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德国与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交往,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书作者常年处于中德文化交流的前沿,经历和目睹了许多东西相遇时所迸发出的人文趣事。 中国文化如何走进德国?德国如何接纳和看待中国文化和文化人?德国文化的深层状况和肌理如何?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文化故事,为我们带来有温度的答案。 而身为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和国际出版巨头阿歇特的在华业务负责人,作者又以记者的视角,深度还原了余华、麦家、刘慈欣、北岛、王安忆等中国作家在德国的文化之旅,在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语境下,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简介 王竞(Jing Bartz),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1年赴德国工作,曾在基尔大学执教,后在康斯坦茨工业大学任代理教授。 2003-2013年负责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的相关涉华业务和国际出版巨头阿歇特的在华业务。 从2013年起,策划了众多文学、电影项目,促进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现居汉堡,中西文化项目顾问,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项目协调人及顾问,《财新周刊》专栏作家。 目录 A 刘慈欣:坐在上帝家里聊科幻 亲爱的余华 北岛:诗人下厨 谁在德语区等麦家 王刚和《英格力士》的德国遇险记 王安忆:重回北德 B 君特·格拉斯:他拔腿一走,结束了一个时代 施密特:那个解释世界的人 叙事人席拉赫 柏林:一个中国建筑的神话 伯施曼:陌生的名字 伟大的记录 埃贡·西勒:“战争结束了,我也要走了” 弗洛伊德的汤姆 毕加索和一个梳马尾辫的模特 “编外教授”高立希 一个“老东”的出走与回归 再唱《欢乐颂》 像朗读诗歌一样朗读宪法 康定斯基的彩色人生 汉娜·阿伦特:有温度的世纪化身 C 听听齐泽克怎么说 治愈系的圣诞树 被德国人误读的《乌合之众》 作家之夜 柏林电影节和科斯里克的红围巾 “最政治”的法兰克福书展 长颈鹿与天坛 你再也上不了黑名单 为什么是橡树 爱生活如爱一杯啤酒 黑格尔离我们并不远 导语 本书详细讲述了余华、麦家、刘慈欣、北岛、王安忆等中国作家在德国的文化之旅,在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语境下,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和国际出版巨头阿歇特的在华业务负责人、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项目协调人及顾问,为读者深刻再现中德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的交流过程。 拒绝严谨、顽固、低情绪化,从音乐、文学、电影出发,找寻一个不一样的德国,品味这杯黑啤内在的甘甜与清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