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格列佛游记(全新修订版)/初中语文配套阅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英)斯威夫特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作品以格列佛的视角叙述了其四次出游的荒诞离奇经历,深刻揭露了英国的社会现实。作品富于想象而又讽刺辛辣,自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便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出版几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18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他出生于爱尔兰首都,父亲在他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母亲无力扶养他,所以他从小由叔父领养长大。十五岁时他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后考入牛津大学读硕士学位。在大学里他攻读的主要专业是哲学和神学,但他更偏爱文学和历史。 1688年,毕业后的斯威夫特前往英国,投奔他的一个远亲——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并做他的私人秘书。1699年邓波尔去世后,斯威夫特回到都柏林附近的一个教区担任牧师。因为教会中的事务他常去伦敦,后来长期生活在伦敦,从事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并一度卷入了伦敦的政党之争。 1714年,斯威夫特在政治斗争中失势,重又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主持牧师。这一阶段,他除了研究爱尔兰现状,积极支持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来。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终年78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目录 出版者致读者的声明 格列佛船长给他的亲戚辛普森的一封信 第一卷 利立普特(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卷 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卷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卷 “慧驷”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名师引读《格列佛游记》 序言 专家导读 1 1985年,美国《生活》 杂志在百万读者中开展评选 “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 活动,结果英国18世纪作家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 佛游记》列第11名。英国小 说家毛姆说:“《格列佛游 记》有机智和讽刺,有巧妙 的构思,洒脱的幽默,泼辣 的讥嘲,痛快淋漓。它的文 体精彩绝伦。至今没有人用 我们这艰难的文字写得比斯 威夫特更简洁、更明快、更 自然的。”大批评家威尔逊 把斯威夫特称为六位最伟大 的英国作家之一,排名仅在 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 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 生中读过《格列佛游记》不 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 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 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 本书,我一定把《格列佛游 记》列入其中。” 无疑,《格列佛游记》 是一本奇书,为什么这么说 呢,因为他是一本测量读者 深度的书,它是一本最给人 快乐的书,但也是一本最令 人神伤的书,有时甚至可以 说这是一本愤怒的书。它可 以被简单地阅读,也可以引 人进入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幽 暗中。美国当代思想家布鲁 姆在《巨人和侏儒》中对此 书有鞭辟入理的分析。他说 :“它是最优秀的儿童故事 ,但也是一个颇为讨厌的故 事。斯威夫特能够赋予纯真 以魔力,对败坏却嬉笑怒骂 。”他说的“讨厌”意思是, 这本书即使对一个成年读者 也是烦难的,也是一种挑战 ,它是一本真正的源于经典 而本身又成为经典的奇书, 它“所引发的笑声是荷马和 柏拉图的标准所认可的”, 它像一个坛子,把它出现以 前的人类思想都吸纳进去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威夫 特是一个巨人,同时代的艾 迪生称他是“国民中最伟大 的天才人物”,大小说家萨 克雷也说他是“一位了不起 的天才人物”。他是担当得 起这个称誉的。 2 名著《格列佛游记》的 作者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 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 特(Jonathan Swift,1667 —1745)。斯威夫特出生于 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 庭,他是遗腹子,从小由叔 父抚养长大。