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修订本)(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晓明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以鲁迅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为经纬,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气”和“绝望”为主轴,把鲁迅思想气质中的怀疑、矛盾、阴郁乃至黑暗刻画得深入骨髓,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鸣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鲁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剧。
作者曾解释如此理解鲁迅的原因,是“想要打破那一味将鲁迅往云端里抬的风气,想要表达对鲁迅的多样的情感,不仅仅是敬仰,是热爱,还有理解,有共鸣,甚至有同情,有悲哀;我更想要向读者显示生活的复杂和艰难,不仅仅是鲁迅,也是我们自己,不仅仅是过去,也是现在和将来”。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55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兼该校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分析和中国现代文学与思想研究。
目录
三联版序
初版自序
2001年修订版自序
第一章 幸运儿
第二章 天突然坍了
第三章 离乡者的凄哀
第四章 初皈神灵的狂喜
第五章 犹豫不定的灵魂
第六章 待死堂
第七章 戴着面具的呐喊
第八章 小成功和大失败
第九章 从悲观到虚无
第十章 驱逐“鬼气”
第十一章 魏连殳的雄辩
第十二章 女人、爱情和“青春”
第十三章 没完没了的“华盖运”
第十四章 局外人的沮丧
第十五章 一脚踩进了旋涡
第十六章 新姿态
第十七章 “还是一个破落户”
第十八章 “横站”
第十九章 《死》
第二十章 “绝望的抗战”
附录一
鲁迅生平提要
附录二
鲁迅: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双驾马车的倾覆论鲁迅的小说创作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韩文版自序
《鲁迅:自剖小说》导言
就鲁迅答《南方都市报》问
序言
为鲁迅写一部传,一部
凸现他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
的传,是我久蓄于心的愿望
。我曾经那样崇拜他,一直
到现在,大概都没有像读他
这样,认真而持续地读过其
他人的书。书架上那一套淡
绿色封面的《鲁迅全集》,
大多数分册的书脊,都被我
摩挲得裂了口。我生长在那
样一个荒谬的年代,今天的
年轻读者也许想象不到,我
十七八岁的时候,唯一可以
自由阅读的非“领袖”著作的
全集,就是《鲁迅全集》。
偏偏那里面的思想是如此深
刻复杂,文字又那样生动有
力,它们自然会深入我的灵
魂,在我的意识深处沉淀下
来。
在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
,只要有什么事情强烈地触
动我,我就多半会想起它们
。譬如,从稍懂人事起,我
在生活中几乎随处都感觉到
人民的盲目和愚昧,种种大
的事情且不去说,就是走在
街上,也会看见歹人白昼作
恶,周围的人群中却无一人
上前喝止;去乘公共汽车吧
,车子还没停稳,身强力壮
的小伙子已经一哄而上,将
下车的老妇人挤得踉踉跄跄
。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想
起鲁迅那些刻画“麻木的国
人的魂灵”的小说,想起他
那“愚民的专制”的论断。无
论是1970年代中期,我在
工厂做工,从广播里听到那
些可笑的政治宣传,禁不住
心生厌烦;还是1980年代
以后,我开始在大学任教,
惊讶于知识界中竞有这么多
卑琐、狭隘、懦弱和无耻,
我都会记起鲁迅,记起他对
形形色色的愚民术的憎恶,
记起他那句“其实中国并没
有俄国之所谓智识阶级”的
沉痛的告白。
不用说,我选择文学批
评作自己的职业,那样忘情
地与人议论社会、民族和人
生,甚至被若干年轻的学生
讥为“理想主义”,也正是因
为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一
类的誓词,在我心头回荡得
太久了。有时候,我甚至在
文章上不自觉地模仿鲁迅,
竭力显出一脸严峻的神色,
那就不单是在看待人世的眼
光上以他为师,而且在面向
人生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期
望上,都下意识地与他认同
了。
时间飞快地过去,人生
体验不断增加,我现在对鲁
迅的看法,自然和先前大不
相同。从他对阿Q们的居高
临下的批判当中,我愈益体
会出一种深陷愚民重围的不
自觉的紧张,一种发现自己
的呐喊其实如一箭射人大海
,并不能激起些微浪花的悲
哀;从他对历代专制统治者
的轻蔑背后,我也分明感觉
到一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一
种意识到思想和文字远远敌
不过屠刀和监狱的沮丧;从
他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尤其是对吕纬甫、魏连殳
一类颓唐者的剖析当中,我
更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深刻的
失望,对心中那挥赶不去的
“鬼气”的憎恶;从他那强聒
不合的社会斗士的姿态背后
,我还看到了深藏的文人习
气,看到了他和中国文人精
神传统的难以切断的血缘联
系。
他写过一篇题为《论睁
了眼看》的文章,断言“中
国的文人,对于人生,——
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
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因
此他呼吁人们“取下假面,
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
取人生”。可是,我对他的
了解越是深入,就越禁不住
要认定,他自己也并不能真
正实践这个呼吁,面对自己
处处碰壁、走投无路的命运
,他就不止一次地发生过错
觉。这也难怪,一个人要直
面人生,也须那人生是可以
直面的,倘若这直面竞等同
于承认失败,承认人生没有
意义,承认自己是个悲剧人
物,必然要沉入绝望的深渊
,等待无可延宕的毁灭——
你还能够直面吗?不幸的是
,鲁迅恰恰遇上了这样的人
生。我甚至想,能够懂得这
人生的难以直面,大概也就
能真正懂得鲁迅了吧。我不
再像先前那样崇拜他了,但
我自觉在深层的心理和情感
距离上,似乎是离他越来越
近;我也不再将他视作一个
崇高的偶像,他分明就在我
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在深重
的危机中苦苦挣扎。
鲁迅屡次说,他希望自
己的文字能够尽早被人遗忘
。在一封给青年朋友的信中
,他更说,倘若有谁以他为
是,他就会觉得悲哀。他辞
世已经五十年了,他生活的
这块土地上,却还有人与他
共鸣,以他为是,他若死而
有知,又会做何感想呢?地
球已经跨入了1990年代,
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类生活
,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
的危机取代旧的危机,新的
蓝图取代旧的蓝图。可是,
就在这样的时刻,依然有人
——绝不仅仅是个别人一一
对鲁迅这样一位半个世纪之
前的“绝望的抗战”者发生强
烈的兴趣,甚至愿意引他为
同道和先驱,这又是怎样可
悲悯的事情!
