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雅各布之屋(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雅各布之屋》是伍尔夫所写的第三部小说。是作者一部开始意识流手法的实验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青年人雅各布的成长历程:求学剑桥、游历欧洲,后死于战争。与传统小说相比,伍尔夫写作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顾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在描写事物时如电影中镜头般切换,贯穿整个作品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观察和思考。雅各布的一生,从童年到离家去剑桥读书,到伦敦有自己房间的独立生活,到他短暂的法国和希腊之行,以及最后在战争中阵亡,都是通过他在亲友心中的印象以及他的内心活动反映出来的。随着小说人物意识的流动,伍尔夫不断变换叙事的视角,似乎其他众多人物的出现,都是为了叙述他们对雅各布的印象和记忆。每个人的意识都是一条流淌的河,汇聚到一起,完成了雅各布的形象。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22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说《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和女权问题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等。1941年,伍尔夫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于是,她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目录 《雅各布之屋(精)》无目录 序言 一九八八年,英国著名 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布拉 德伯里对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贡献作 了如下的评论: 她全部创作之丰富和成 就之巨大——不仅是九部小 说、女性主义文章、书籍评 论和罗杰·弗莱伊传,而且 还有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 日记以及书信,其中相当一 部分是在她去世后出版的, 现在还不断出版——使她一 度曾被指责为狭隘的作品变 得越来越成为她的时代、她 的精神世界和现代艺术思想 的精髓。 这段话可以说概括了伍 尔夫在文学上的成就。从她 一九一五年发表《远航》以 来,读者和评论界对她的认 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早期主要认为她是一个反传 统的先锋派作家,以意识流 手法和创作技巧上的创新见 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心理传记派、心理分析学 派、马克思主义文论派、女 性主义评论家、从作品的社 会政治性进行分析的研究者 、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人手 的分析家已经用今天存在的 一切文学理论从一切角度对 伍尔夫的作品进行了全面的 诠释,为读者深入了解这些 难懂的作品提供了方便。 伍尔夫认为,用传统的 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创作不能 捕捉住真正的生活。她眼中 的真正的生活、真正的现实 是变动不已的、未知的、不 受拘束的、像一个明亮的光 轮般的人的精神世界。她的 全部创作活动就是探索一种 手段,以求最好地表达她所 理解的这种生活,这种真正 的现实出于对生活和现实的 这种独特理解,她自然认为 传统的创作方法只能反映事 物的外部,反映不了事物复 杂多变的本质。她认为作家 必须站在作品中不同人物各 自的立场上去观察、倾听、 思考,把所得到的印象、情 绪、心境、氛围重新组织, 再现出生活与现实的精神和 实质。伍尔夫从个人的感受 出发探索生活的价值,这使 得她的作品带上了强烈的内 向性。她逐渐发展了一种灵 活多变的、印象主义的、重 表现思维不重表现行动的创 作风格。 这次翻译出版的伍尔夫 的三部作品《雅各布之屋》 、《达洛维夫人》和《到灯 塔去》充分反映了她作品的 特点。这三部都是意识流小 说,如果说还有传统意义上 的故事情节的话,那么情节 也是简单得一句话就可以说 完。例如,《达洛维夫人》 写的是一九一九年夏季某天 ,达洛维夫人早上出门为晚 宴购物到晚宴结束的一天的 生活,这无论是在吸引读者 去读这本书或帮助读者去理 解这部作品上都没有什么意 义。那么,这是三部怎样的 作品,我们应怎样阅读它们 呢? 《雅各布之屋》是伍尔 夫所写的第三部小说。在此 之前发表的《远航》和《夜 与日》是用较为传统的创作 手法写的。《雅各布之屋》 是伍尔夫第一部开始采用意 识流手法的实验作品。她不 顾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在 描写事物时如电影中镜头般 迅速化出化人,贯穿整个作 品的是作者的观察和思索。 伍尔夫不断变化叙述的角度 ,甚至创造了一些主要作用 只是为了叙述他们对雅各布 的印象的人物。雅各布的一 生,从童年到离家去剑桥大 学读书,到在伦敦有自己房 间的独立生活,到他短暂的 法国和希腊之行,以及最后 在战争中阵亡,都是通过他 留在亲友心目中的各种不同 印象,以及他的内心活动反 映出来的。他一生留下的具 体的、可触摸的痕迹只有他 在伦敦独自生活时所住的那 个房间,里面有他的私人用 品,这些遗物又在认识他的 人的心中激起对他的回忆。 