十五岁时就读 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 学位,他的学业并不特别的 顺利,据说他曾因“迟钝和 智力不足被终止攻读学位” 。但看来他很快摆脱了困境 ,并于一六九二年获牛津大 学硕士学位,到了一七〇一 年,他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 学位。斯威夫特在大学里的 主业是哲学和神学,但他个 人更偏爱文学和历史。一六 八八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 ,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 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 到一六九九年邓波尔去世。 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 大量古典文学名著。斯威夫 特跟随邓波尔的这十年,不 但让他通晓了人情世故,还 磨练了他的文笔。“他写了 烧,烧了写,几乎写遍所有 题目,用尽所有风格”。一 六九九年,斯威夫特回到爱 尔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个 教区担任牧师,但因为教会 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 入了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 之争。斯威夫特在爱尔兰的 生活既没有耗尽他的精力, 也未能满足他的雄心。他由 于经常跑到伦敦。频繁出入 咖啡馆,所以结识了艾迪生 、斯蒂尔、蒲柏和康格里夫 等著名文人。跟他们一样, 他的同情心在辉格党一边, 但他同时却也受到托利党首 领的器重,担任过该党《考 察报》主编。一七一四年托 利党失势,他回到爱尔兰, 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的 主持牧师,同时着手研究爱 尔兰现状。 斯威夫特平素不以爱尔 兰人自居,总把自己当成一 个“被扔到爱尔兰的英格兰 人”,但作为一名“人类自由 斗士”,他对英格兰人的非 法统治的后果极为不满,所 以他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 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但 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 灭了。晚年的斯威夫特内心 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 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自 己积蓄的三分之一用于各种 慈善事业,用另三分之一的 收入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 特里克医院。然而,斯威夫 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 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已 完全疯了。他希望死时“尽 可能秘密地在午夜十二点” 将他埋入斯特拉安葬在圣帕 特里克教堂的同一副棺材里 ;他要求其黑色大理石墓碑 上的拉丁文碑铭“字体要大 ,雕刻要深,镀金要浓”, 以铭记他已从“凶猛的义愤” 中解脱出来。不再让它“撕 碎自己的心”。一七四五年 十月十九日,斯威夫特辞世 而去,终年七十八岁,葬于 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文学才能很 早就显露出来,他写过一些 诗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扬名 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 故事》(1704),在这篇 故事中他讽刺和抨击了英国 各教派的虚伪和无耻。这篇 寓言是对一切伪善和形形色 色宗教骗局的猛烈开火,如 此尖刻而犀利的笔墨在英国 此类文学中罕有匹敌。此后 他又写了《布商的信》 (1724—1725,抨击英国 政府对爱尔兰的货币政策) 、《一个小小的建议》 (1729,讽刺英国对爱尔 兰人民利益的压榨和情感的 欺侮)等等。但是,斯威夫 特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几个 边远国家的旅行》,即通常 所说的《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Travels),这 导语 本书是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名著,在英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了其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还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本书由著名翻译家、浙江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马翻译,译本质量上乘,是读者的不二之选。 书评(媒体评论) 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 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 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 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 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 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 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 。 ——司各特 《格列佛游记》有机智 和讽刺,有巧妙的构思,洒 脱的幽默,泼辣的讥嘲,痛 快淋漓。它的文体精彩绝伦 。至今没有人用我们这艰难 的文字写得比斯威夫特更简 洁、更明快、更自然的。 ——毛姆 精彩页 第一章 作者略述自己及其家庭——出外旅游的最初动机——海上船只遇难,泅水逃生——在利立普特境内安全踏上陆地——做了利立普特人的俘虏 父亲在诺丁汉郡有一处不大的房产,五个儿子当中,我排行老三。十四岁那年,他把我送进了剑桥的伊曼纽尔学院。在那里我住了三年,一门心思读书。虽然家里给我的补贴很少,我平时也很节省,但这笔开支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负担还是太重了。所以我决定到伦敦著名的外科医生詹姆斯·贝茨先生手下当学徒。跟着他,我干了四年。父亲时不时寄点儿钱给我,我把这些钱都用来学习航海以及一些数学知识,对有志于旅行的人来说,这些都会有用处的。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时来运转,可以出去旅行。离开贝茨先生后,我回到了父亲那里。在他和约翰叔叔以及其他亲戚的帮助下,我有了四十英镑。他们还答应一年给我三十英镑让我到莱顿求学。我在莱顿学医两年零七个月。我知道医学对于长途航行是非常有用的。 从莱顿回来不久,好心的贝茨先生推荐我到亚伯拉罕·派纳尔船长的“燕子号”商船上去当外科医生。跟着他我一干就是三年半,航行到过利凡特港和其他一些地方。回来以后在贝茨先生的鼓励下,我决定在伦敦安顿下来。他又给我介绍了几个病人。我租了老周瑞街一所小房子的几个房间,那时大家劝我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娶了玛丽·波顿小姐,她是新门街上做内衣生意的爱德蒙·波顿先生的二女儿。我们得到了四百英镑的嫁资。 不幸的是,两年以后好心的贝茨先生去世了,我的朋友很少,良心又不允许我像其他同行那样胡来,所以生意渐渐开始萧条。和妻子还有其他几个好友商量后,我决定重新开始海上航行。我曾经先后在两艘船上当外科医生,六年中几次航行,到过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我的积蓄因此有所增加。我身边总有大量书籍,闲暇时间我都用来阅读古代的和现代的优秀作品。到岸上的时候,我注意观察那里的风土人情,也学学他们的语言,仗着自己记性好,学起来很容易。 这些旅行中最后一次却不那么顺利。我开始厌倦大海,渴望待在家里和妻儿一起生活。我从老周瑞街搬到了脚镣巷,后来又搬到了威平。希望在水手帮里揽点生意,结果却未能如愿。三年过去了,情况还是毫无进展,于是我接受了“羚羊号”船主威廉·普利查船长待遇优厚的聘请,他当时正准备去南太平洋航行。1699年5月4日我们从布利斯托出发。航行开始非常顺利。 由于某些原因,把我们在那一带海上经历的细枝末节都告诉读者似乎大可不必,只讲讲下面的情形就足够了:在往东印度群岛去的途中,一阵强风把我们吹到了范迪门兰的西北方。据观测,我们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南纬三十度零二分。我们船员中已经有十二个因为过度劳累和恶劣的饮食而丧生,其余的身体也极其虚弱。11月5日,那一带正是初夏,浓雾密布。水手们在离船不到三百英尺的地方发现了礁石,但是风势太猛,我们的船直冲过去,船身立刻触礁裂开。六名船员,连我在内,把救生的小船放下海去,拼尽全力离开大船和礁石。估计只划出去九海里远,我们就实在划不动了,因为在大船上体力已基本耗尽,我们只好听凭海浪的摆布。大约半小时后,刮来一阵北风,突然将小船打翻了。小船上的同伴怎么样了,以及逃到礁石上的或者留在船上的人们的情况,我都不得而知,估计是全完了。至于我自己,只是靠着命运的指引和风浪的推动向前游着,不时把腿伸下去,却总也探不到底。就在我几乎绝望,就要完蛋的时候,忽然觉得水深已经不能灭顶了,这时风暴也渐渐弱了。海底的坡度很小,我走了差不多一英里才到了岸上。我想那时是晚上八点多钟。又继续向前走了半英里,没发现半点儿房屋或居民的迹象,至少我当时没有看见,因为那时我太虚弱了。极度的疲惫,炎热的天气,加上离开大船时喝的半品脱白兰地,使我昏昏欲睡。我在草地上躺下来,草很短,软绵绵的,一觉睡去,真是从未有过的酣畅香甜。估计这一觉睡了起码有九个小时,因为醒来时。正好天已经亮了。我想起来,却动弹不得,我仰天躺着,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被紧紧地缚在地上;我的头发又密又长,也被绑在地上;从腋下到大腿,我能觉出身上也横捆着细细的带子。我只能向上看。太阳渐渐热起来,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听到周围嘈杂的声音,可我那样躺着,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个什么活的东西在我的左腿上蠕动,它轻轻向前,移过我的胸脯,几乎到了我的下巴前。我尽量将眼睛向下看,竟发现一个身高不到六英寸、手拿弓箭、身背箭袋的人!与此同时,我感觉至少还有四十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跟在他的后面。我太吃惊了,大吼一声,吓得他们转身就跑。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们中有几个因为从我身上往下跳,竟跌伤了。但是他们很快又回来了,其中一个竟敢走到能看清我整个面孔的地方,举起双手,抬眼仰视,一副吃惊的样子,嘴里发出尖厉而清晰的声音:“海奇那·得古尔!”其他人又把这句话重复了几遍。但是那时我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