是少有的坚持
并且以自己的文学宣示着鲜
明的价值立场的作家。
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
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关系到
主客体方方面面许多要素。
因为社会在变,人在变,人
们的实践活动也在变,所以
价值也在变。特别是社会发
展迅速的时期,价值的变化
也更为剧烈。说到价值的变
化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大
概没有哪个时代比得上中国
这几十年了。价值有许多种
,自然价值、经济价值、知
识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
值……这几十年,中国创造
了多少价值,又激发了多少
需求,相对这些需求,又需
要创造更多的价值。过去,
人们对价值认识很单纯,不
管是物质与精神都是如此。
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将人放
到了主体的位置,人的需要
与发展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个人的需求也被赋予了从
未有过的合法性。在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人的价值,包
括个人价值的实现几乎成为
流行的I:3号。不能不承认
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
,因为人的价值虽然说与人
享用的价值有关,但决定性
的意义在于他所创造的价值
,尊重人的价值,实际上就
是尊重创造价值的自由。所
以,为什么说这几十年是中
国生产力的大解放,就是这
个道理。但是,对这几十年
的历史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进
行反思也不是没有问题,因
为不管是从社会还是从个体
来说,物质价值的创造与拥
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倒了
精神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功
利主义的价值观占据了主流
。这必然导致价值与价值观
的复杂和混乱,一些社会与
个体发展的根本性的价值被
悬置了,碎片化了,空心化
了。社会的建设、连续与进
步被畸形地理解和推进,大
大小小不同类型的人类生命
与文化共同体面临分化和解
体,个体的物质与欲望被开
发和放大,而精神与心灵的
完善则弃之如敝屣……这些
发展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正
考验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与伦
理智慧。
如此的价值失衡特别是
负面价值与伪价值的生成已
经近乎一场人文灾难。大概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它开始引起人们的警觉,并
且成为许多人文工作者包括
作家们工作的逻辑起点。这
样的工作有两个向度,一是
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一是
从历史、现实与理想中寻找
与构建正面的价值观念。其
实,这两个向度是一枚硬币
的两面,并不可以分开,但
是对于个体来说,却由于环
境、心性、认知等方面的原
因而有所侧重与选择。在我
看来,郭文斌选择的是第二
个向度。
我不知道郭文斌这种面
向价值的写作的自觉意识起
于何时,从他的早期作品来
说,虽然题材广泛,视野遍
及城乡,但他的触须似乎都
伸向生活中那些向善的人与
事。像《玉米》《剪刀》《
水随天去》(见短篇小说集
《瑜伽》,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11月版)等,在郭
文斌的作品中已经算是有些
寒冷的作品了。《玉米》中
红红的不幸,《剪刀》里无
名夫妻生活的艰难,《水随
天去》中父亲对平庸和世俗
名利生活的厌倦都从不同的
角度写出了生活中的杂色,
写出了人们物质与精神两方
面的困境。但就是这样的作
品,郭文斌也是有所保留,
有所控制的,并没有写成不
幸的控诉、仇恨的集聚,他
寻找的是人们对这些不尽如
人意的生活的态度,他在探
讨我们还有没有力量去应对
,特别是在我们的内心,是
不是已经丧失了应对苦难的
能力,宽容、善良、忍耐、
牺牲等等还在不在。所以,
《剪刀》中的女人决绝地以
自己的结束为家庭和亲人获
得新的开始,而《水随天去
》不但用童年的视角化解了
形而上的沉重,而且将生活
方式的冲突做了诗意的浪漫
化的处理。系列短篇《小城
故事》(见短篇小说集《大
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版)也是类似的
作品,只不过更轻松,甚至
有些喜剧的味道。这些作品
体现了郭文斌对社会风潮起
于青旋之末的敏感。小城虽
小,但是同样被社会的变革
所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与
精神状态同样在发生变化,
许多的社会病也同样侵蚀着
人们。从外部讲,体制的变
化使作品中不少角色的生活
陷入了困顿,社会的矛盾与
问题让小城的人们应对失措
、举止狼狈,更重要的是内
部,是社会的转型搅动了人
们的内心,腐败、堕落、纵
欲、冷漠、失望,都是渐成
风气的精神生态。不过,这
只是郭文斌叙述的起点、背
景和故事的表层,作者的目
的并不止于此,他在寻找,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在找人们
内心的底色,而正是这
导语