读者在阅读时感到仿佛在翻 阅主人公的一本相册,出现 在眼前的是一幕幕生活的横 断面,没有引言、没有结语 ,始终捕捉不住人物的性格 和特点,使人感到一种朦胧 的神秘。作者在环境的描写 中往往蕴涵着象征意义,往 往用评论点出寓意,用人物 对事物的观察表现主题。一 些评论家指出,在这样一部 散文诗般优美却又含义晦涩 的作品中,伍尔夫充分写出 了她对战争的反感。作品中 充满了对英国教育文化结构 的辛辣抨击,它使年轻人充 满了尚武思想,变成心甘情 愿的战争牺牲品;揭示了古 老的所谓知识至上的最高学 府如何生产着一代又一代傲 视众生的、权力和特权的接 班人。 …… 马克思义评论家对伍尔 夫的阶级态度的分析评论集 中在《达洛维夫人》上。最 早的一篇文章是威廉·燕朴 逊(Wilham Empson)的 《作为政治讽刺文学的“达 洛维夫人”》(Mrs Dalloway as a Political Satire, 1932)。燕朴逊认 为伍尔夫对统治阶层和对他 们持批评态度的人都有着一 定的同情,表现在对达洛维 夫人晚会上的权贵既讽刺又 羡慕的描述上。到一九七○ 年,特里·伊格尔顿在《流 放与逃亡:现代文学研究》 (Exiles and Emigres: Studies in Modern Literature)中进一步发展 了这一论点,他认为作者通 过彼德·沃尔什这个人物反 映了对社会的批评,但同时 又把他表现成一个乖僻的人 。小说对英国上层阶级的生 活和社会习俗既批评又支持 。伊格尔顿分析伍尔夫既意 识到阶级存在的问题,又保 有上层阶级的文化贵族的精 神追求,因此不可能对社会 问题持明确的批判态度。她 所代表的是这样的 导语 人们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天空都是一样的。旅途上的游子、海难幸存者、背井离乡者,以及行将就木的人都从这个想法中得到安慰,毫无疑问,如果你具有神秘主义的脾性,那么安慰,甚至解释都会从那连绵不断的天空表面倾泻而下。但是在剑桥的上空——至少在国王学院的教堂屋顶的上空——却不同。 他曾漫步伦敦熙熙攘攘的街道,穿梭于剑桥稠密的思想之间,他的青春和迷茫被时代的硝烟拦腰截住……伍尔夫第一本真正实验性的小说。 书评(媒体评论) 她是伦敦文学生活的中 心。 ——T.S.艾略特 她用一只手挡住命运的 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 记下自己的东西。 ——卡夫卡 精彩页 1 “所以,当然啦,”贝蒂·弗兰德斯写道,一面把脚跟更使劲地往沙子里踩,“没别的办法,只能离开。” 浅蓝色的墨水从她的金笔尖上慢慢地漾出,把停顿号洇成一片模糊;因为她把笔停在了那儿,目光凝滞,泪水渐渐涌满了双眼。整个海湾微微颤抖着;灯塔在摇摆;她产生了幻觉,感到康纳先生小游艇的桅杆像被太阳晒软的蜡烛一样弯着。她迅速眨了眨眼睛。事故是可怕的事情。她又眨了眨眼睛。桅杆是直的;海浪很规则;灯塔笔直地耸立着;但是墨水污迹扩散开了。 “没别的办法,只能离开。”她读着。 “哎,要是雅各布不想玩的话”(她的大儿子阿切尔的影子落在了信纸上,影子在沙滩上呈现出蓝色,她觉得有些凉意——已经是九月三号了),“要是雅各布不想玩的话”——这片污迹真讨厌!时候一定不早了。 “那个烦人的小家伙在哪儿?”她问道,“我看不见他。你跑去找到他。让他马上到这儿来。”“不过幸运的是,”她不去注意那句号,草草写道,“一切似乎都满意地安排好了,虽然我们都挤得像木桶里的鲱鱼一样,而且被迫要忍受那辆儿童车,女房东自然不允许……” 贝蒂·弗兰德斯写给巴富特上尉的信就这样的——长达数页,沾着泪痕。斯卡巴勒离康沃尔七百英里:巴富特上尉在斯卡巴勒,西布鲁克已不在人世。眼泪使她花园中的大丽花像起伏的红色波浪;使温室在她眼中闪烁;使厨房里的刀子闪闪发亮;使教区长的妻子贾维斯太太在教堂里、当赞美诗的乐声奏起、弗兰德斯太太的头低低地俯在小儿子们的头上时,心中想道,婚姻是个堡垒,寡妇则独自在无遮拦的田野里飘零,捡起几块石头,拾起几根金色的稻草,孤独,得不到保护,可怜的人们。弗兰德斯太太守寡已经两年了。 “雅——各布!雅—各布!”阿切尔高声喊道。 “斯卡巴勒。”弗兰德斯太太在信封上写上地址,并在下面画上一道粗线;这是她的故乡;是宇宙的中心。可是邮票呢?她在提包里翻找;然后提起提包来包口向下;然后在怀里乱找,劲头十足,使得戴着巴拿马草帽的查尔斯·斯蒂尔举着画笔停了下来。 画笔像只什么被激怒的昆虫的触角,明显地颤动着。瞧那个女人动了起来——还真要站起来——讨厌!他在画布上匆匆抹上一笔紫黑色。因为景色需要。颜色太暗淡了——深浅不一的灰色融人淡紫色,一颗星或一只白色的海鸥就这样悬在空中——和往常一样,太暗淡了。评论家会说画太暗淡了,因为他是个无名之辈,展出不引人注目,他在表链上挂着个十字架,女房东的孩子都很喜欢他,如果女房东喜欢他的画他是很高兴的——她们常常对他的画很感兴趣。 “雅——各布!雅——各布!”阿切尔高声喊道。 声音吵得他生气,可是他又喜欢孩子,斯蒂尔神经质地揪扯着调色板上的拳曲着的黑色的小画笔毛。 “我看见你弟弟了——我看见你弟弟了。”当阿切尔拖着小铲子慢吞吞地经过他,并且不高兴地瞪着他这个戴眼镜的老先生的时候,他说道。 “在那边——在那块大岩石的边上。”斯蒂尔叼着画笔咕哝道,他两眼仍盯着贝蒂·弗兰德斯的后背,一面往外挤赭黄色的颜料。 “雅——各布!雅——各布!”阿切尔高声喊道,接着又慢吞吞地往前走去。 这声音里有着一种特别的悲哀。听起来像是超脱了躯体,超脱了感情,进入到世界之中,孤单而得不到任何反响,撞碎在了岩石之上。 斯蒂尔皱着眉头;但是黑色的效果很使他高兴——正是那个色调把其余的画面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啊,人到五十岁还能学画画呢!那是橙红色……”他找到了恰到好处的色彩,便抬起头来,却惊恐地看到一层云团笼罩在了海湾上空。 弗兰德斯太太站了起来,左右拍打着外衣上的沙子,然后拿起了黑遮阳伞。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