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
我才格外认真地来写这一部
鲁迅传,写下我所理解的他
的一生,也写下我这理解所
包含的种种的共鸣。或许这
样的写作本身,已经不止指
向他人,也同时指向自己?
或许我最后写下的,已经不
止于对鲁迅和他那个时代的
理解,也包含对我自己和这
个时代的理解了。
1992年8月,上海
导语
鲁迅是一个竭力“睁了眼看”的人,一个看得很深、很透彻,而且一定要清楚地说出所见的人,一个虽然痛苦、身心遭受很大损害,却能在大多数时候保持幽默感的人。
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鲁迅思想传记,一部凸现他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的传,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界努力冲破启蒙话语,力图回到“鲁迅本身”,从个体生存的心理结构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鲁迅的重要尝试。
精彩页
第一章 幸运儿
直到经过了最近这一二十年的人生波折,我才渐渐明白了,人世间的确有“命”这一样东西。当然不是算命先生说得口沫横飞的那种神秘的主宰,它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指你在什么时候,出生在什么地方。一个人的出生,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人来征求他的同意,他也完全不可能为自己做哪怕是一点点的选择,就是由于某个偶然的机缘,甚至他的父母也没有料到,他一下子获得了生命,赤条条地站到了人世间。仔细想想,这实在荒谬,我们每一个人,竟都是这样被胡乱推到了人生的起点,开始长长短短、各不相同的跋涉。
当然了,谁都想尽快踏进乐园,享受为人一世的生趣,可人寿那样短暂,倘若你初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已经被扔在了废墟里面,纵是身手再怎样矫健,恐怕也跑不了多远,只能遥遥地看着别人奔向乐园,自己在一旁哀怨吧。有多少次,你用力鞭打生存意志的奔马,在人生道上尽兴驰骋,终至于人疲马乏,滚鞍下马,却吃惊地发现,你其实还是在离起点不远的地方打转转,不过像如来佛手掌上的孙行者,自己做一个好梦罢了。你当初的诞生时间和地点,正牢牢地把你攥在手心里:这就是你的“命”。
不用说,鲁迅也自有这样的“命”。
1881年9月25日,他出生在绍兴城内一座周姓的大房子里。在绍兴,周家算得上一门望族,做官经商且都不说,单是人丁的繁衍,就相当可观,到鲁迅出世的时候,周家已经分居三处,彼此照应,俨然大户了。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块“钦点”“翰林”的横匾,正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这就使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即便周介孚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的。周家是讲究读书的,周介孚甚至有过让儿孙一起考取翰林,在门上悬一块“祖孙父子兄弟叔侄翰林”的匾额的雄心,那种书香人家的气氛,自然相当浓厚。鲁迅家中有两只大书箱,从《十三经注疏》和“四史”,到王阳明的全集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从《古文析义》和《唐诗叩弹集》,到科举专用的《经策通纂》,甚至《三国演义》和《封神榜》那样的小说,都挤挤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里有书,众多亲戚本家中,不少人也藏书甚丰,而且不单是那些枯燥难懂的正经书,更有许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欢的好玩的书,从画着插图的《花镜》,到描写少男少女的《红楼梦》,几乎什么都有。有一次,一位亲戚甚至允许鲁迅到一间堆满杂书的小屋子里自由翻拣,他推开房门的一刹那间,脸上的表情会是多么惊喜!
从六岁开始,鲁迅就开蒙读书,先是随本家亲戚学,后来又被送到绍兴城内最有名的一家“三味书屋”去读经书,《论语》《孟子》……甚至连古旧难懂的训诂书《尔雅直音》,也在塾师的指导下读了一遍。自然,要他自己说,一定不觉得这样读书有什么快乐,但是,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有博学的老师指点,能够日日读书,还能用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这实在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能够享受的最好的条件了。
中国是个讲究父权的国家,独多那种粗暴专横、将子女视为私产的父母,你就是生在再富裕的家庭里,倘遇上这样的父母,你的童年仍然会被糟蹋得暗淡无光。鲁迅的运气如何呢?
周介孚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孙子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就读“四书五经”,叫一个六岁的孩子天天去念“学而时习之”,他会多么痛苦?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后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
祖母更是特别疼爱他,每每在夏天的夜晚,叫鲁迅躺在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摇着芭蕉扇,在习习的凉风中给他讲故事,什么猫是老虎的师父啦,什么许仙救白蛇啦,鲁迅直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味和惬意。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