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李保忠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他决心以“没为解放和保卫祖国流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流汗”为理想和抱负,主动选择到刚刚成立的地质部工作。从1952年到1994年,他在地质系统工作43个春秋。他在地质系统从事工会工作34年,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全国煤矿地质工会授予的“优秀工会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先进政治工作者”称号。 李保忠8口之家,有7人从事地质工作,是典型的“地质之家”。他在中国地质工会和中国煤矿地质工会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深入基层,接近职工,了解情况,根据政策,解决问题”的20字工作方针。根据这个方针,他到过全国地矿系统495个地质队中的428个,解决了大量涉及野外地质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因此在地质系统,无论老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保大叔。也正是在保大叔这位普通地质人身上,见证、折射了新中国地质事业的起步、发展。 作者简介 张琨,供职于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一届自然资源作家班学员。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大地文学》等刊物发表各类作品多篇。 目录 序 岁月峥嵘最忆时 引言 第一章 地质部的年轻人 一立志 二投身地质 三地质部的前身今世 四李保忠所知道的李四光 五李保忠眼中的何长工 第二章 童年时光 一十年私塾 二日寇蹄铁下的北平 三难忘的1948年 四解放前后的北平城 第三章 与妻子的三次约定 一婚前约定 二相约 三密约 第四章 东海探宝 一尽快摸清成矿规律 二1.5 吨的单体水晶的发现 三放弃组织照顾的婚假 四地质部的慰问 五60年后再聚东海 第五章 凤阳地质队的往事 一地质队员之死 二和狼的斗争 三迟来的电报 第六章 河北省物探大队的往事 一为职工谋福利 二苦练基本功,为职工争取应享受的福利 三人性化的措施深受职工拥护 第七章 做职工的贴心人 一艰苦的物探工作 二地质找矿工作有一双“眼睛” 三702号支农仪器 四劝人戒烟的故事 五唐山遇地震 第八章 改革开放后的地质工会工作 一哭出来的工会经费 二解决地质队员子女上学难 三特批一台电视机 四不爱家宴爱食堂 五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六世界上最好听的歌——《勘探队之歌》 七坚持原则 八“三光荣”精神的见证者 第九章 三次巡回演出 一1986年大西北地区慰问演出 二1990年东北地区慰问演出 三1992年华东地区慰问演出 四“三光荣”精神永远闪光 第十章 旅居加拿大 一坚持做到“五不忘” 二创建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 三维护祖国尊严 四坚守政治规矩 五终于盼来大儿子叫声“爸爸” 六被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先进人物称号 七身在异域,心系祖国 八向捐献藏石的愿望 第十一章 美好的未来 一钻石婚的感言 二展望地质事业的明天 李保忠大事记 序言 序岁月峥嵘最忆时 见证了新中国成长发展 壮大的李保忠同志,1952 年地质部组建时,就成为 地质队伍中的一员,1994 年离休,今年87岁。 在他的地质生涯中,大 部分时间是在野外地质队 为从事地质找矿的地质队 员做保障工作和工会工作 。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 公家的事为大的家国情怀 ,倾情尽心为地质职工服 务的工作态度,乐观开朗 积极向上”的特点,今天看 来弥足珍贵。 1985年,李保忠同志到 云南省地矿局调研工会工 作时我们就认识了。1994 年3月,中国煤矿地质工会 在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山矿 务局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我作为云南省地质工会主 席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 由云南省地质工会举办一 期工会干部学习《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培训 班。刚办完离休手续的中 国煤矿地质工会地质工作 委员会主任的李保忠再三 叮嘱我:“来自全国地质系 统的工会干部参加培训, 人多规模大,一定要注意 安全。”弹指一挥间,我与 在地矿系统官称“保大叔”的 李保忠相识已有36年了, 尽管我俩的年龄相差26岁 ,但一直能够做到每年见 面一两次。尤其是保大叔 离休后去加拿大温哥华女 儿处居住的时间相对多一 些,但他每次回到祖国我 们都会见面,聊聊各自的 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时间 长了,我对保大叔所经历 的时代发展、岁月沧桑和 他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特别敬重他矢志不移 地为地质事业的发展、为 野外地质职工热情尽力服 务的持久和认真劲。他放 弃留在地质部机关工作的 机会,坚持要到野外地质 一线工作。自1980年到 1994年他在中国煤矿地质 工会工作的14年中,他到 过全国495个地质队中的 428个。为了解决地质队员 的孩子上学和农转非的问 题,以及地质队基层工会 经费留用问题,他深入调 研四处奔波,用心用情说 服并感动了主管部门。他 和妻子在结婚后的第二天 就天各一方,分居长达25 年。3个孩子的童年、少年 时期,他都没有陪伴他们 成长,以至于李保忠的大 儿子李小卫(中国地质调查 局的处级干部,已退休) 50多年从没叫过他一声“爸 爸”。直到2009年的除夕, 李小卫的儿子李想从国外 留学回来,在全家吃团圆 饭时,李想当着全家人的 面,端起一杯红酒站起来 说:“在座的亲人们!今天 是年三十,我爷爷奶奶从 加拿大回来,我也从美国 回来,我提议大家举杯, 请我爸爸管我爷爷叫一声 爸爸!”沉默了许久的李小 卫手举杯中酒,对着李保 忠,大声地叫了一声:“爸 爸!祝您福寿绵长,永远 健康!”就是这一声迟来的“ 爸爸”感动了全家,让李保 忠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泪 花。这个故事让人动容。 事后,这个真实的故事在 地矿部机关广为流传。 