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见信如面(精)/最美情书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鲁迅 |
出版社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情书是一种美妙的信物,但在如今这个信息急速到达的时代,长信几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很多神圣的东西突然变成了快消品,比如爱情。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心里满满长了一层防御的硬茧。而这些书信承载的爱情,会将人们心头的硬茧变软、脱落,让人心重新变得柔软。无论你是否经历过尺素传情的年代,感受过爱情在等待和距离中发酵的滋味,不妨来看看在从前书信往来的世界里,爱情是什么模样?本书系精选已进入公版的国内名人(鲁迅、徐志摩、朱生豪、萧红、闻一多、石评梅等)写给自己爱人的书信篇目,带你走进这些大师们光彩背后不为人知的浪漫和柔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热风》《华盖集》等。 目录 瞿秋自致杨之华001-008 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 鲁迅致许广平009-036 我自己如何在世上混过去的方法 两地书(一) 两地书(二) 两地书(三) 我必须改变我的农奴生活 咱们还是漂流几时的好 你不要求之过深 林觉民致陈意映037-047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陈觉致赵云霄049-054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 田汉致自英055-064 人生歧途人口的忠告 高君宇致石评梅&石评梅致高君宇065-074 高君宇致石评梅 为了你死,为了你生 石评梅政高君宇 缄情寄向黄泉 彭雪枫致林颖075-092 一封家书 我想我应该努力了,请你给我勇气! 一个人的中秋夜 庐隐致李唯健093-115 我愿你不要失去你自己 沉默的时候,就是宇宙包容一切的时候 请用伟大的同情抚慰我 人类是不可思议的神秘的怪物 我最喜欢黄昏时候 望你安心写诗,高兴生活 幸福与坎坷都在你自己 月色清明 朱湘致刘霓君117-138 我的霓妹妹,无须省钱 接到你三封信,快活得很 因为你爱我,所以我的话你都留心在意 我握着你的手,低声说些嘁嘁话 夫妻是天下最亲爱的人 赠答霓妹来诗 徐志摩致陆小曼&陆小曼致徐志摩139-169 徐志摩致陆小曼 我只能平看着你 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 只想陪你一起吃苦 陆小曼致徐志摩 我愿意从此跟你往高处飞,往明处走 耐心等待命运的安排 你我的一段情缘,只好到此为止 朱生豪致宋清如171-212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我只以为我会永远欢喜你的 金鼠牌的星期日节目 我姓洪,名水,字淡如 我不准你比我大 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我希望世上有两个宋清如 女皇陛下,臣稽首 比你更好,即是不好 打油诗三首 我所思兮在之江,爱人赠我一包糖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在梦里我离不开你,永远 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爱 不许你再叫我朱先生 萧红致萧军213-243 我常常怀疑自己 总算两个灵魂和两根琴弦似的互相调谐过 我的心又安然下来了 你说我滚回去,你想我了吗 我崇敬粗大的、宽宏灵魂 漂泊的灵魂 我的“寂寂寞寞” 有钱除掉吃饭也买不到别的乐趣 ’闻一多致高孝贞245-266 大家在一起,我也心安 我在想你,我亲爱的妻 这未免太残忍 你常常写信来,我就快乐 你的信使我喜出望外 再一个月,我们就可见面 如何教你不恨我? 黄炎培致姚维钧&姚维钧致黄炎培267-93 黄炎培致姚维钧 谢君厚意 人生旅行,是真性情暴露的最容易时机 芳草也正在求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姚维钧致黄炎培 我火烈烈的情绪无法传达 你现在不能爱我 导语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情书是爱情独特的寄托; 翻阅这些情书,见信如面,我们仿佛也顺着这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之河看到了爱情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见信如面》精心收录了70余篇,鲁迅、徐志摩、朱生豪、萧红、闻一多、石评梅等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篇目。 精彩页 瞿秋自在认识杨之华前,有过一任妻子——王剑虹。他们二人情投意合,认识半年便成婚,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本是伉俪情深。然而遗l感的是,王剑虹感染上了肺结核,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肺结核是重病,很难医治,婚后七个月,王剑虹便离瞿秋白而去。 1923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认识了当时在社会学系读书的杨之华。杨之华在二十岁时就嫁给了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并生有一女。沈剑龙到了上海后,无法抵抗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诱惑,便开始堕落了。杨之华气愤之余无可奈何,自己到上海去读书。 瞿秋白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在师生中的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见他,就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之华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在日后的交往中,二人互相产生了好感。杨之华知道自己是有夫之妇,虽然丈夫背叛了她,但毕竟没有离婚,于是选择了回避瞿秋白,跑回萧山娘家。瞿秋白思虑和挣扎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到萧山杨家找杨之华。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在杨家大哥的建议下,三人决定坐下来冷静地把事情解决。没想到,沈剑龙对瞿秋自一见如故,十分钦佩他的才华和品格,三人长谈了一夜。临走时,彼此都十分平静。杨之华的妹妹杨之英曾就这场谈话的结果写道:“三个人关在房间里谈了一整夜,临别时,我看他们的谈话都心平气和,十分平静,猜想姐姐与剑龙离婚的事和秋白结婚的事都达成了共识。” 瞿秋白和杨之华回到上海不久,上海的《民国日报》刊登三条启文,原文如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这三条启事连续刊登了三天,几乎轰动整个上海滩。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那天,沈剑龙到场亲贺,送上祝福。此后,瞿秋白和沈剑龙成为很好的朋友,并常有书信来往。 瞿秋白与杨之华婚后十分幸福,不久,便把她与沈剑龙的女儿接到身边,瞿秋白对这个女儿视如己出。瞿秋白为了表达对杨之华的爱意,他亲自篆刻了三枚图章: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颇有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的深厚情谊。不但如此,瞿秋白还将一枚刻有“赠我生命的伴侣”的金别针送给杨之华,也正是这枚金别针,在瞿秋白走后,陪伴杨之华走过了往后余生。 1935年初,瞿秋自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最终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余生,杨之华矢志不渝,没有再嫁,独立抚养女儿,守着瞿秋白留下的文字,凭着坚强的信念,一边工作,一边整理文稿,一边不断地寻找瞿秋白的骸骨。有人劝杨之华再婚,可杨之华说:“再也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 1955年,杨之华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寻找,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将之运回北京,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为碑铭题写“瞿秋白之墓”。杨之华用余生行动表达着对瞿秋白的挚爱,回报了瞿秋白对她的一往情深。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