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克莱因学术著作的巅峰之作,堪称儿童精神分析的鼻祖级作品。作者认为儿童的游戏、梦、绘画及故事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表达情感的介质。通过分析儿童的潜意识,可以理解和把握儿童的情感,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心理。
《儿童精神分析》是儿童分析的颠覆性独特作品,它使精神分析得以运用到儿童领域,借此不仅使儿童心理治疗成为可能,也为儿童的心智发展,甚至为成人心理问题的分析开拓了新视野、新角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精神分析(梅兰妮·克莱因儿童心理学)(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英)梅兰妮·克莱因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克莱因学术著作的巅峰之作,堪称儿童精神分析的鼻祖级作品。作者认为儿童的游戏、梦、绘画及故事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表达情感的介质。通过分析儿童的潜意识,可以理解和把握儿童的情感,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心理。 《儿童精神分析》是儿童分析的颠覆性独特作品,它使精神分析得以运用到儿童领域,借此不仅使儿童心理治疗成为可能,也为儿童的心智发展,甚至为成人心理问题的分析开拓了新视野、新角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儿童分析技巧 第一章 儿童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 早期分析技巧 第三章 六岁女童的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案例 第四章 潜伏期儿童的分析技巧 第五章 青春期儿童的分析技巧 第六章 儿童神经官能症 第七章 儿童的性活动 第二部分 早期焦虑情境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 早期俄狄浦斯冲突和超我的形成 第九章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与超我早期阶段的关系 第十章 早期儿童焦虑情境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 早期焦虑情境对女童性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早期焦虑情境对男童性发展的影响 附录一 儿童分析的广度和局限 附录二 说明 附录三 克莱因生平年表 附录四 个案病人名单 序言 第一版序言 本书的写作基础是我从 事儿童精神分析的观察实 践。我原本是这么计划的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 中介绍我在精神分析的过 程中运用的技巧,在第二 部分的内容中描述我在临 床工作中所积累的理论成 果,目前看来这些理论刚 好适合作为我分析技巧的 基础。但是在我撰写这本 书时(这本书拖了好几年的 时间才写成),第二部分的 理论却比我的预期多很多 。对成人的精神分析实践 以及对儿童的分析经验, 让我可以将我对儿童最早 期的发展阶段的观点应用 到成人心理学,并得出个 体早期发展阶段的精神分 析理论。我将在这本书中 详细描述这些成果。本书 的所有结论和贡献都基于 弗洛伊德所传授的知识体 系。我正是站在他的肩膀 上才得以进入幼童的心灵 ,尝试分析与治疗他们。 除此之外,通过直接观察 儿童的早期发展,我才获 得了如今的理论成果。这 些成果充分验证了弗洛伊 德在成人精神分析领域的 发现.也代表了我致力于 将他的理论在儿童精神分 析等领域的应用和深化。 如果这些努力有一定效 果,或者这本书能够为建 设精神分析学大厦添砖加 瓦,那么我最先要感谢的 是弗洛伊德本人。他不但 建起了这座大厦,还让其 拥有了持续发展壮大的根 基,而且引领我们将目光 投向那些新的领域,在这 些领域开展新的工作。 我要感谢我的两位老师 ,他们是桑多尔·费伦齐医 生(S u ndor Ferenczi)和卡 尔·亚伯拉罕医生(Karl Abraham),在我的精神分 析发展生涯中,他们扮演 了重要角色。费伦齐医生 是首先将我引进精神分析 世界的人。他使我对精神 分析的真正本质和意义有 了一定的了解。他对“潜意 识”和“象征”等概念的强烈 而直接的感觉,以及他和 儿童的心灵进行沟通、建 立联系的能力,对我理解 儿童心理学具有重大意义 。他也让我意识到我在儿 童分析领域的禀赋。他自 己对儿童精神分析非常感 兴趣,在这个领域还鲜有 人涉足的时候,他就鼓励 我专注于这个领域的研究 。