2017年12月的一天,保 大叔从温哥华回来,在聊 天过程中,我就动员他, 将自己一生从事地质工作 的历程梳理一下,既可以 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 彩一些,同时也可以使读 者通过他的人生经历,从 另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地质 事业发展的历史。当时, 我就想到“保大叔的故事”这 一主题。在我的动员说服 之下,保大叔应诺了。 2018年春节后,中国自然 资源作家协会安排我和从 贵州六盘水113地质队来驻 会的青年作家张琨,共同 完成“保大叔的故事”的采访 资料收集和创作工作。经 过两年多的采访创作,形 成了现在这部书稿。 全国总工会能源化工煤 矿地质工会的领导了解到 我们正在创作《保大叔的 故事》一书,给予了极大 的关注和支持,一同商议 出版事宜。中国自然资源 作家协会的作家陈廷一为 本书的创作提出了很好的 建议。如今,《保大叔的 故事》的书稿即将提交出 版社,手捧书稿阅读修改 之时,保大叔的笑容不时 在我脑海中出现,保大叔 的身影不时在我眼前闪过 。 岁月峥嵘最忆时,完成 本书稿的最后修改定稿时 ,李保忠同志荣获由中共 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 是党和国家对他们这一代 人的褒奖。与保大叔相识 相知的36年,我的体会是 :岁月静好更忆情。期盼 着这本书能够早日与读者 见面,更期盼我与保大叔 每年聚两次的惯例一直持 续下去。 以上体会是为序! 陈国栋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 员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 主席 2020年9月30日 导语 本书记录了终生从事中国地质工作的李保忠同志的工作经历。1952年,组建地质部时,李保忠就成为地质队伍的一员,从此就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地质事业,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地质部组建初期地质人员。在他的地质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地质队为从事地质找矿的地质队员做保障工作和工会工作。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公家的事为大的家国情怀,倾情尽心为地质职工服务的工作态度,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特点,也从他个人的工作中折射出了地质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精彩页 一立志 李四光的亲笔签名 1952年10月2日,北京的空气里已经有一丝薄薄的凉意,风一阵阵地席卷着街道上的落叶,行人中有的已经穿上厚实的中山装。天安门前举行国庆庆典的铁流硝烟味似乎还未散去,人们还沉浸在国庆节日的喜悦之中。有三年历史的新中国首都北京,处处弥漫着水泥及泥土味,天安门城楼前望出去,工厂烟囱、塔吊林立,呈现出首都建设的一派新气象。 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中山堂正在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出席这次大会有宋庆龄、郭沫若、彭真、刘宁一等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和国际人士三百余人。李保忠和他的同事作为会议工作服务人员已忙活了好多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天的忙碌,会议圆满结束后,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联欢会,代表们纷纷合影、相互签名留念。此时,李保忠见到一位神采奕奕、风度儒雅的长者。李保忠知道他是与会代表,心想一定是位名人,就有了要签名的想法。在小心翼翼地把笔记本递给他时,那长者打量着李保忠,和蔼地询问了他的职业、年龄,同时将签上名字的笔记本递还给李保忠,勉励他好好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说完长者微笑着大步流星走开。长者的和声细语仿佛还在耳边萦绕,李保忠定睛一看,笔记本上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字——李四光。 李保忠心头为之一震,他知道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他冲破西方和台湾国民党的层层阻挡,不远万里回到祖国。他回来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刚刚又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地质部部长。有了他的回归,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让李保忠没想到的是,他不仅亲眼见到这位爱国的地质学家,自己的小本子上还留下了他的签名。越想心情越激动,李保忠走出联欢会热闹的会场,找到一个僻静之地,静静品味着李四光和他交谈的点滴,盯着“李四光”三个字出神。 “嘿!嘿!快过来,有事。”同事的呼喊才使他回过神来。从那天起,李保忠一直在回想李四光对他说的话。晚上回到宿舍,他躺在床上不停地翻开笔记本看李四光的签名。他已深深被李四光折服。李保忠不停地在想:“国家需要建设,建设需要各类矿产资源,地质工作就是寻找矿产资源的。我要像李四光那样,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18岁的李保忠把李四光签名的小本捂在胸口,暗下决心:“要投身地质工作,要把一生献给祖国地质事业。” 最可爱的人 要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想法,李保忠不是这时才有的。早在1951年国庆期间,李保忠在华北军区招待处当招待员时,接待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在和崔建国、郑起、杨连弟等英雄模范近一个月的朝夕相处,每天为他们热情服务的日子里,李保忠多次聆听这些英雄模范在朝鲜战场上为了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事迹报告。这激发了他心灵深处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的热爱,发自内心地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为“最可爱的人”每当李保忠跟随“英模”报告团,去学校、到社会上做英雄事迹报告时,他每听一次,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P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