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近现代美学艺术学,对于中国美学艺术学来说,最初是一座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日本桥”,今天则是一面足资借鉴的“日本镜”。本书作为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专著,是对日本近现代成就最大、影响深巨的四大美学家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的美学与艺术理论成果的概括性研究,同时也对发足于明治时代、直至平成时代结束的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择其要者做了概观式描述,旨在为中国当代美学艺术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与参考。 作者简介 李心峰,本名李新风,安徽宿州人,1958年生,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一般艺术学、日本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出版专著《元艺术学》《现代艺术学导论》《日本四大美学家》;论文集《艺术学论集》《开放的艺术——走向通律论的艺术学》《艺术生产论的视界与射程》等。主编《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20世纪中同艺术理论主题史》《艺术类型学》《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中同艺术读本》等。译著有《鲁迅》(【日】竹内好著)等。发表学术论文、评论等200余篇,合著20余种,合译多种。 目录 引言 研究日本近现代美学的意义 第一章 日本近现代美学历程与代表性美学家 第一节 日本近现代美学的四个时期 第二节 日本近现代美学研究概况 第三节 中心问题、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西克礼:回归东方 第一节 日本大正及昭和前期成就最大的美学家 第二节 日本传统美的范畴的现代阐释 第三节 自然感情及其类型 第四节 东方艺术精神与神话意识 第五节 东方艺术精神与美的文化的展开 第六节 美学上的“文化的国家主义” 第三章 植田寿藏:东西方的对话 第一节 日本京都学派美学的代表人物 第二节 关于“艺术的理念” 第三节 关于“表象性” 第四节 尊重“差异” 第五节 东西方艺术理论的对话 第六节 “弱理论”的强度 第四章 日本战后(昭和后期)美学研究概况 第一节 战后日本美学的繁荣 第二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哲学美学研究 第三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科学美学研究 第四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艺术学研究 第五节 昭和后期日本的东方美学研究 第五章 竹内敏雄:聚焦“技术” 第一节 竹内敏雄与战后日本美学的复兴 第二节 技术时代的美学思索 第三节 美学与技术哲学——为艺术哲学确立新的基础 第四节 作为美的技术的艺术——艺术本质的新探索 第五节 技术美的美学 第六节 关于美的存在论 第七节 美学的元理论思考 第六章 今道友信:“超越”的美学 第一节 日本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美学家 第二节 “技术关联”的现代及其影响 第三节 美学现代课题的思索 第四节 美学的现代课题与“美学的将来” 第五节 东方美学的意义 第六节 超存在论的形而上学美学构想 第七章 日本平成时代美学研究的新动向 第一节 世纪之交对“近代”的反思 第二节 作为“感性论”的美学研究 第三节 “病”的感性论——“精神病理学”的美学研究 第四节 “楼上”与“楼下”——“和”与“洋”两难之间 第五节 自我与他者惑 ——文化“认同”的困 第六节 “弱理论”与“强理论”——植田寿藏的再评价 结语 直面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一、从“日本桥”到“日本镜” 二、两难选择与理论张力 参考文献 后记 |