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我在 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并 在我踏上这条道路的时候 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正 是费伦齐,奠定了我成为 一名精神分析师的基础。 卡尔·亚伯拉罕医生是我 的第二位恩师。我非常幸 运能遇到这位老师,他具 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 鼓励他的学生把最好的潜 能用在精神分析上。在亚 伯拉罕的眼中,精神分析 的进展完全取决于精神分 析师本人,取决于他的工 作质量、人格特质以及学 术造诣。我一直将这些高 标准放在心里,在这本关 于精神分析的书中,我试 着偿还这份我欠精神科学 的情。无论是在临床实践 还是在理论上,亚伯拉罕 都非常清楚地知道儿童精 神分析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1924年于德国乌兹堡(w u rzburg)召开的第一届德 国精神分析师年会中,他 提到了一篇我的论文,那 篇论文写的是一名患有强 迫性神经官能症的儿童, 对此他说了下面这番让我 铭记一生的话,他说:“精 神分析的未来,在于分析 技巧。”对幼童心灵的研究 ,让我明白了一些事实, 乍一看,这些事实或许有 点奇怪,然而当时亚伯拉 罕对我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并且鼓励我继续沿着我 开始的道路前进。我的理 论成果,其实只是亚伯拉 罕思想的自然延伸,这一 点我希望能在本书中有所 呈现。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的 工作得到了恩斯特·琼斯医 生(Ernest Jones)真心诚意 的鼎力支持。在儿童精神 分析刚开始起步的时候, 他就已经看到了它未来在 精神分析发展中的角色。 正是由于他的邀请,我才 能在1925年在伦敦的英国 精神分析学会上,以客座 的身份开展了第一次讲座 。这些讲座构成了本书第 一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 的内容则来自1927年我在 伦敦做的一些演讲,主题 是“儿童精神分析视野下的 成人心理学”。作为儿童精 神分析的倡议者,琼斯医 生具有坚定的信念,并打 开了英国研究儿童精神分 析的大门。他本人对这个 领域也做出了很多重大贡 献,比如,早期焦虑情境 的问题和攻击性对于罪疚 感的意义,以及早期阶段 的女性性发展等。在所有 关键的地方,他的研究结 果都和我的研究密切相关 。 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 我英国的其他同事,感谢 他们对我工作的真挚理解 与诚心的支持。和我有着 共同信念与私人友谊的妮 娜.塞尔(Nina Searl)小姐 ,在英国儿童精神分析事 业的发展以及儿童精神分 析师的培训方面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斯特雷奇先生 和太太(ML&Mrs.strachey) 对本书的付梓也有很大的 功劳。他们不仅精准地翻 译了我的文字,而且在写 作上还给了我非常宝贵和 富有创造性的建议。我还 要感谢爱德华·葛罗夫医生 (Edward Glover),感谢他 对我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兴 趣,以及他的仁慈批评对 我的帮助,尤其是协助指 出我的理论和现存普遍被 接受的精神分析理论相类 似的地方。同时,我还要 非常感激我的好友琼·里维 埃夫人(Joan Riviere),她 不仅积极支持我的工作, 还做好随时在各个方面帮 助我的准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 点,我真心感激我的女儿 导语 《儿童精神分析》是一本经典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也是梅兰妮·克莱因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本书中,克莱因通过全新研究对儿童心理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深入分析。《儿童精神分析》是一本儿童分析的革命性经典之作。梅兰妮·克莱因以她所架构的特殊技巧,证实她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她使精神分析得以运用到儿童领域,借此不仅使儿童心理治疗成为可能,并且为儿童的心智发展、成人精神官能症和精神病的起源之理解,开拓了新视野。所以《儿童精神分析》是广大心理学家、以及每个父母了解婴幼儿的必备读物。 精彩页 第一章儿童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在精神分析学里,儿童精神分析是一个较新的领域。