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克青孜(一位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驻村记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邵祥理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的驻村实录;一部驻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奋战记录;一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主题出版物;驻村记录既有时代的长镜头,又有南疆克青孜村的小切口;作者以质朴文字,再现2018年前后南疆大地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从中央国家机关援疆驻村干部的独特视角,讲述着南疆大地发生着的可喜变化,体现着党员干部深切的乡土情怀和为民意识,是全疆7.6万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扎根基层、坚韧前行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邵祥理,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办“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驻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克青孜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内容简介

邵祥理是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于2018年1月进入克青孜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期间,他以质朴的文字,从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的独特视角,记录了2018年前后南疆大地正在发生着的可喜变化,而这也是新疆7.6万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扎根基层、奋力前行的真实写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这个角度读这本驻村记录,我们读到的不仅是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在积极行动;更读到了中央对新疆的关心、援疆干部对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精彩诠释。

目录

我为什么主动申请去南疆驻村
行走克青孜(一)
行走克青孜(二)
行走克青孜(三)
行走克青孜(四)
行走克青孜(五)
行走克青孜(六)
行走克青孜(七)
行走克青孜(八)
行走克青孜(九)
行走克青孜(十)
行走克青孜(十一)
行走克青孜(十二)
行走克青孜(十三)
行走克青孜(十四)
行走克青孜(十五)
行走克青孜(十六)
行走克青孜(十七)
行走克青孜(十八)
行走克青孜(十九)
行走克青孜(二十)
行走克青孜(二十一)
行走克青孜(二十二)
行走克青孜(二十三)
行走克青孜(二十四)
行走克青孜(二十五)
行走克青孜(二十六)
说不出口的再见
编后记  脚下的泥土与心中的真情

前言/序言

行者无疆
   与祥理相识于2004年,
当时他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
研,我讲授行政法。十几年
过去了,我对他印象仍然深
刻,记得他课上课下逮住机
会就提问,所提问题兼具理
论性和实践性,看得出他是
一个爱学习、善思考的学生
。后来,他提出让我做他的
论文指导老师,我欣然答应
。自此,我们之间师生兼朋
友式的交往开始了。
   2017年7月的一天,他给
我打来电话,说要去援疆。
在此之前,他作为中央国家
机关对口支援赣南苏区振兴
发展挂职干部已有两年基层
工作经历,回北京不过一年
半。收到电话后,我将好奇
放在心里。基于了解,我相
信,无论何时何地,祥理定
会选择将个人理想置于组织
需求之下,所以,我唯一可
做的就是理解与支持。
   2018年元旦,祥理告诉
我,他即将去南疆参加“访
惠聚”驻村,欢迎我方便时
去那里看看。这让我吃惊不
已。对于很多人来说,援疆
已是挑战,南疆驻村意味着
更大的挑战。我当即给他回
电话,他说本地干部能做到
的,援疆干部一定也能做到
,言语中意志坚定,态度坚
决。如今我在《我为什么主
动申请去南疆驻村》一文中
,看到“既已援疆,为何不
再出发远行?”读之释然,
看,这就是我认识的富于理
想又敢于行动的祥理!
   祥理驻村以后的工作状
态就是一个字“忙”。我通过
微信关注着他,如他写道: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甚至
是一种奢望,加班是家常便
饭,忙到夜里两三点钟也较
常见。”2019年元旦时,祥
理在微信中说:“凌晨1点多
回到宿舍,发现地上有村民
送来的干果、酸奶、石榴、
苹果,床头摆着两个缝了祝
福话语的枕套,桌上有热伊
麦小朋友写的一封信,题目
是‘写给小爸爸的信’。读完
热伊麦的信,我知道,援疆
驻村再苦再累都是非常值得
的……”小孩的感情最真挚
,也最能表达克青孜村民对
祥理的认可。在工作中,无
论是维护稳定,还是扶贫攻
坚,抑或是群众工作,他都
身先士卒,他都乐此不疲。
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克青孜
村基本上实现了整体脱贫,
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
产业发展也得以顺利启动,
工作队更是赢得了满堂喝彩
。正是基于这股“撸起袖子
加油干”的干劲,他的付出
获得了组织的肯定,先后荣
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
坚奖(贡献奖)、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
誉,成为援疆干部中唯一获
得这两份荣誉的人选,我为
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难能可贵的是,祥理在
工作之余把做的想的记录下
来,于是有了《行走克青孜
》。内容虽是烦琐工作的记
录,却从中央国家机关援疆
驻村干部的独特视角,讲述
着南疆大地发生着的可喜变
化,体现着党员干部深切的
乡土情怀和为民意识,是全
疆7.6万名“访惠聚”驻村工
作队队员扎根基层、坚韧前
行的真实写照。读来很受冲
击,也很受教育。
   文字是可跨越时空,走
进心灵的。《行走克青孜》
,如祥理一般,外表粗狂,
内心细腻,这不仅是祥理两
年多援疆的记忆,也是南疆
农村的“百科全书”。合上书
稿,我记住了热则耶,她成
长环境的改变,让我感受到
了阳光与希望,书中提到,
“这个小姑娘身上点滴的可
喜变化,如同这个村庄一样
,一天比一天更加阳光明媚
,更加积极向上”。透过文
字,我感受到了南疆之辽阔
、干部之辛苦,而当我读到
“援疆驻村这条路,有多少
荣光就有多少坚忍,但自己
选择的路,再苦再难也要笑
着走下去”,我又不由得肃
然起敬,这就是援疆干部苦
中作乐的“散文诗”啊!
   祥理喜欢的一句话,我
也喜欢。我以此作为本序的
结尾,送给那些不忘初心、
负重前行的人: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
以航。
   湛中乐
   2020/8/1