《大山行孝记》《点灯时分》《清明不是节日》《红色中秋》《腊月,怀念一种花》《守岁》《我的大年我的洞房》《全本戏》《愿人人都能顺利返乡》……本书是一本精神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一本文学读本,在当下这样喧嚣、功利的社会,郭文斌的安详散文不失为一剂良药,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谱系。
后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
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
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
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
统文化的精神标志提炼出来
、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
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
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
示出来。
于此,宁夏的作家是走
在前面的。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素
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这是
地理“标志”,如果从文化上
找一个“标志”,“中国第一
个文学之乡”无疑最有不可
替代性位置。
要说,生我养我的那片
土地,最没有可能出产作家
,因为那里最没“文化”。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那
片土地又太有文化,而且有
最本真意义上的“文化”,最
“落后”的,成了最“先进”的

单说我,童年压根就没
书读。
因此,每当有记者问我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哪一
部作品对我影响最大。我只
能说,是西海固那片皇天后
土。我出生在宁夏西吉县将
台堡明星村,不算西海固最
贫穷的地方,但也常常饿肚
子。
记得上小学和中学时,
能读的书很少,有时候开学
了课本还到不了,我们就只
能借旧书或抄书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沉浸
在一种岁月的天然里,伴着
绸缎一样的阳光和麦浪一样
的清风,享受大地和时光,
享受成长和梦想。不是神农
,却在尝百草,不是大禹,
却在修水利;不是爹,遍地
都是儿女,不是娘,满山都
是子孙;不是树,我们结过
果实,不是鱼,我们游过大
海。
狂欢、自在、率性。除
过“天恩浩荡”,再也找不到
一个词能够承载对那片土地
的感觉。
想一次,沉醉一次。那
种幸福,现在出再高的价钱
,也买不到了。
正是那种没有“文化干扰
”的生活,让我得以走进一
种大纯净、大富有、大善良
、大审美里。现在看来,老
天让我降生在那里,就是为
了酝酿长篇小说《农历》,
《农历》能够在第八届“茅
盾文学奖”评选最后一轮投
票中排名第七,十次重印,
全是这个小村落的功劳,它
不是我写的,是这个小村落
里的父老乡亲写的,甚至风
写的,鸟写的,花草树木写
的。
现在回想,那片土地,
有一种原始性文学气质,是
上苍专为生产诗情而设的。
拙著短篇《吉祥如意》
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后,
有人问,你是怎么写出来那
么温暖、那么安详、那么诗
性的文字的。我说,那不是
我写的,是那个小村庄的日
辉月露凝结成的,是那个小
村庄像珍珠一样的日子串成
的。
有时,连我自己都觉得
不可思议,甚至不敢相信,
就是当年那个常常饿肚子常
常光脚、r的小屁孩,多年
之后,他的文集能够以精装
八卷本的形式被中华出版老
字号中华书局重点推出,签
约译往二十多个国家,他的
随笔集《寻找安详》能够十
四次重印。
去年,央视到老家拍片
,导演让我讲当年的故事,
我再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安
详”。有人说,郭文斌的作
品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
是“安详”,一是“农历”,没
错,“安详”和“农历”,正是
这个,1粮食湾的小村庄长
势最好的庄稼。
正因为童年没书读,当
有能力捐书时,我就大量向
全国捐书,到目前为止,仅
中华书局和长江文艺出版的
书,已经捐出近三百万码洋
。但又想,自己这样做,也
许又会打扰那些孩子的“天
然”。
当中国作协把第一个“文
学之乡”授予故乡,估计有
不少人不服气。我常常说,
从著名作家数量来讲,这片
土地确实不如其他地区,但
就文学的自觉性、神圣性、
群众性、普遍性来讲,还真
罕见。昼耕夜读、晴耕雨读
,白天种土豆,晚上写小说
,成了不少西吉人的生活景
象。不说别的,就我主编的
《黄河文学》杂志每年出版
一期宁夏草根作家专号,西
吉农民作家常常过半。
把全县领导干部组织起
来,让一位作家讲一天,主
持讲座的县长觉得不过瘾,
再加半天,这种情况,在其
他地区,还真罕见。不少笔
会,有很多乡镇干部都会请
假来听,在其他地区,还真
罕见。问为什么?他们的回
答是:文学能提高人的感受
力,感受力提高了,就能更
好地感觉到老百姓的冷暖。
有一次,我问一个孩子,你
为什么喜欢文学?他说:“
我平时住校,每次回家,看
到妈妈又增添了不少白发,
心里就特别难过。我想有一
天,也像您那样,用手里的
笔,来赞美母亲。”有个农
民作家写了部长篇,是为奥
运献礼的。有记者采访他,
你的作品发表了吗?他说没
有。记者惊讶,没发表怎么
献礼?他说,祖国强大了,
我们农民感受到这份强大,
受益于这份强大,我们把心
中的祝福写出来,就是献礼
了。
多精彩的回答!
