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姜文霞,女,50岁,博士学位。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形态学实验室主任、考评中心主任。教授本课程15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参编的同济大学出版社《病理解剖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病理学实习彩色图谱与学习指导》等相关书籍,并且对于本科及相关教育的改革很好有心得。 目录 绪论 节 病理学的核心 第二节 如何学习病理学 第三节 病理学的诊断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临床病理医师的任务 第五节 病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第三节 细胞的可逆性损伤 第四节 细胞死亡 第五节 细胞老化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节 再生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节 充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第六节 水肿 第四章 炎症 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三节 慢性炎症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第五章 肿瘤 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第七节 常见的肿瘤举例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三节 高血压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第七节 心肌病 第八节 心肌炎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节 肺炎 第四节 肺尘埃沉着病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节 慢性胃炎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第三节 阑尾炎 第四节 炎症性肠病 第五节 胰腺炎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七节 肝硬化 第八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节 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节 子宫颈疾病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第四节 卵巢肿瘤 第五节 乳腺疾病 第六节 前列腺疾病 第七节 睾丸和阴茎肿瘤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节 淋巴结的良性病变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第三节 髓系肿瘤 第十二章 免疫性疾病 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第四节 移植免疫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节 垂体疾病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第四节 胰岛疾病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 第四节 神经系统肿瘤 第五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 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第十五章 传染病与性病 节 结核病 第二节 肺结核病 第三节 肺外器官结核病 第四节 伤寒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第六节 尖锐湿疣 第七节 梅毒 第八节 艾滋病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第三节 肺吸虫病 第四节 丝虫病 第五节 棘球蚴病 第十七章 病理学研究技术 节 动物实验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培养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四节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第五节 显微切割术 第六节 流式细胞术 第七节 生物芯片技术 第八节 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第九节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 中英文对照 推荐阅读文献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创新纸数融合系列教材。 本书除绪论外共十七章,至五章为总论,包括组织、细胞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第六至十六章为各论,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淋巴造血、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等;第十七章介绍病理学研究技术。 本书适用于靠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包括“5+3”和贯通班)、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同时也可作为参考书供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