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画论讨论的是在平面上操作景物,造园理论则研究在地面上操作景物,两者同样都属于造型艺术理论。绘画理论与造园理论的沟通、借鉴,使文人画和文人园高度融合。《画论·景观·语言》上篇讲述空间与形态操作,中篇讲述时间景观操作,下篇讲述园景操作。在空间与形态操作中,既有空间留白基本概念,也有宾主呼应、虚实、阴阳表里、显隐明晦、疏密聚散、形与势、转折曲折、纵横开合、高低起伏、中心轮廓、俯仰顾盼和法度宜忌。在时间景观操作中,既有一日的晨昏早晚景观,也有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景观。在园景操作中,从风景和园林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文人园与俗人园的差异,提出了行旅游览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景和园的定义进行了全面阐述,进而对山水、天地和园林内要素进行释名。在景观操作上,对动静操作、比兴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本书作者把画论中与景观有关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较系统地保存了画论景观语言的原真性,以供读者进一步研究。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研究人员,风景园林教师学生及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历史文化专业师生、绘画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上篇 空间与形态操作 第1章 空间论 第1节 空 第2节 间 第3节 隙 第4节 虚 第5节 白 第6节 场和域 第2章 宾主呼应论 第1节 宾主 第2节 层次 第3节 呼应顾盼 第4节 掩映 第5节 过接与映带 第6节 断续 第7节 配搭 第8节 朝揖 第9节 抱、环、绕、回 第3章 虚实论 第1节 虚实 第2节 虚灵空白 第4章 阴阳向背论 第1节 阴阳 第2节 向背 第3节 表里 第5章 显隐旷奥论 第1节 显隐 第2节 藏露 第3节 晦明 第4节 旷奥 第5节 幽邃 第6章 疏密论 第1节 疏密 第2节 疏朗与迫塞 第3节 繁简 第4节 聚散 第7章 形势论 第1节 形势 第2节 取势 第3节 得势 第4节 形似 第5节 写形 第6节 取形 第7节 论形 第8节 图形 第9节 象形 第10节 形象 第8章 曲折论 第1节 转折 第2节 曲折 第3节 蜿蜒迤逦 第9章 开合收放论 第1节 纵横 第2节 开合 第3节 收放起讫 第4节 规矩方圆 第10章 高低错落论 第1节 高低 第2节 上下 第3节 高下 第4节 起伏 第5节 参差错落 第6节 坦仄横竖 第7节 凹凸 第8节 跌荡 第9节 夷险 第11章 中心轮廓论 第1节 中心 第2节 周围 第3节 轮廓 第12章 俯仰顾盼论 第1节 俯仰 第2节 偃仰 第3节 层叠 第4节 呼应、照应、相应 第5节 顾盼 第13章 章法宜忌论 第1节 适宜 第2节 忌 第3节 病 第4节 法度 第5节 章法 第6节 得法 第7节 合法 中篇 时间操作 第14章 时辰观 第1节 晨昏朝暮 第2节 日与月 第15章 四时观:春夏秋冬 下篇 园景操作 第16章 文人园与俗人园 第1节 文人 第2节 匠气 第3节 工拙 第4节 避俗 第17章 行旅游览 第1节 行 第2节 旅 第3节 游览 第4节 游 第5节 移步换景 第18章 论景 第1节 诸家论景 第2节 景物、景象、景界 第3节 布景、造景、借景 第4节 构景诸法 第5节 以景为号 第19章 园庭释名 第1节 园 第2节 囿 第3节 圃 第4节 苑 第5节 庭 第6节 院 第7节 亭 第20章 山水释名 第1节 假山 第2节 山水 第3节 云烟 第21章 天地观 第1节 天 第2节 天地 第3节 地 第22章 动静观 第1节 动静 第2节 动 第3节 静 第23章 比兴观 第1节 图腾比兴 第2节 四时比兴 第3节 山水动作比兴 第4节 人体衣物比兴 第5节 筋骨皮肉比兴 第6节 主客比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