这才是原始意义上的文
学,不为发表,不为出版,
不为获奖,只为祝福。
因此。有大定,有大静
,有大美。
就是在这种文学气氛中
,前不久,西吉作家马金莲
又摘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一个县,有两位作家摘得
中国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奖项
,在全国,也不多见。这将
会给“文学之乡”以文学
精彩页
荞花盛开
接到电话时,我没有丝毫的紧张,我想我的娘一定等着我。如果她真的要走的话,她会给我打声招呼的。娘果然等着我。当我站在炕头时,她的眼角流下泪来。
娘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吃下去就吐。前不久,我回去时,她说她奇奇地想吃个化心梨,我却单单地没有拿。这次我特意为她买来了化心梨,她却吃不下去。我想这笔债定是欠下了,永远欠下了。想不到娘最后的一站路竟是揪心裂肺的疼痛。这种疼痛,我只在妻生孩子时领略过,但娘要被动得多。牙关咬得咔吧吧响,眉头上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一而再地往起翻着,但身体已经叛变,死死地不肯配合,一切努力最终都变成大颗大颗虚弱的汗珠。连汗珠都显得那么虚弱,一层一层地往出渗。最新的止疼药都不起丝毫作用。
娘开始绝食。可怜的娘只好以此和疼痛抗争。医生给娘输液,也难以完成。因为娘总是乘人不注意将针头拔掉。娘使劲咬住呻吟,不将痛苦表现出来。枕巾二夜间被撕成碎片,床单被抓出洞。后来,就连撕挖也变成了蠕动。再后来,只从不时紧皱的眉头和刚出壳小鸡似抓挖的双手中可见死神在一点一点地销蚀她。娘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抓住一片卫生纸一点一点将它撕碎。喃喃着,而又不知所云。将耳朵贴到最近也不知所云。我只好将想象连根拔出来,猜测娘的需求。试探着将手给她,她就一把抓住。内里觉得她在使尽全力抓着,我的心也好受些。但很快又放开,希望破灭的样子,如同一声叹息。揣摸着娘要喝水了,给她水喝,她就咬住壶嘴不放,一直将一壶水喝尽才肯松口,喉结一鼓一鼓的。揣摸着她的心里烧,给她用酒洗胸口,她就停止了喃喃,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屏息凝神地享受着冰凉的酒带给她的片刻稍微的轻松。
拒绝了所有人的侍候,我霸道地守候在娘身边。总觉得别人无法摸透娘的心思,侍候不到地方上。其实是怕失去哪怕一次满足娘需要的机会。

我不知道娘当初送我出远门时是一种什么心情,但我这时却充满了矛盾。我既希望我的娘多在几天,不愿让娘的音容成为怀想和追忆,但又不忍心让她继续经受痛苦。每当娘痛得惨不忍睹时,我就祈祷着上苍的宽恕。可是细一想,这时的宽恕,竟是让娘早点上路。因为娘的后路已被封死。但我仍然力主给娘再挂一瓶液体,弄得大夫很不高兴。而挂液体的结果正如大夫所言,是娘痛苦的再生。针头插进去不久,娘又疼得抽搐起来。想不到拯救成了痛苦的再次放大。但我还是坚持挂完这个瓶子。
“天黑了,亮亮还没回来。”
“萌萌不知乖着吗。”
我忙叫来儿子,儿子喊了一声奶奶,喊得惊天动地。娘嘴皮动了一下,却流下泪来。惹得我们都抹泪。每次给娘买些东西,让娘存着想吃了吃,娘口头上答应着,但还没等我从房门口出去就喊孙子。娘的眼睛看不见,以为我走远了。我生气地说,娘你真是的。娘就笑一下。
娘到如今还没有走出生活,还在为儿孙操心。我们又何曾时时想起娘。总在忙碌之中,总在奔波之中,一年四季在娘身边的日子真是屈指可数。谁都知道娘将她的眼睛交给弟弟带走了。弟弟死于痢疾。娘为了弟弟哭瞎了双眼,我们呢?竞连一点儿时间都挤不出来!总想等消闲些富裕些带娘到大医院好好地检查一下身体,等新房子成了接娘到城里尽一个儿子些微的孝心,总想着娘的走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岂料,她说走就走呢。
当我将妻子第一次领到娘身边时,娘摸着妻的脸说,我的娃给我找了这么乖的一个媳妇。我的鼻子就酸了。如果不摸,娘连妻的高矮都不可能知道,更别说长相。将刚满月的儿子从县上抱回家,大门里还没进去,娘就早早地喊,快让我看看。我将儿子交给娘,娘做出一副打量的样子,左看看,右看看。说,天下第一美男子,心疼死奶奶了。我的泪就下来了。儿子长得虎头虎脑、聪明伶俐,比他老子体面得多,但娘却只能凭借想象。后来打听到上海有一家医院能做复明手术,就恨不能立即带娘去,却一直没有成行。娘到死也没能知道她的儿媳和孙子的样子。
且不说眼睛,如果早一点将娘带到大医院检查一下,娘的胃病也不至于癌变。哥说,娘躺倒的时候,我正在为调动奔波。娘不让他告诉我。娘的病给耽误了。
其实娘是被带走的。娘被押解着。娘并不愿离开。娘一步三回头。娘拼上所有的生命做着抵抗,但无济于事。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