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密切结合五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内容编写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为帮助医学生学习临床上与感染有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力求凸显创新实用的《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特点。每章设定了“学习目标”“临床案例”和“思考题”等模块,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训练,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作为融合教材,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浏览或学习相应的PPT课件、微课、案例(提示)、考点测试题等数字资源内容。《医学微生物学》主要供5年制临床医学生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医学生及教师用。 作者简介 王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宁夏医科大学重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宁夏生物学会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夏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自治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工作32年,长期承担本科、专科各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及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研究,参加、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各级科研项目17项。作为主(副)编及编委参加编写各类教材1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绪论 节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篇 细菌学 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节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方法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 噬菌体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第四节 细菌的变异机制 第五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细菌的耐药性 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 第三节 细菌耐药的防控策略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三节 宿主的抗菌免疫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五节 医院感染 第六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第七章 球菌 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奈瑟菌属 第四节 肠球菌属 第八章 肠杆菌科 节 埃希氏菌属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 第三节 沙门氏菌属 第四节 克雷伯氏菌属 第五节 其他菌属 第九章 弧菌属 节 霍乱弧菌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第十章 螺杆菌属与弯曲菌属 节 螺杆菌属 第二节 弯曲菌属 第十一章 分枝杆菌属 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节 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十三章 动物源性细菌 节 布鲁氏菌属 第二节 耶尔森氏菌属 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 第四节 其他动物源性细菌 第十四章 其他细菌 节 棒状杆菌属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第三节 鲍特氏菌属 第四节 军团菌属 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 第六节 不动杆菌属 第七节 窄食单胞菌属 第八节 莫拉氏菌属 第九节 气单胞菌属 第十节 李斯特氏菌属 第十五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节 放线菌 第二节 支原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立克次体 第五节 螺旋体 第二篇 病毒学 第十六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第五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六节 病毒的分类 第十七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第十八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 第十九章 呼吸道病毒 节 正黏病毒 第二节 副黏病毒 第三节 冠状病毒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章 肠道病毒 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第三节 新型肠道病毒 第二十一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节 轮状病毒 第二节 杯状病毒 第三节 星状病毒 …… 第三篇 真菌学 附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