通过对儿童的精神分析的观察,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便是在早期的时候,儿童也会经历性冲动与焦虑,并可能因此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儿童并非是“无性”(asexuality)的,也并不存在大家所谓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个结论是我们根据对成人的心理分析与对儿童的直接观察得出的,而对幼童的心理分析实践也对这个结论进行了证实和补充。 让我们从我的小病人开始讲起吧。根据我对这个小病人早期的心理分析,我将描绘出她的心理面貌,并会用案例加以说明。这位小病人名叫莉塔,第一次来我这里接受治疗时她刚满两岁零九个月。她刚刚满一岁的时候,就不再偏爱她的妈妈。之后,她对爸爸的偏爱越来越明显,而对妈妈则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比如,在她十五个月大的时候,她常常表现出想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愿望,她喜欢坐在爸爸的膝盖上,跟他一起看书。而到了十八个月的时候,她的偏好又一次改变,母亲再次成为她的偏爱。但是这个时候,她开始出现夜惊,并对动物产生了害怕的情绪。她对妈妈的依赖越来越大,而对爸爸则越来越不喜欢。两岁之后,她的行为变得更加矛盾,无法管教,最终在两岁零九个月的时候,她的父母把她送到了我这里治疗。那时候,她有明显的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强迫性的仪式动作,控制不住的淘气行为和带着悔意的乖巧表现在她身上交替出现。而她喜怒无常的情绪发作也和忧郁型抑郁症的所有表现相吻合。另外,她还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她承受不了任何挫折,对自己的玩乐有着压抑的行为,而且还有过度悲伤的表现。诸如此类,导致家长对她的管教无从下手。 从莉塔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十八个月的时候,她出现的夜惊现象,其实是她面对俄狄浦斯冲突时的神经官能表现。因焦虑而反复夜惊,出奇地愤怒以及其他一些症状,这些都是她的表现,与早期俄狄浦斯冲突引起的强烈罪疚感息息相关。 下面我将通过另一个案例来考查这些早期罪疚感的内容和成因。楚德的年龄是三岁零九个月,她在治疗的过程中,一直玩着“假装”的游戏。她假装是在晚上,大家都要准备睡觉了。然后她从房间的一角(她假装那是她的卧室)轻轻地向我走来,以各种各样的方法威胁我,比如:她想用某个锋利的武器刺我的喉咙,想将我扔出窗外,想用火烧我,想带我去警察局等等。她还想把我整个捆住,然后揭开沙发上的毯子,在上面“大便”。最后,我终于搞明白了她真正的意图,她觉得妈妈的屁股里有一个小孩,她想要窥视它,其实,她所谓的小孩只不过是妈妈的大便。还有一次,她说要打我的肚子,将我的大便取出来,让我的肚子变得空空如也。然后她拿着一些沙发的靠垫(她一只坚称这些靠垫是她自己的孩子),躲到沙发后面的一个角落里,她在那里缩成一团,表现得非常害怕。她还用靠垫把自己遮挡起来,将手指头放进嘴里吮吸,最后还尿湿了裤子。每次她对我进行攻击以后,都会重复一样的行为。我发现,楚德的这些行为在细节上都与她在还未满两岁时出现的严重的夜惊现象相呼应。而那个时候的她,一次又一次地闯进父母的房间,但她始终说不清她闯进房间是为了做什么。而在我分析发现她遗尿、遗粪这些行为,其实是为了攻击父母的性交之后,她的症状就消失了。楚德想要杀死妈妈,抢走她肚子里的胎儿,还想要取代她的位置与爸爸性交。在楚德两岁的时候,她的妈妈生下了妹妹。而她在两岁时候对妈妈的憎恨与攻击冲动,使她后面对妈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因此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和罪疚感。然后,通过夜惊的方式,将这些焦虑、罪疚感和她其他的情绪表达出来。因此,我认为:幼童早期的焦虑和罪疚感,源于他们的攻击倾向,而这种倾向和俄狄浦斯冲突有关。楚德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如果明确地出现了我所描述的行为,那么在来治疗之前,她其实已经用各种方法伤害过自己了。后来我才明白,楚德用来伤害自己的那些物体,例如桌子、橱柜与壁炉等,和她在最原始以及婴儿期的认同相符合,正是她的爸爸或者妈妈在处罚她的象征。 再看看第一个案例,我们发现,在两岁以前,莉塔一旦做错事,就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悔意,同时,她也非常敏感,尤其是在面对大人的责备时。例如有一次,她和爸爸一起看图画书,爸爸突然笑着说,他要对付书里的一只熊,她立刻大哭起来。而她对图画书中的熊有认同感的原因是,她害怕爸爸对她不满意。她在做游戏时的压抑也来自这些罪疚感。在她两岁三个月的时候,经常玩洋娃娃的游戏,虽然她并不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在游戏里,她不断地强调她不是洋娃娃的妈妈。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