精彩书摘

我为什么主动申请去南疆驻村
   2018年1月29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办举行驻村工作队欢送会。这种庄严厚重的仪式感,对于我们工作队而言,既是欢送号,也是冲锋号。明天,我就要集结出发去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年援疆工作自此进入两年南疆驻村时段。按照原来的惯例,作为“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我将和我们队员一起,在距离北京4000公里远的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克青孜村过年了。
   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本不用长期驻村,为何个人却要强烈申请?要知道那可是在南疆农村,人文特殊,语言不通,生活艰苦,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还有人问我如此狠心“折磨”自己,不会是为了沽名钓誉吧?回答好这个问题,不仅可以给朋友释疑、让家人安心,还可以使自己的援疆驻村路走得更加坚定。
   一为向往。“巍巍昆仑,大美新疆。”经中国保监会选派,我在自治区金融办援疆。记得去年8月份刚来乌市时,我下班后常走在大街小巷,力求近距离感受新疆,最快速度融入新疆。乌市虽美,却是一地之美。都说不来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去南疆不知道新疆之大。南疆的魅力是别具一格的,是神奇壮观的。那儿有着每个热血男儿向往的广阔天地。而南疆农村更是贯彻党的治疆稳疆建疆政策、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解决群众民生问题、感受西域文化最好的地方。既已援疆,为何不再出发远行?    二为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自治区党委做出加强“访惠聚”驻村工作力量的重要决策,是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有力抓手,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一名援疆党员干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谋利,既是本分,更是荣耀。“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人总是要有情怀的。在自治区党委吹响“访惠聚”驻村工作“集结号”后,我主动请缨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这是对党忠诚的满腔心声和直接体现!
   三为锤炼。组织有要求,党员要行动。我申请南疆驻村两年,除了响应自治区党委号召,落实自治区金融办安排,也是遵从个人内心意愿:在不惑之年,努力回归自我。21年前,我从家乡赣榆出发去沈阳读书,2005年到北京,2014年到赣南苏区挂职两年,2017年8月开始援疆,明天又将踏上南疆驻村路。人生路上,有校园苦读收获的喜悦,有从事机关公务工作的自豪,还有在原中央苏区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经历,这些都是在天南地北体验苦与乐,也是一直在锤炼自己。驻村工作就是另外一个“战场”,这里是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第一站。也正因为驻村,我更加理解了使命与责任,也更加珍重了当下与现实,更加努力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好本职工作。不悔援疆,更不悔驻村!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一人援疆,全家付出。远离父母妻儿,确实思家。人生四十载,今年是第二次不能回家过春节。听外甥女说,75岁的母亲知道我春节不能回家后,流了不少眼泪。多年漂泊在外,我对父母不能尽孝,对岳父母不能照料,家里大事小情都要靠妻子和姐姐们来承担。无言的愧疚,只能寄托于电话里向她们一句一句报平安;只能一遍遍叮嘱儿子懂事些、再懂事些,好让妻子稍微少些劳累……援疆干部不易,留守家属也难,前方的坦然努力离不开后方的默默支持,感谢家人的理解、支持和付出。
   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最后,用一句哲言与大家共勉:“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P1-2

后记

脚下的泥土与心中的真

   邵祥理是中央国家机关
第九批援疆干部,于2018
年1月进入克青孜村,担任
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驻村期间,他以质朴的文
字,从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
部的独特视角,记录了
2018年前后南疆大地正在
发生着的可喜变化,而这也
是新疆7.6万名“访惠聚”驻
村工作队队员扎根基层、奋
力前行的真实写照。
   编者与邵祥理因他在《
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
章——《当好“共产党派来
的干部”》而结缘。后来,
编者给他去过几次电话。接
通电话时,他不是在开会,
就是在忙各种事情,电话总
是被突如其来的各项工作打
断。忙,是他在克青孜的真
实状态。驻村帮扶,扎根克
青孜,邵祥理是认真的,也
是负责的,正如习近平总书
记所要求的那样,“村第一
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真抓
实干、坚持不懈,真正把让
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
己的奋斗目标”。
   南疆农村囿于自然环境
与人文环境,脱贫攻坚难度
之大可想而知,驻村干部工
作之辛苦可想而知。在驻村
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以邵祥
理为代表、活跃在新疆大地
上的数万驻村干部奋进前行
的身影。脱贫攻坚战的战斗
号角早已吹响,他们像战士
征战沙场一样顽强地征服贫
穷。自然条件恶劣,他们不
怕;人文环境迥异,他们不
怕。驻村之中的他们,不仅
有钢铁般的脱贫攻坚之志,
还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
骨铮铮之气;不仅有“吹尽
狂沙始到金”的无比坚韧信
念,还有“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不懈战斗定力。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这
种坚韧的意志力,让我想起
了胡杨。千百年来,胡杨毅
然守护着一望无际的边关大
漠,被称为“沙漠守护神”。
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之中,即
使沙暴肆虐、干旱和盐碱侵
蚀,胡杨依然支撑起一片生
命的绿洲。
   人们赞美与自然抗争、
与命运抗争的胡杨,不仅因
为其飒飒风姿,更因为其生
命力所蕴含的“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
奉献”的胡杨精神。胡杨精
神不仅是胡杨本身的寓意,
还是扎根边疆、自强不息而
又奋发向上的少数民族精神
的代言;不仅是奋战在脱贫
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奉献精
神的写照,还是为了改变一
穷二白落后面貌、日夜奋进
的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
象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从这个角度,我们读驻村记
录,读到的不仅是精准扶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
在积极行动;更读到了中央
对新疆的关心、援疆干部对
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精
彩诠释。是的,这正如习近
平总书记所言,“脚下沾有
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
真情”。
   脱贫攻坚战,是人类历
史上的伟大战争,是人类减
贫史上的光辉典范。我们相
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
下,伟大的祖国将继续砥砺
奋进,我们将继续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前行。我们必须更好地坚守
初心、担起使命,更加紧密
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力开创
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者
   2020/7/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